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56篇 |
免费 | 566篇 |
国内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849篇 |
农学 | 639篇 |
基础科学 | 1232篇 |
2057篇 | |
综合类 | 11146篇 |
农作物 | 229篇 |
水产渔业 | 346篇 |
畜牧兽医 | 1478篇 |
园艺 | 6177篇 |
植物保护 | 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0篇 |
2023年 | 686篇 |
2022年 | 1081篇 |
2021年 | 1370篇 |
2020年 | 1005篇 |
2019年 | 1569篇 |
2018年 | 483篇 |
2017年 | 1274篇 |
2016年 | 1465篇 |
2015年 | 1426篇 |
2014年 | 2270篇 |
2013年 | 2275篇 |
2012年 | 2193篇 |
2011年 | 2296篇 |
2010年 | 2127篇 |
2009年 | 1923篇 |
2008年 | 1828篇 |
2007年 | 1690篇 |
2006年 | 1449篇 |
2005年 | 1183篇 |
2004年 | 770篇 |
2003年 | 521篇 |
2002年 | 345篇 |
2001年 | 316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景观空间形态指数可将三维实体景观空间转换为可进行数学分析的量化指标,突破了传统空间形态分析受制于研究者主观判断与手工制图的差异而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的难题,实现对复杂景观空间形态特征的精准表达与规律总结,进而推动不同类别、不同时间聚落景观的量化对比分析与生成机制研究.在总结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平面形态指数、立体形态指数、综合形态指数的多维景观空间形态指数体系,并对如何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高精度、全方位的空间形态数据采集,如何从海量图像资料中快速识别、提取空间形态的分类信息与矢量数据,如何对多维空间形态指数进行计算等技术瓶颈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2.
33.
34.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和建设受到国家的重视,沿江村提出“生态村”的发展理念,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本文为探索符合沿江村发展生态村的景观规划,基于沿江村实地调研获悉资料及实际发展需求,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人文、农业、聚落4个目标层以及15个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对沿江村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自然性景观权重最高(0.4598),农业性景观权重最低(0.0856)。根据评分结果,基于发展现状,提出相应景观优化策略及设计侧重点。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选取汉中市为研究对象,以汉中市三生空间的分类理论为依据,从国土空间数量、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分析汉中市国土空间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2000—2018年期间汉中市三生空间面积中,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面积占比皆超过了90%,但是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0—2018年汉中市18a国土空间转移特征来看,农业生产空间的变化比较明显;生活空间主要是转入面积比较多,转出面积很少;林地生态空间是草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增加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汉中市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从而实现汉中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37.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冲击下,城市乡村之间整体呈现出割裂关系,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城市边缘区乡村用地地位于城市农村的腹地,是未来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产业结构转型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城市近郊乡村地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可行性、建设原则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8.
绿色基础设施(GI)的网络化构建,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斑块破碎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现状绿色基础设施要素,依据景观连通性对GI网络中心分级;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评价现状GI网络格局,结合自然、人类活动因素构建生态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重力模型构建连接廊道,并提取生态节点。结果表明:一级网络中心分布于长沙市的西南部、北部;中部生态阻力较大,不利于网络中心的连接,通过多级连接廊道的构建有效地连接GI网络中心;生态节点可提高较长廊道、阻力值较大区域的连通性,从而构建起多层级的GI网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景观质量评价是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的科学支撑,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发展使高效合理开展大规模公园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成为可能。文章以昆明市5个典型公园为例,在情感分析技术量化UGC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问卷调查,对影响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得分的4类14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翠湖公园景观视觉质量最高,其次分别为大观公园、黑龙潭公园、金殿公园和海埂公园;不同年龄段的公园使用者对景观质量的关注点不同,青年人更关注公园的内涵,中年人对公园的景观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老年人侧重享受公园的景观氛围感;当前各公园景观视觉质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方向感、趣味性等是当前公园服务群体共同的迫切需求。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公园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具有一致性,网络数据与线下问卷数据可以交叉验证,置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