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生态休闲为特色的绿道应当作为乡村旅游规划的元素之一。文中简述目前绿道建设存在的误区,提出适宜城市居民游憩的绿道选择,并对城乡绿道的游憩功能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对基于绿道建设的旅游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2.
针对我国绿道规划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点,着重研究探讨了在城市内部即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的绿道布局特征及布局控制方法。论文首先对于绿道在国外的发展和我国的实践情况进行概述,阐明了研究城市内部绿道规划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游憩需求圈层、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的等级特征划分了绿道的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绿道的空间布局特征;最后,围绕绿道布局量化控制,讨论了城市内部绿道布局量化控制指标体系建构和量化控制指标值的推导途径。  相似文献   
83.
吴昊  董希斌 《森林工程》2009,25(5):56-60
在简要介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网络。结合索道的特点,分析索道在公共交通网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讨论在5类特殊区域建设索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都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内陆河谷盆地型城市的都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兰州市为例,通过构建都市农业发展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兰州市2002—2012年都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都是在曲折中上升,其协调发展类别由不协调到初级协调再到良好的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兰州都市农业发展的方式成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5.
为明晰乡土植物在珠三角省立绿道的应用,对沿线绿道进行样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珠 三角省立绿道共有乡土植物 147 种 , 生活型种数数量排序为乔木 > 灌木 > 地被,不同绿道类型,其植物种 数丰富程度及苗木使用数量上总体呈郊野型 > 都市型 > 生态型;(2)在品种应用方面,充分考虑到珠三角 的气候特点、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主要观赏属性,乔木层以常绿的地带性树种为主,在使用频度和数量上占 优势;灌木层则以观赏性状更优秀的植物品种为主;草本地被层则观赏性和适生性兼顾的植物品种应用更 广泛;(3)品种的主要观赏属性与绿道类型存在一定关系,都市型绿道使用品种偏向景观,生态型绿道使 用品种偏向经济;(4)空间结构与植物组团上,以乔木为主体,多种生活型、多植物组成的复层林结构占 绝大部分,以高大乡土树种为优势种构成的植物组团,在各类型的绿道应用中占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6.
设计以融山融色的生态理念,将芜湖县新芜大道打造成一条浮于绿野之上的如韵律般的林荫景观大道。通过有意识的植物营造,将海棠春坞、丹枫晚秋、西峰秀色、听松风处4个特色景观区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四时美景,花开不断"的特色,并结合绿道建设,最终将新芜大道打造成芜湖高品质的绿色廊道。  相似文献   
87.
浅析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开君 《广东园林》2010,32(6):31-34
从城市绿道的概念、作用、研究概况和生态学基础入手,探讨了绿道对城市的生态安全、生态平衡、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同时还介绍了广州绿道建设的成果,展望我国绿道研究和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阐述了国内外两种不同的社区发展模式的现状及特点,针对国内以住宅小区为标志的社区发展模式所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环境承载力概念。并以昆明市滇池路住区交通拥堵现状为例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开放住宅小区内部剩余交通承载力,增加子系统对母系统的资源返还;(2)通过营造网状社区街道,增加路网密度来完善区域交通微循环系统,从而缓解交通拥堵;(3)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手法修复城市交通贯穿小区所带来的影响以保证小区环境质量。希望本文能对我国新型社区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相应的社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郑州市2013—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与灰色预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交通政策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软件对缓堵减排背景下主要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限行政策存在时间效应,在短期对交通拥堵与汽车尾气的控制有明显效果,但长期来看正面效应可能会被弱化,且可能引发负面效应(聚集效应与减排悖论);停车收费政策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当以1元为幅度逐渐递增时,机动车出行量的减少幅度却在逐渐下降,适度的收费能实现较好的交通抑制作用。此外,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汽车排放中的氮氧化物将下降24.40%,颗粒物PM将下降15.01%,对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基于AHP法的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水绿道植物景观是最具地域特色的绿道景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运用专家系统从生态、美学、心理等3个方面,选择了物种多样性、植物乡土性、适地适树、综合生态效益、植物色彩和季相性、植物景观与环境的协调性、植物景观空间层次丰富性、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安全感、舒适感等10个评价因子,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指标层权重的范围为0.039 3~0.240 1,计入结果的问卷各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范围为0~0.095,均<0.1.为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选取广州蕉门河滨水绿道的10个样方,请25位专家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10个样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能够实际反映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的建设水平高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