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奶牛乳腺中的初级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巨噬细胞构成了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1道防线。在健康奶牛的乳腺中,巨噬细胞占主导地位且充当哨兵的角色。当病原体侵入乳腺时,巨噬细胞及乳腺上皮细胞就会释放出直接将PMN迁移到该区域的趋化剂,使PMN从循环中迅速流入并吞噬和杀灭细菌,起到保护的作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2道防线是由记忆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组成的网络,它们与第1道防线相互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了解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可为研究和调节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就奶牛乳腺免疫细胞防御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SEZ)烯醇化酶(enolase,Eno)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获得重组烯醇化酶(rEno),采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判定在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下rEno蛋白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将rEno蛋白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用SEZ作用于细胞并检测细胞吞菌数量,判断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活性。进一步通过活细胞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和蛋白质谱分析技术(LC-MS/MS),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可能与SEZ Eno存在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结果发现,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对RAW264.7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且10 μg·mL-1 rEno蛋白处理RAW264.7细胞2和4 h可显著抑制其对SEZ的吞噬作用P<0.01、P<0.05)。初步筛选到RAW264.7细胞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亚单位蛋白(dynactin subunit protein 2,Dctn)、整合素α-M蛋白(integrin alpha-M)等17种可能与Eno发生互作的蛋白。本研究获得了rEno重组表达蛋白,发现rEno可减少RAW264.7细胞对SEZ的吞噬,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也为进一步揭示Eno在SEZ抗吞噬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寄生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但是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可以引起以纤维性浆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感染,即通常所说的格拉泽氏病。由于还不清楚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因此不能完全清楚了解所观察到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之间的毒力变异。在感染的过程中,副猪嗜血杆菌必须比肺的防御细胞(包括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的时间长才能导致发病。通过对来自不同临床背景的菌株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不同菌株对吞噬作用的敏感性不同。从健康动物鼻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能被猪肺泡巨噬细胞有效吞噬,而从具有全身症状的动物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对此作用具有抵抗性。对敏感性菌株的吞噬作用是通过不依赖特殊受体的机制产生的,这些特殊的受体包括肌动蛋白丝和微管。在本研究中所有被检测的分离自具有全身症状的猪的菌株中,在与PAM的相互作用后可观察到有明显的荚膜,这表明在抗吞噬作用中表面结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尽管发现在分离自具有全身症状的猪的菌株之间的微管抑制作用有不同的效应,抗吞噬作用的其它机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格氏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都具有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能力,能够帮助侵染期线虫侵染寄主,但两者所含蛋白组分并不相同,从而导致蛋白活性也有所差异。本研究采用乙醇萃取和昆虫匀浆诱导,分别从侵染期的格氏线虫体表及分泌物中得到了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并比较了这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昆虫体内还是体外,侵染期线虫表皮蛋白和分泌蛋白都具有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生物活性,并且分泌蛋白的活性更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线虫侵染与昆虫免疫间的相互关系和线虫抑制昆虫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系列报道都证明,在体内所有细胞的生物膜上,免疫细胞膜内的VE浓度最高.VE对于维持免疫细胞膜的结构的有一定作用,VE缺乏必然影响免疫.本文就VE缺乏对免疫器官、体液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及吞噬细胞的影响作一综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维生素E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VE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细胞分化,但剂量过高反而有抑制作用.VE能明显提高小鼠脾脏系数(脾脏重/体重)、胸腺和脾脏中T细胞、T辅助性细胞的百分率,降低T抑制性细胞的百分率,从而使T辅助细胞对T抑制细胞的比率升高.缺乏VE会阻碍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的发育,导致法氏囊严重病变和胸腺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降低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血细胞活性氧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外条件下用不同刺激物(海洋酵母细胞和酵母聚糖)对皱纹盘鲍血细胞进行刺激,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经历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光反应。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血细胞经刺激诱导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发现象和很强的活性氧产生。不同的刺激物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同一种刺激物的不同处理和不同浓度对血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完强度的影响不同。刺激物经皱纹盘鲍自体血清调理和未经调理对血细胞刺激所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SOD和NaN3对血细胞吞噬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皱纹盘鲍血细胞在吞噬防御反应中能够通过产生活性氧对外源病原进行杀灭。  相似文献   
17.
将以黄芪、党参为主药并加入另外5味中草药所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组)、0.5%、1.5%和2.5%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37d,在试验开始后第1、2、3、4周采样,测定仿刺参的肠、触手、体壁、肌肉和体腔液中的抗菌活力及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于试验开始后第4周,用仿刺参"化皮病"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以3.7×108个/mL的浓度在每头仿刺参背部注射0.1 mL的菌悬液,每天观察记录死亡个体症状,统计死亡率,计算相对保护率(共观察记录7 d)。结果显示:各组的抗菌活力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加大而升高,总体趋势表现为2.5%添加组〉1.5%添加组〉0.5%添加组〉对照组;各用药组仿刺参的体腔细胞吞噬能力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2、3周达峰值,总体趋势表现为1.5%添加组〉2.5%添加组〉0.5%添加组〉对照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仿刺参3 d后全部死亡,第7天各用药组相对保护率依次为1.5%添加组〉0.5%添加组〉2.5%添加组,分别为30.0%、20.0%和10.0%。由此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提高仿刺参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以1.5%添加剂量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耿晓照  谢达莎  刘良丽  李原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20-13920,13942
[目的]初步探讨参芪肺宝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碳廓清率法、血清素测定法进行分析,观察参芪肺宝对正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参芪肺宝可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并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参芪肺宝具有一定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细胞对异物及自身组织碎片的吞噬作用,是家蚕细胞性免疫的主要反应之一。通过比较家蚕体内和体外血细细胞对微孢子原虫的蚕噬作用,发现其体内与体外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差别,血细胞在蚕体内蚕噬作用迅速,在体外的吞噬作用缓慢,推测在血淋巴中存在信息因子,引起蚕体内血细胞的趋化反应及整个免疫系统的协同反应。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溶菌酶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壳聚糖为饲料添加剂,分5组(0%、0.3%、0.5%、1.0%、2.0%)对网箱养殖的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silver crucian carp)进行不同添加剂量的饲养实验。经过2个月的饲养,分别从每组提取异育银鲫血清、脾脏和头肾上清液进行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0.5%或1.0%壳聚糖能有效地提高异育银鲫的溶菌酶活性(P<0.01)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P<0.01),该壳聚糖可被用作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