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458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129篇
  190篇
综合类   851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51.
浅论翁牛特旗生态村建设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建设生态村的目的与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农村多属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350mm,无霜期为135d,作物一年一熟,土壤为栗褐土,土层深厚,但较贫瘠。有机质含量低,而且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多数为贫困农村。但是土地资源丰富,劳力充裕,农业生产巨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2.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态用水计算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特别是人类不合理开发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的号召。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实际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生态用水量如何计算或合理确定 ,对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都有重要意义。先从生态系统的一般意义上来介绍生态用水的概念 ,进而介绍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 ,并针对“退耕还林”和“植被生态改善与恢复”情况下的生态用水计算问题进行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53.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实施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研究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集雨节灌农业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集雨节灌农业技术体系,并对集雨节灌农业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在年降水量为300~800mm的地域推广集雨节灌农业技术具有普遍意义,尤其在年降水量400~700mm的地域其有效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4.
播种造林种基盘基质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中的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提出了局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技术,即播种造林的种基盘绿化技术。实验研究了添加物对种基盘基质水分特性的影响和使用种基盘绿化技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土壤活性改良剂,可以提高种基盘基质的透水性和吸水速率,降低其表面蒸发量,并能促进植物的地上部生长;添加土壤侵蚀防止剂,对种基盘基质的透水性及植物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于维持种基盘形状、提高施工效果很有帮助;通过种基盘进行播种造林,可以增加根的生长粗度,并能促进植物根系向土壤深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5.
1994-2003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县、安塞县进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和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引种试验,采用家系选择法初步筛选出5个中国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单株,对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的生长适应性经济性状进行了评价。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果实较大、单株产量较高、Vc和含油量较高,适于在黄土丘陵区种植;后者经济性状较好,果实大、无刺或少刺,但适应性较中国沙棘差。  相似文献   
56.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草地潜热通量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是北方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对调节局地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蒸散作为热量和水量平衡的重要分量,是该生态系统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在水分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对科尔沁半干旱风沙草原2007年9月1日-26日的蒸散量和微气象条件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得到数据分析了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状况,探讨了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2.7%,处于国内外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的中上水平.30min的潜热通量与净辐射数据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潜热通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时刻最高,净辐射与潜热通量每日峰值同时出现,温度、饱和差的峰值比潜热通量峰值滞后2~3h,潜热通量峰值时刻的空气相对湿度处于一日内最低,此季潜热通量平均日总量为5.44MJ*m-2,相当于2.21mm蒸散量,潜热日总量与净辐射日总量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57.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 利用CO2分析仪、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双序列轮作次序下春小麦地、豌豆地生育期内CO2、CH4和N2O通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4种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地和豌豆地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汇的功能。传统耕作不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下, 春小麦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03 6、0.221 2、0.241 8、0.224 9, 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41 6、-0.078 0、-0.081 8、-0.053 7, 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089 1、0.069 2、0.046 1、0.065 6; 豌豆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73 6、0.261 6、0.218 1、0.236 0, 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55 0、-0.073 7、-0.066 2、-0.054 5, 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123 4、0.084 7、0.080 6、0.035 0。少免耕及小麦秸秆覆盖有利于减少土壤CO2排放通量, 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及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吸收通量、减少N2O排放通量。综合来看, 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春小麦地CO2通量随着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 CH4吸收通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 而随着土壤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减小。豌豆地CO2通量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春小麦地N2O通量则与平均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豌豆地则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抗旱造林整地技术集流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的典型抗旱造林整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88542"集流造林整地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尤其在0-60 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随地形的变化有所不同:随坡位自上而下改变,"88542"集流水平沟比集流坡面水分的增加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随着坡长增大,工程措施对水分增加率也呈增大趋势;随坡度的增大,水平沟相对集流面的水分增加率也随之增加;随坡向不同,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则无明显差异;相对于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坡长和坡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在工程设计中,坡度越大,相应集流坡面长度就要缩短,反之坡度越缓,集流坡面长度就要增加.  相似文献   
59.
半干旱地区侧柏造林应用保水剂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AS型高效保水剂进行了不同施量造林试验,连续8 a测定试验林标准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量以穴施2.5 g最优,保水持效期达3个月以上,对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对高、径生长影响不大;穴施保水剂对林木后期生长无负作用.  相似文献   
60.
辽宁省建平县半干旱地区不同来源的8种杨树无性系净光合速率(Pn)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差异水平,无性系间的净光合速率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群,即:昭林场6号、群众杨、赤峰杨34号、欧症状杨47、小黑肠、小青杨、帝国杨51号、欧美杨64。具高光合速率的昭林场6号,受光量作用大,但受湿度、空气蒸汽压影响小,适应于具有干热天气的半干旱地区;而低光合类群的三个无性系则不同,其中欧美杨64一直与光、湿度和蒸汽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