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337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49篇
  333篇
综合类   861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18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根据1999年和2009年江东林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描述了该林场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并对1999年~2009年间的森林资源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几项切实可行的林场经营利用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和磷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和磷素供应水平。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和磷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03.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是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小流域模型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近景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强度及其随流域所处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次降雨相对侵蚀模数REM将历经25场模拟降雨的小流域模型发育过程划分为初期时段、活跃时段和稳定时段。沟谷侵蚀强度在整个流域模型发育过程中一直大于坡面;在流域发育初期时段至活跃时段前期,主沟侵蚀强度大于支沟,流域下部侵蚀强度大于中部和上部;在流域发育活跃时段后期,主沟侵蚀强度低于支沟,流域中部和下部侵蚀强度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在稳定期时段,主沟和支沟侵蚀强度变化趋于同步,流域上部的侵蚀强度高于中部和下部。流域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七月以来,黄淮海夏玉米田相继暴发了二点委夜蛾,因此面对严重虫灾,深入研究新耕作制度下病虫草害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开发新的和重大病虫草害关键防治产品和技术,优化并提供完整的作物解决方案,这对于农药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农药企业抢抓机遇、出奇制胜难得的良机……  相似文献   
105.
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杰  杨春德  张保华  叶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36-5339,5363
基于山东省1987~2003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山东省近17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7年来,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经历了增加→减少→缓慢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趋势是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差别逐渐缩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总体而言,东部半岛丘陵区的信息熵值>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北部平原区;自然因素、人口变化、经济因素和政策调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6.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分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研究方法能较好反映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及其动态变化;(2)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是逐渐升高,到1990-1999年间的某一年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收敛,渐趋稳定,并做小幅度的上下振动,这表明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3)研究区从1990-199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上看,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进行平衡,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07.
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类型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露天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土地利用研究对象,在矿区土地利用的过程中,矿区的土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为了矿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对矿区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土地类型做相关的探讨,以了解矿区土地类型演变的规律。根据土地类型变化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指导性的原则。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文献资料法,同时采用数学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土地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类型的转移量。研究结果:以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为例,采用不同的标准划分了不同的土地类型,提出了露天矿不同土地分类标准之间的联系及破坏分类标准下土地类型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土地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及转移总量变化矩阵来分析矿区土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突出了土地类型之间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反映了露天矿区土地类型演变迅速、破环剧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云南松蠹害林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对滇中地区路南长湖及宜良小白龙两个云南松蠹害林区的各847株样树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初期两样地在树木长势和蠹害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湖样地树木长势逊于小白龙,蠹害程度轻于小白龙.4年来两样地的蠹害发展极不一致.长湖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下降12.6%;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466株,死亡率55.0%,蠹害未得到控制.小白龙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增加29.7%;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219株,死亡率25.9%,蠹害有所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树木长势与蠹害发生及其程度直接相关,树木长势影响蠹害的发展过程,蠹害的发展制约树木长势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9.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然而,多数青年教师在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地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教案,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反应。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50分钟的效率,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笔者的体会是精心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各种细节的安排和处理,合理地运用各种课堂艺术,使教师的教案和教学方式适应学生…  相似文献   
110.
转Bt基因棉32B 不同生育期抗虫性的变化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Bt基因抗虫棉“32B”不同生育期抗虫性以及叶片中Bt毒蛋白、水溶性蛋白、总蛋白、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转Bt基因棉各生育期抗虫性动态变化趋势为 :整个苗期抗虫性均较强 ,现蕾期有所下降 ,生长中后期显著下降至最低。研究表明 :32B棉叶中Bt毒蛋白含量的变化与生测抗虫性的动态变化一致 ,并与棉叶中蛋白质代谢呈正相关 ,苗期叶片中蛋白质合成代谢旺盛 ,Bt毒蛋白含量则高 ;生长后期叶片中蛋白质合成代谢衰退 ,Bt毒蛋白含量则降低 ;叶片中单宁含量与生测抗性及叶片蛋白质含量、Bt毒蛋白含量均呈负相关 ,表明单宁与Bt毒蛋白含量及抗虫性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