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43篇 |
基础科学 | 57篇 |
13篇 | |
综合类 | 385篇 |
农作物 | 42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9篇 |
园艺 | 50篇 |
植物保护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郑立华 《新农村(黑龙江)》2012,(4):103-103
紫云英是武夷山市冬种绿肥的主要品种,稻田冬种紫云英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作青饲料,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通过示范推广,武夷山市紫云英种植面积从2008年800亩到2011年20000亩,紫云英种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近年来,笔者承担了冬闲田种植紫云英示范推广工作,现将示范推广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秋收过后,利用冬闲田栽培马铃薯,可以培肥地力,提高种植效益。
一、选种催芽。马铃薯北种南移极易退化,必须选用北方地区调入的种薯种植。选用北方调入的马铃薯作种,因大多未结束休眠期,为使其出苗快、齐、壮,必须进行催芽、炼芽处理。 相似文献
33.
34.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海南冬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利用2015年在海南省万宁市开展的冬种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结合当年气象数据,探讨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冬种玉米最佳播期。结果表明:播期越早,玉米的发育期越短、株高越高、叶片数越多、产量越高;播期延后热量条件差,积温不足,遭受冷害风险大,产量减少甚至绝产。10℃有效积温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较好的相关性,当10℃有效积温为1 230℃·d时,产量最高。分析表明,海南省冬种玉米的适宜播期最迟在11月底之前。研究结果对保障海南冬种玉米稳产、高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限制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实际生产中该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流行条件,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田间管理、药剂孩治等方面提出了冬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6.
牛江镇是恩平的农业大镇,绿田蔬菜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大力发展冬种马铃薯,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早稻-晚稻-马铃薯”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37.
38.
为筛选出南方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适宜种薯消毒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薯消毒方法对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薯经过消毒处理后,能明显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薯率。其中,72%克露可溶性粉剂100 g+37.5%泉程悬浮剂100 mL+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 g兑水50 kg浸种20 min (处理10),70%甲基托布津150 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72%克露可溶性粉剂100 g拌种消毒(处理9),70%甲基托布津2 kg+72%农用链霉素1 kg拌种消毒(按100 kg种薯计)(处理8),对提高马铃薯出芽势、提前出苗、缩短生育期、增加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和减轻病害发生的效果最好。虽然拌熟石灰粉消毒(处理2)、拌草木灰消毒(处理3)的方法整体效果不如处理10、处理9和处理8等方法显著,但因其具有简便、容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生产上比较受欢迎。 相似文献
39.
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秋冬种小麦油菜供种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市场监管,做好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工作。检查重点是所辖区域内种子集中交易市场及基层(县、乡)门市。第二,加强预警监控,确保种子质量。针对部分地区小麦种子发生穗萌动,存在种子质量安全隐患情况,农业部要求,相关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第三,加强供需调度,确保供种数量。及时发布行情信息根据需求积极协调种子企业供种到位,科学引导省内外、地区间品种余缺调剂。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