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27篇
  3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所谓近交是指亲缘交配,它是指五代以内双方具有共同祖先的公母畜交配。在家畜中近交程度最大的是父女、母子和全同胞交配。其次是半同胞、祖孙、叔侄、姑侄、堂兄妹、表兄妹间的交配。近交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工具,在培养或改良新品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个体养殖户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主要以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为代表 .该文简要分析了它们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和地理成分 ,比较研究了云南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文莱热带植物区系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南部植物区系主要由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组成 ,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 0 %和 80 %多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具体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显示该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 ,具有热带亚洲亲缘 ;(2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多于 70 %的科和多于 5 0 %的属与马来西亚植物区系共有 ,并且其优势科中大多数也为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优势科 ,意味着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它属于热带亚洲或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3)由于位于东南亚热带北缘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以边缘热带成分为主 ,是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热带北缘类型 ;(4)中国南部植物区系的热带亚洲亲缘可以从东南亚的地质演化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13.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省肇庆地区5个柑橘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0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共扩增出45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9条,多态性比例为67.32%。5个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33~0.7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1时,5个栽培品种可分为2个类群:马水橘独自为1类曰其他4个为1类;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55时,贡柑单独为1小类,砂糖橘、八月橘和酸橘为1小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粳稻遗传多样性,为粳稻不育系的改良提供依据,对我国杂交粳稻中的40个不育系进行亲缘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约60%不育系间的亲缘系数(COP)值为0,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75,平均值仅为0.03,大多数不育系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很小或无遗传关系。通过COP聚类分析,供试不育系聚为6个类群,第1个类群共有10个不育系,核心亲本为农垦58;第2个类群共有20个不育系,初步系谱分析表明,他们都是藤板5号的衍生系;第3个类群共有7个不育系,均为农垦57的后代;第4、5、6类群均仅有1个不育系,这些不育系之间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不育系没有共同的祖先亲本。认为,粳稻不育系间系谱上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麦及其亲缘属植物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情况作了详细评述。为准确进行小麦及其亲缘属植物的染色体分析奠定了基础。可推动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6.
17.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为川西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以下简称原始林)及其在1950—1969年和1970—1989年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的林下(不包括主林层,因其树种组成相对单一)乔灌草群落生态学调查资料,基于APGⅢ谱系框架,构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乔灌草系统发育树,选用广泛使用的谱系多样性指数——净亲缘指数(NRI)和最近类群指数(NTI),量化和评估不同演替阶段林型的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结果】原始林亚林层物种组成谱系离散(NRI 0; NTI 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疏,而原始林其他层次(草本层、灌木层与小乔木层)物种组成倾向于谱系聚集(NRI 0; NTI 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近; 2个不同采伐年代形成的次生林的草本层和亚林层的谱系结构呈现出林型间相似但层次间相反的模式(草本层:谱系离散;亚林层:谱系聚集),灌木层和小乔木层则表现为层间相似但林型间相反的模式(1950—1969年:谱系聚集; 1970—1989年代:谱系离散);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NRI与NTI均极显著正相关(0.698≤R2≤0.769,P 0.00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NRI与NTI)与物种多样性(香侬多样性指数H')的关联分析绝大部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林下乔灌草谱系结构与H'的局部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原始林和1970—1989年采伐后次生林中的H'与NRI、H'与NTI的相关变化趋势表现出相似的波峰-波谷变化模式。【结论】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及其采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在层次间和林型间存在差异性。环境过滤是驱动原始林中草本层、灌木层和小乔木层物种谱系组成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竞争互斥则塑造亚林层中的物种谱系组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大致与原始林相反,表现为环境过滤主导亚林层的谱系结构,竞争互斥主导草本层的谱系结构。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亲缘关系指数对山东省不同年代及不同类型的主栽花生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约11.11% 品种组合间的亲缘系数(COP)值为0,所有供试品种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0.819,平均 值为0.123,表明大多数品种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很小;进一步通过COP值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61处,可将 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但整体上聚类结果比较分散,说明山东省主栽花生品种遗传差异及多样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自育的黔糖1号、黔糖2号、果蔗2号、黔糖3号和黔糖4号等5个品种(系)的基础种质及亲缘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含16个基础种质,其中,热带种10个,割手密2个,印度种2个,中国种1个,高粱1个.热带种亲缘系数最大的是果蔗2号和黔糖3号,均为0.687 5;最小的是黔糖4号,为0.516 5.割手密亲缘系数最大的是黔糖4号,为0.171 8;印度种亲缘系数最大的是黔糖4号,为0.312 5.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甘蔗品种种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