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60篇
  56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WebGIS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针对目前旅游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园景区的例子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WebGIS技术相结合的旅游仿真平台的构建方法。通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园虚拟仿真平台验证了提出的虚拟旅游系统设计思路、方法及技术的可行性,构建了一套具体、可行、有实用价值的虚拟旅游仿真平台。展示了基于WebGIS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旅游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千篇一律的高层住宅将人们禁锢在几十平方米的小空间里,使邻里关系日渐淡漠。人们在居住舒适的同时,不免向往深厚的邻里感情。从四合院的形式特征、空间特点、组织形态等方面介绍了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特点,并总结了交互设计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的应用情况,进而阐述了四合院空间形式对现代社区景观设计的影响与启示,列举了现代社区景观设计对四合院空间形式借鉴的实例,旨在从传统民居中汲取经验来设计现代社区景观,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特征,采用生物生化方法测定了江西省5个蔬菜产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的抗性水平,并研究了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结果显示,分宜县和高安市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尚未产生明显抗性,永丰县、德安县和余江县小菜蛾种群对唑虫酰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5.20~8.20倍;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茚虫威有中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72、3.44、2.77和2.20倍,而对溴虫腈、定虫隆和丁醚脲无交互抗性;增效剂磷酸三苯酯和胡椒基丁醚对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均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3.42倍和2.64倍;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18倍和1.64倍。研究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可能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三唑酮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喷雾离体叶段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而三唑酮最高的防治效果仅为72.17%;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的敏感性EC50分别在0.087~1.901、0.058~1.402、0.186~3.014、0.222~6.005、0.006~1.742μg/mL之间,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连续单峰曲线,可作为小麦白粉病菌对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基线。研究表明,三唑酮与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5.
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50=21.80)、毒死蜱(RR50=17.68)和灭多威(RR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 ±0.012)μg/mL;98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25 ±0.012)μg/mL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1.0~4.1之间,而不同地区菌株间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咯菌腈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015~0.060 μg/mL之间,后者是前者的4倍;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与其对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教育的要求,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教师必须考虑并努力实现的目标。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例,通过改变传统课堂的学生座次,将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问题为导向,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与相互探究的时间与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中心地位转变为观察者、引导者,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提高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改进Graph Cut算法的生猪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生猪图像分割为生猪行为特征提取、参数测量、图像分析、模式识别等提供易于理解和分析的图像表示,准确有效的生猪图像分割是生猪行为理解和分析的基础.针对传统Graph Cut算法分割精度差、分割效率低及不能准确分割特定目标的问题,该文结合交互分水岭算法,提出基于改进Graph Cut算法的生猪图像分割方法.采用交互分水岭算法对图像进行区域划分,划分的各个区域块看作超像素,用超像素替代传统加权图中的像素点,构造新的网络图替代传统加权图,重新构造能量函数以完成前景背景的有效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峰值信噪比平均范围为[30,40],结构相似度平均范围为[0.9,1],两种评价准则的结果与主观评价一致,图像分割质量、精度得到明显提升;平均耗时缩短到传统GraphCut算法的33.7%,提高了分割效率;在复杂背景、噪声干扰、光照强度弱等条件下可以快速分割出特定目标生猪,具有较高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9.
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倩  王昌全  李冰  李焕秀  刘杨 《园艺学报》2010,37(5):794-800
对茶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0、50、100、200和400μg·mL-1)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0、0.2%、0.4%、0.8%和1.2%),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硒各处理下,亚细胞细胞壁部分、膜和细胞器部分、可溶性部分的硒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2)低中浓度(0.2%~0.4%)的锌处理对各组分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浓度(0.8%~1.2%)的锌处理抑制了硒的吸收。(3)硒锌交互处理下,硒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以膜和细胞器部分最大,细胞壁部分次之,可溶性部分再次之。中高浓度硒(100~400μg·mL-1)与中浓度锌(0.4%~0.8%)配合喷施对亚细胞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锌(1.2%)与不同浓度的硒配比下亚细胞各组分硒含量无明显变化。低中浓度(50~1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细胞壁部分和可溶性部分中的硒向膜和细胞器部分转移明显,高浓度(4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处理,亚细胞各组分间的转移主要表现在膜和细胞器部分与可溶性部分之间。总的来说,单硒和硒锌交互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单锌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配在细胞壁部分。  相似文献   
110.
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分配,进而影响树木细根形态结构和生产量。本文以我国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沉降增加(50 kg/(hm·a))和降雨量减少(30%穿透雨,约210 mm/a)情形下,细根形态结构和生产量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细根形态结构和生产量受多种因素(处理、取样时间、取样层次)的共同影响。施氮样地(N)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壤层细根直径,从而增加了比根长, 减少降雨样地(D)细根根长密度增加了1.55~3.24倍,细根生产量增加了104 g/(m·a), 减少降雨同时施氮样地(DN)10~20 cm土壤层细根直径和生产量显著增加。因此,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土壤层细根在氮和水分吸收功能上可能存在分化,氮沉降增加、降雨格局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驱动着细根形态和生产量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