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云芝菌丝体产SOD的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L16(42)正交实验,确定了可提高云芝菌丝体中SOD活性的深层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各组分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黄豆粉>(NH4)2SO4>土豆>葡萄糖>麦麸,而对SOD总活力的影响顺序为(NH4)2SO4>黄豆粉>麦麸>葡萄糖>土豆.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及成本因素,确定云芝菌丝体产SOD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160 g·L-1、葡萄糖16 g·L-1、麦麸10 g·L-1、黄豆粉18 g·L-1,不添加硫酸铵,pH自然.  相似文献   
72.
73.
首先对云芝代表病原菌进行筛选确定两种主要病原菌(细菌、青霉菌),通过引进多种不同的云芝菌株,对细菌、霉菌抗病能力进行筛选,建立云芝抗病能力筛选的模式:由于食用菌的细菌及霉菌性病害主要是通过病原菌分泌的毒素来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造成食用菌产生各种病害;还有就是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强弱之间的竞争来确定食用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因此,通过PDA平板培养实验,利用细菌、霉菌的发酵产物对不同云芝生长的抑制能力与对照菌株进行对比,得出不同云芝菌株的平均抗性,以及不同的云芝菌株生长速度,建立评分体系,经过综合评判,室内筛选出抗病能力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74.
在对云芝不同碳氮源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云芝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蛋白胨1%、KH2 PO40.2%、MgSO40.0%.  相似文献   
75.
云芝[Coriolusuersicolor(L.:Fr.)Quel.]又称白芝、彩绒革盖菌、彩纹云芝、千层蘑等,是一种著名的木腐性药用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云芝属。云芝原产于我国,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近年来发现其有效成分云芝多糖对疾病具有治疗的作用,对治疗慢性肝炎、迁移性肝炎、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76.
3种野生真菌子实体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综合利用灰树花、云芝和香菇中的脂溶性物质提供参考。[方法]以无水乙醚作溶剂,利用Soxhelt提取器回流提取陕西南部野生的灰树花、云芝和香菇子实体中的脂溶性物质,定性分析后进行清除·OH试验,研究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获得的3种脂溶性物质均以萜类物质为主,还含有少量的黄酮类物质,但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灰树花、云芝和香菇子实体中的脂溶性物质对H2O2/Fe2+体系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的·OH都具有清除作用,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清除率均呈上升趋势。云芝中的脂溶性物质对·OH的清除作用最为显著,香菇中的脂溶性物质清除.OH的作用相对较差。[结论]灰树花、云芝和香菇子实体中的脂溶性物质对·OH均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77.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菌株HS-03产漆酶的7种单因素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用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基体积等因子对该云芝漆酶产量均有明显的影响,云芝HS-03摇瓶产漆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7.5 g/L,酵母浸出液6 g/L,培养基初始pH值4.5,培养基初始体积70 mL(250 mL三角瓶).同时培养基中含有2 mL/L Tween-80、2 mL/L愈创木酚、终浓度为0.5 mmol/L的Cu2+.  相似文献   
78.
采用注射云芝多糖和副溶血弧菌灭活苗的方法免疫斜带石斑鱼后,测定了受免鱼的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杀菌功能和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云芝多糖组在第3天,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比(PP)达到峰值(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后开始下降,到第7天即与对照组相当(P0.05);30 m in和60 m in的杀菌率显著提高(P0.05)。灭活苗组和云芝多糖+灭活苗组的PP值和杀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副溶血弧菌攻毒后,斜带石斑鱼的免疫保护率达87.6%。由此可见,灭活苗不仅能提高斜带石斑鱼的特异性免疫力,而且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79.
通过金凤2-1,云芝,融平1号和裂褶菌等4种高等真菌与疣孢霉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大型真菌对疣孢霉的拮抗存在明显的差异,金风2-1和融平1号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和明显的竞争优势.裂褶菌对疣孢霉的抑制率达到48.96%.  相似文献   
80.
云芝菌丝体采用摇瓶发酵培养,用旋转圆筒粘度计对其发酵清液进行流变测量表明:其流变特性随发酵过程有较大变化,其流变模型由Newtonian型变为Bingham型、再变为Yieldpseudoplastic型。用双毛细管最大汽泡压力法测量其表面张力,结果显示表面张力随发酵过程变化较小,流变特性变化与表面张力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