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0篇
  免费   1409篇
  国内免费   1820篇
林业   2706篇
农学   1437篇
基础科学   913篇
  1677篇
综合类   11383篇
农作物   1185篇
水产渔业   615篇
畜牧兽医   5816篇
园艺   898篇
植物保护   1459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826篇
  2022年   1006篇
  2021年   1106篇
  2020年   868篇
  2019年   1111篇
  2018年   570篇
  2017年   889篇
  2016年   1129篇
  2015年   1105篇
  2014年   1421篇
  2013年   1405篇
  2012年   1753篇
  2011年   1827篇
  2010年   1779篇
  2009年   1793篇
  2008年   1634篇
  2007年   1547篇
  2006年   1334篇
  2005年   1179篇
  2004年   1100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概述了通过适宜的干乳期、提供营养平衡的日粮、控制饲喂含酮体高的饲料、改善粗饲料质量满足泌乳前期高产奶牛营养需要、在干乳期和泌乳前期饲料中使用预防酮病的添加剂等控制奶牛酮病的饲养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抗菌药在禽病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对防止禽病的发生与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中,许多抗菌药因应用不合理而产生毒性或抗药性,常常造成抗菌药治疗失败。为了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降低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必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3.
奶牛酮尿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血中聚集大量酮体而引发,也叫奶牛醋酸血病和酮病,多见于冬春季的舍饲期,特别是饲喂精料多,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原发性酮尿病,一般多由于母牛怀孕、产犊和开始产乳时内分泌系统和新陈代谢负担的加重,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而产生大量酮体,这些过量的酮体,进入血中即发生酮尿病;继发性酮尿病多见于产后瘫痪、饲料中毒和前胃迟缓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4.
汪俏梅  胡家恕 《园艺学报》2003,30(3):286-286
Glucoraphanin (4-甲基亚磺酰丁基芥子油苷 )在青花菜中含量丰富 ,其降解产物Sulforaphane具很强的抗癌活性。本试验以‘Marathon’青花菜为试材 ,将新鲜花球切成小花球后用 10 0mg/L的NaClO表面消毒 1min ,清水洗净。分别取 6 5 0g花球置于 0℃、 5℃和 10℃冷藏 ,并在 5℃下进行 5种气调处理 :1)Air,2 )Air+10 %CO2 ,3)Air+2 0 %CO2 ,4) 1%O2 ,5 ) 1%O2 +10 %CO2 。每一处理分别在处理当天、处理后 3、 6、 9、 12d取样 5 0g ,真空冷冻干燥 ,并研磨成粉末状贮藏于 4℃待用。将 0 .2g冷冻干燥样品在沸水中煮 10min ,35 0 0g离心 5m…  相似文献   
105.
通过莰-2-基脲与芳香醛缩合制得中间体亚胺后再与仲亚磷酸酯反应得一系列标题化合物A或由莰-2-基脲、芳香醛和仲亚磷酸酯一锅反应得到A.中间体亚胺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IR、1H NMR、31P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A对水稻发芽表现较好的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6.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7.
以3-氨甲基吡啶和2-氯-5-氨甲基吡啶为原料先与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反应得到中间体2a和2b,不经分离,直接与脂肪胺反应,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开环类吡虫啉结构化合物3.所有目标化合物(包括2a和2b)均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并对其构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8.
β- 氨基丁酸诱导甜( 辣) 椒抗疫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报道了用β- 氨基丁酸( DL-β-aminon-butyric acid, BABA) 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和茎后的诱导抗疫病作用。研究证明: 高浓度BABA ( 1 000 g/mL) 对离体辣椒疫霉病菌无抗菌活性, 用其喷雾处理辣椒的茎叶所诱导的抗疫病作用可完全控制其危害; 用BABA 诱导处理后3 d 接种辣椒疫霉病菌, 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 这种抗病作用可持续20 d 以上, 并表现出与数量抗病性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9.
以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为试虫 ,建立 Na+- K+-ATPase最佳反应系统 ,研究典型光活化毒素 α-三噻吩 (简称 α- T)对 Na+- K+- ATPase的影响。棉铃虫 Na+- K+- ATPase活力最佳测试条件为酶源蛋白浓度 6μg/ m L ,反应温度 35~ 4 0℃ ,反应时间6min;亚洲玉米螟则为酶源蛋白浓度 8μg/ m L,反应温度 35℃ ,反应时间 6min。近紫外光照 (30 0~4 0 0 nm )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离体 Na+- K+- ATPase活力基本没有影响 ,但对活体活力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 ,α- T对两种昆虫离体和活体 Na+- K+- ATPas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组 α- T对亚洲玉米螟 Na+- K+- ATPase的抑制率高于无光照组 ,且处理浓度或剂量越高 ,其抑制率越大 ;对棉铃虫 Na+- K+- ATPase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冯桂馨 《果农之友》2003,(5):37-37,39
目前,农药市场上杀虫剂种类很多,它们的农药性质、杀虫机理、毒性及应用范围各不相同,使用中应当注意。传统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对硫磷、甲胺磷、水胺硫磷、敌敌畏、氧化乐果等)和有机氯类杀虫剂(DDT、六六六等)由于高毒和农药残留问题在生产上已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源杀虫剂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无公害杀虫剂。1、虫螨光(阿维菌素、齐螨素)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杀螨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无污染和使用安全等特点。渗透性强,见效快,持效期达20天以上,虫螨兼杀。对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