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40篇 |
免费 | 630篇 |
国内免费 | 3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58篇 |
农学 | 149篇 |
基础科学 | 301篇 |
2774篇 | |
综合类 | 1330篇 |
农作物 | 97篇 |
水产渔业 | 761篇 |
畜牧兽医 | 352篇 |
园艺 | 93篇 |
植物保护 | 2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214篇 |
2020年 | 186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154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225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362篇 |
2011年 | 424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95篇 |
2008年 | 375篇 |
2007年 | 406篇 |
2006年 | 378篇 |
2005年 | 274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23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91篇 |
2000年 | 189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3.
耕作与施肥模式对渭北旱塬春玉米田蓄水保墒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休闲期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蓄水保墒与增产增收效应,寻找适合渭北旱塬春玉米田水肥高效利用的耕作方式和施肥水平,于2013—2014年度在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春玉米田分别设置传统农户模式(翻耕+低肥,S1)、现有高效模式(免耕+高肥,S2)、创新高效模式(深松+平衡施肥,S3)等模式处理,研究各类耕作与施肥相结合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春玉米水分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创新模式S3和现有模式S2较农户模式S1播前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创新模式S3和现有模式S2处理在玉米主要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农户模式S1增加23.3 mm和18.1 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2.3%和10%,产量增加11.1%、9.2%。创新模式和现有模式均较农户模式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但创新模式蓄水保墒,增产增收优势明显,是适合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生产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5.
地方、培育、引入品种资源的保存与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就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畜禽资源调查的结果作了详细的介绍,报道了576个品种在近30年来的变迁情况。除了常见的马、驴、黄牛、水牛、大额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鸡、鸭、鹅、特禽的品种以外,尚有7种,如骆驼、兔、梅花鹿、马鹿、水貂、貉、蜂等动物。其中地方品种426个,培育品种73个,引入品种77个。已有19个地方品种灭绝,37个受严重威胁。作者回顾了20世纪末开始应用遗传检测手段,包括个体、细胞、蛋白质和分子水平4个层次的研究进展。证明多层次综合研究才能反映品种的全貌。建议资源调查中要着重选育强度带来的影响,品种调查提纲必须周密,要以品种特征和外貌为主,与遗传分析相结合,才可能提出可行的保种和开发方案。作者论证了配子和胚胎超低温保存、DNA保存的前景,并指出与企业合作进行保种的动向,国家应长期重点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6.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1995年夏-秋季节西藏东南部原始森林鸡类栖息地的利用方式.记录有7个物种,这些物种大多喜欢在阳坡环境,而回避相对潮湿的阴坡环境.在这一鸡类群落中,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与藏马鸡(C.harmani)的杂交类型在数量上是最丰富的,其次是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随后于2001年的调查表明,由于地处偏僻,这些鸡类依然没有遭受人类狩猎和栖息地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牧草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优良和珍稀牧草种质的搜集、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牧草种质创新的应用、种质保存的时效性和野生状态下牧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速率、短寿命牧草种子保存技术、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7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几种草被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小型观测场,对比了几种草被植物地降水、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和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 与裸地相比,草被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减少降水的径流系数,减少土壤侵蚀量,其中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的效应最为明显.草被植物可以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空隙率,使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同时提高土壤入渗速率和土壤的抗蚀性,其中百脉根地土壤含水量和入渗速率最大,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地崩解所需时间最长.如苇状羊茅地、葛藤Pueraria lobata地、百脉根地和空旷地0~2 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是15.74%,15.83%,16.06%和14.61%,苇状羊茅、葛藤、百脉根地土壤完全崩解所需时间分别比空旷地多780,627,704 min. 相似文献
10.
Environmental correlations with mean, as well as seasonal,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the meiofauna in two exposed beaches in the Swartkops Estuary, near Port Elizabeth, were elucidated. Population densities showed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particle size. Consequent on this, oxygen appeared to be the controlling factor although desiccation played a role in the intertidal distribution of meiofauna in sandy areas.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numb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eaks occurring in spring and autumn.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oxygen were fou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pattern. The presence of the sand prawn Callianassa kraussi affected both vertical penetration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the meiofauna. Since fluctuation in nitrogen and chlorophyll a content of the substrate bore little relationship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meiofauna, it is concluded that food is not limiting in these areas. Biomass determinations revealed that nematodes, which were the dominant taxon, weighed 0,42 μg individual mean ash-free dry mass and harpacticoid copepods 0,47 μg. On this basis the standing crop biomass was 0,40 μm2 in the sandy areas and 0,07 g/m2 in the muddier areas, both to a depth of 20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