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1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篇 |
农学 | 168篇 |
70篇 | |
综合类 | 397篇 |
农作物 | 149篇 |
水产渔业 | 30篇 |
畜牧兽医 | 94篇 |
园艺 | 219篇 |
植物保护 | 2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测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MoGSK3敲除突变体表型,明确MoGSK3在稻瘟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防治稻瘟菌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用split-PCR方法获得稻瘟菌MoGSK3敲除突变体菌株,将MoGSK3基因克隆到pFL2载体上得到MoGSK3-C融合载体,并将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MoGSK3突变体中得到回补菌株。培养观察野生型菌株Guy11、突变体菌株G3-9及回补菌株GC-1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稻瘟菌产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观察稻瘟菌不同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通过附着胞洋葱表皮穿透试验及接种水稻叶片,研究其致病力;通过KI-I-2染色对野生型菌株Guy11及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和附着胞中的糖原运输能力进行观测。【结果】稻瘟菌MoGSK3突变体存在多个表型缺陷,与野生型菌株Guy11相比,MoGSK3突变体菌株G3-9菌落直径显著变小,生长缓慢,产孢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且分生孢子出现末端伸长畸形的状态。MoGSK3基因缺失还会导致稻瘟菌菌丝末端无法形成正常的分生孢子梗,附着胞无法穿透洋葱表皮形成侵染菌丝,接种划伤水稻叶片也无法形成褐色病斑。对MoGSK3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及附着胞进行糖原染色后发现,突变体菌株G3-9在糖原转运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结论】MoGSK3基因参与稻瘟菌的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形态建成、侵染、糖原转运等过程,是稻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2.
ACC合酶cDNA克隆及其对美洲黑杨体内乙烯产生的反义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ACC合酶基因GMCACCSI编码区15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2元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合酶反义RNA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后用该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从抗卡那植株中选到15株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DNA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幼苗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的22%。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与青蒿水提液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肉鸡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青蒿素和青蒿水提液抗球虫的效果,选择体重相近20日龄黄羽肉鸡120只,随机分为健康组,病理组,青蒿组和青蒿素组4组.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表明,病理组抗球虫指数为52.7,青蒿组为172.6,青蒿素组为145.4;青蒿和青蒿素能够降低血清中NO和NOS含量.说明青蒿水提液和青... 相似文献
4.
5.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末端的关键酶,催化无色花色素到有色花色素的转变。从广东桑品种粤椹大10中克隆得到一条ANS序列,其ORF为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1 kD,等电点为5.62,具有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的保守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表明物种间的ANS序列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中桑树ANS与芍药科、芸香科、葡萄科等植物的同源序列聚在一个类群上。RT-PCR检测桑树ANS在结紫色果的粤椹大10的幼叶和桑椹中特异性表达,并且随着果色加深其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在结白色果的桑品种珍珠白的幼叶和桑椹中检测不到ANS的表达,暗示桑树ANS在桑椹的颜色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以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NO与Ca2+和钙调素(CaM)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Ca2+鳌合剂、Ca2+通道阻塞剂和CaM拮抗剂预处理均抑制了水分胁迫诱导的NO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提高,同时也能抑制水分胁迫诱导的叶片线粒体NO产生,而对叶绿体NO产生并没有影响;NO清除剂羟基2苯基4,4,5,5四咪唑1羟基3氧化物(2-4-carboxypheny 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能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Ca2+和CaM的产生以及CaM1基因表达,但对水分胁迫最初诱导的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原生质体Ca2+和玉米叶片中CaM1基因表达以及CaM含量增加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NO和Ca2+/Ca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克隆获得Lp5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基础上,采用PCR 扩增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对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根据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用Pfu高保真DNA 聚合酶和超级感受态细胞DMT,通过PCR 扩增,获得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犔狆犘5犆犛F128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预期位点上发生了突变,Lp5CS编码的第128位密码子已由苯丙氨酸残基(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变为丙氨酸残基(Alanine,Ala),证明用PCR 技术已成功地使Lp5CS基因发生定点突变。转基因拟南芥T1 代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获得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拟南芥T2代植株经100 mmol/L NaCl处理7d后,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262和5623μg/gFW,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的2581μg/gFW。说明转基因株系能积累更多地脯氨酸。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