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9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517篇
林业   459篇
农学   598篇
基础科学   301篇
  709篇
综合类   2109篇
农作物   333篇
水产渔业   295篇
畜牧兽医   734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34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humus property and time factor, the humus composition in the buried humic horizons with the age from 28,000 years B.P. to the present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presented by Kumada et al. (7).

The fH decreased with the elapse of time and in case of most of humus in the buried humic horizons with the age over 10,000 years, the fH became lower than 40 and were in the form of so-called ‘combined’ humus.

When 3,000-4,00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surface soil buried, the humic acid first moved . to ‘combined form.’ Second, after over 10,000 years, the fulvic acid moved to ‘combined form.’

The humification of ‘free’ humic acid proceeded with the elapse of time till around 5,000 years but of 'combined' humic acid till around 7,000 years. Both the humification-degree of ‘free’ humic acid after around 5,000 years and of ‘combined’ humic acid after around 7,000 years decreased. The humification-degree of ‘free’ and ‘combined’ humic acid from the samples with the age about 15,000 years B.P. to 28,000 years B.P. may be the same.  相似文献   
102.
徐纳  杨海娟  程旭  李婷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3):152-158,166
[目的]研究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度,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运用熵值法构建经济实力和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和环境之间协调度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借助ArcGIS工具对二者的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结果](1)陕西省10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呈现总体上升且稳定发展的态势,各个城市的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差别不大且波动幅度小。(2)2005—2014年10个城市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缓慢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组合不同,陕西省北部和中部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低。[结论]陕西省10个地市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协调度总体差异大,省会西安市所处的关中地区发展好,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的安康市和商洛市经济实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3.
为寻求较佳浸种方法,该文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技术,研究了不同的浸种方式及浸种溶剂对水稻种子吸水量的影响。试验利用横向弛豫时间 T2反演谱分析了水稻种子的水分状态变化及吸水特性,发现浸种过程改变了水稻种子内部的水分分布情况,水稻种子吸水量对初始含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各种浸种方法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连续浸种4 h、浸种3 h-晾干1 h-浸种1 h、浸种2 h-晾干1 h-浸种2 h及浸种2 h-晾干2 h-浸种2 h这4种不同的浸种方式时,浸种2 h-晾干1 h-浸种2 h的间歇浸种方式吸水率较高;采用清水、强氯精300倍液、饱和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40%福尔马林的50倍液、100倍液及200倍液6种不同的浸种溶液时,应用质量分数为40%福尔马林50倍液药剂时吸水率较高。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技术揭示了水稻种子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为浸种过程中吸水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技术,通过硬脉冲回波序列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 sequence)测量水稻种子横向弛豫时间T2,根据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异区分种子内部的水分相态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T2反演谱横向弛豫时间T2长短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存在结合水、自由水2种水分状态,同时可区分出内层水、中层水、外层水3种水分分层;二者均能通过回归方程合理的估测水稻在浸种过程中种子的吸水率情况;通过T2反演谱信号幅值大小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的种子总水含量不断上升,但由于判定依据及划分方式的不同,二者在水分的流动方式上略显差异。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的水分变化进行了直观的揭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种子水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基于HJ时间序列数据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通过对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波谱变化特征分析,可以有效地进行农作物种类识别与信息提取,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的遥感监测精度。中空间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适合于中国大范围大宗农作物面积监测,也是能够提供稳定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源之一。该研究以河北省衡水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11年10月3日-2012年10月24日期间,16景30 m空间分辨率的HJ-1A/B卫星CCD(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影像月度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数据,针对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棉花、花生和大豆等主要作物类型,在全生育期波谱特征曲线分析基础上,提取主要作物类型的曲线特征,采用基于NDVI阈值的决策分类技术,进行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识别,以15个规则的2 km×2 km的地面实测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样方进行了精度验证。考虑到大豆和花生2种作物的NDVI时间序列特征相似性较高,将这2种作物合并为一类进行分类,并命名为小宗作物。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棉花和小宗作物等5类目标可以有效识别,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0.9%,制图精度分别为94.7%、94.7%、82.4%、86.9%和81.2%,其他未分类类别精度为85.9%。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在大宗农作物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分析基础上,可以准确地提取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在农作物面积资源调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新疆南疆地区果棉间作下棉花适宜的氮肥追施模式,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N0:不施氮肥、N1:氮肥追施至初花期结束、N2:氮肥追施至盛花期结束、N3:正常施肥,总N 270 kg/hm~2),研究氮肥前移对遮荫下棉花干物质与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下棉花氮肥追施至盛花期结束的N2处理,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理论最大值、最大生长速率、生长特征值最大;同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收获指数和最大氮素瞬时利用率,有利于遮荫下棉花干物质、氮素积累分配和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而促进产量的形成。皮棉产量以N2最高,分别比N0、N1、N3提高了33.7%、17.4%、10.7%。所以,在新疆南疆果棉间作下,间作棉氮肥追施应适度前移至盛花期(7月中下旬)结束,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7.
施加外源乙烯时机对MA贮藏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改善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品质降低情况,探讨了大久保桃果实在低温条件下自发气调(MA)贮藏期间,不同时间(0、15和30 d)加入外源乙烯处理(50~80 μL/L)的效果,测定在贮藏期间及20℃下回温3 d后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腐烂指数、可滴定酸(TA)、总糖、维生素C(Vc)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下MA贮藏15、30 d加入外源乙烯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质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桃果实的腐烂率。同时15 d时加入外源乙烯处理还能较好地保持总糖和Vc含量,但对可滴定酸的影响与其他MA处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MA贮藏大久保桃果实在第15天进行外源乙烯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8.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 on potassium (K)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and time in the rice–wheat rotatio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ree si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K rate was decreased to 70% of the recommended K dosage, crop yield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With K fertilization only at rice phase, crop yields showed no marked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provided K fertilizer both at wheat and rice seasons. Though the NH4OAc-extracted K and HNO3-extracted K differed slightly among the treatments, the soil apparent K balance was negative without K fertilization. With crop straw fully incorporated, the recommended K dosage could be at least reduced by 30% at the experimental sites and the K fertilizer could be applied only at rice phase. A further hypothesis can be made that the best K rate was the amount of K took away by crop grain. In the long run, straw return combined with K fertilization w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aintain soil K fertility and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09.
烫漂时间对香椿嫩芽颜色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香椿嫩芽烫漂过程中颜色热降解规律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光电反射光度法对香椿嫩芽叶绿素含量和色差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烫漂时间下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各种处理后的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嫩芽叶绿素降解和绿色损失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叶绿素的减少与绿色损失相关性较好,呈极显著水平。烫漂后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多,含硫类等呈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烯类等呈柔和气味增加,提升了香椿的香味品质。综合颜色及挥发性成分随烫漂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烫漂时间为30s。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8.742%,能够较好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第1主成分包含噻吩类、烯类、醇类和醛类,贡献率大小为噻吩类烯类醇类醛类;第2主成分包含酮类和其它类,贡献率大小为酮类其它类;第3主成分为烃类。本研究结果为香椿嫩芽精深加工过程中颜色和风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用阳离子脂体质转染试剂将人工合成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结果表明,针对禽流感病毒(AIV)H5N1亚型核蛋白(NP)基因的siRNA能在AIV感染后1,2,3 h显著抑制NP基因的表达,表达水平分别降低3,1.4和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