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9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林业   242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289篇
  774篇
综合类   1430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287篇
畜牧兽医   1033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用四川严重缺只硒地区冕宁县实用雏鸡饲粮饲喂泸宁鸡(当地地方鸡)、白洛克和来杭三个品种共682只雏鸡,作了两个试验,结果表明:谷实类缺硒饲粮(含硒0.0051ppm)引起雏鸡严重营养性胰腺萎缩和纤维化;泸宁鸡和白洛克缺硒死亡率分别为83%和63%,添加维生素E可起到轻微缓解作用(缺硒死亡率52%);补硒显著促进生长和改善饲料利用率。饲粮中添加动物性饲料(使基础日粮含硒0.1018ppm)后雏鸡未出现明显缺硒病变,但补硒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组织硒含量和生长速度。雏鸡对缺硒的敏感程度、组织硒含量和GSH-px活力存在明显品种差异。以GSH-px活力和组织硒含量作为评定标准结合对生长速度的考察表明:对于生长较快的泸宁鸡和白洛克,基础饲粮补加0.20ppm硒是适宜的,而对于蛋用型来杭鸡则以添加0.10ppm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2.
丁型流感病毒是继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之后的一种新型正粘病毒,2011年首次由美国从表现出流感样症状的猪只中分离出来,并于2016年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丁型流感病毒。目前丁型流感病毒已广泛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数十个国家。丁型流感病毒利用牛作为其自然宿主和扩增宿主,并定期扩散到其他哺乳动物物种,包括猪、马、羊和骆驼等。因此,丁型流感病毒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和宽泛的宿主范围。丁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牛患轻度至中度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牛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关联因子。血清学证据表明,丁型流感病毒具有感染人的潜在风险。我国研究人员于2014年首次在山东省的牛群中检测到丁型流感病毒,随后,来自不同团队的研究人员分别于2017、2021和2022年报道了丁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为更好地了解丁型流感病毒对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影响,系统综述了丁型流感病毒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丁型流感病毒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及对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3.
台湾金线连经组织培养诱芽微繁能形成完整植株,但生长太慢,繁殖系数太低。在诱芽培养基中添加2,4D,改用诱导类原球茎微繁,能提高繁殖系数和植株的生长速度,并能移栽成活。通过对试管苗移栽前的生根处理和移栽基质的研究,摸索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4.
林火行为的研究与RS、GIS、GPS、林火数学模型、信息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等技术密切相关,近些年来,这些技术的发展以及其集成化,使得对林火的研究从二维表达方式,再到如今的三维可视化表达,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林火蔓延模拟与可视化的研究趋势是注重真实再现三维虚拟森林景观、多用户参与快速决策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文章以林火模型的发展、林火模拟系统的实现、以及与之相关的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林火模拟的实例几点为框架,对如今虚拟景观下林火蔓延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状况和趋势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5.
2018 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园林植物紫荆(Cercis chinensis)根围分离到一种长针线虫。经形态 学观察和 28S rDNA D2D3 区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松长针线虫(Longidorus pinus Xu, Ye, Wang & Zhao)。 其雌虫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体长 3 048~3 464 μm,唇区明显缢缩,宽 9.5~10.5 μm,侧器囊袋状,齿尖 针长 66.0~69.5 μm,导环距体前端 27.5~30.0 μm,尾长 31~33 μm,短圆锥形,尾长与肛门处体宽比值= 1.5~1.6。松长针线虫河北种群 28S rDNA D2D3 区与 GenBank 数据库的山西种群进行序列比对,相似性为 99.2%~99.9%。松长针线虫是河北省长针线虫新纪录种。紫荆是松长针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76.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3,36(10-11):2197-2210
Abstract

The unicellular green alga Dunaliella was previously proposed as a model photosynthetic organism for adaptation to iron deficienc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out how iron limitation affects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system of Dunaliella salina. Iron deprivation did not retard proliferation of D. salina cells, but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cell volum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with a four‐fold reduction in iron content and a two‐fold increase in Cu content.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 revealed shrinkage of the chloroplast and decrease in stacked thylakoid membranes. Measurement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DCMU and of 77 K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indicated gross changes in the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f reaction centers and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ir associated light harvesting antenna.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protein composition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major thylakoid membrane protein (Tidi), that was specifically induced under iron deprivation. Partial sequencing suggests that Tidi is a novel type of a 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 Thes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iron limi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xtensive reorganiza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system in Dunaliella.  相似文献   
177.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rowing media on some properties of tomato (Lycopersicom esculentum L. cv. Falcato). Four growing media including wheat residue, composted wheat residue, coco peat + perlite, and coco peat + soil were applied in pot experiment with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uit yield, chlorophyll, and vitamin C contents of tomatoes grown in the composted wheat residue and coco peat + perlite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other growth media. Fresh weight of root and inflorescence were higher in the tomatoes cultivated in the composted wheat residue pots than the other media. Higher internode length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leaf and fruit at the coco peat + perlite treatment were obtained as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wth media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oco peat + perlite can be substituted for by composted wheat residu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mato.  相似文献   
178.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0.42 g•kg-1)、低(0.42—0.67 g•kg-1)、中(0.67—1.08 g•kg-1)、高(1.08—1.72 g•kg-1)、极高(>1.72 g•kg-1);有效磷,极低(<3.6 mg•kg-1)、低(3.6—7.6 mg•kg-1)、中(7.6—16.0 mg•kg-1)、高(16.0—33.7 mg•kg-1)、极高(>33.7 mg•kg-1);速效钾,极低(<70 mg•kg-1)、低(70—103 mg•kg-1)、中(103-151 mg•kg-1)、高(151—222 mg•kg-1)、极高(>222 mg•kg-1)。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模型为:F(N)=-78.13×lnS(N)+155.85,F(P2O5)= -54.621×lnS(P)+250.2,F(K2O) =-42.4071×lnS(K)+272.91。【结论】农学效率、施肥肥效、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模型均为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9.
观察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脾虚证中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脾虚证时肝脏功能障碍间的联系。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证模型,运用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从不同方面观察研究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在研究中发现,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出现淤血,细胞变性,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而且肝脏组织中糖原储存量显著减少,门管区胶原纤维增生,细胞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中蓄积大量的次级溶酶体,细胞核出现皱缩,细胞体积减小,线粒体肿胀。脾虚证中肝脏组织发生多种组织病理学变化,很有可能是引起脾虚证肝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0.
【目的】研究不同缺Zn敏感型玉米(Zea maysL.)对缺Zn的敏感程度和耐性。【方法】以缺Zn敏感型玉米品种陕单902、陕单911、农大60、中单2号、户单2000和非敏感型玉米品种新陕资1号、郑单958、陕单8813、高农1号、户单4号为供试材料,在温室中进行不同供Zn水平(设无Zn、低Zn、适量供Zn和足量供Zn 4个处理,分别施0,0.5,1.5,3.0 mg/kg ZnSO4.7H2O)下玉米幼苗的砂培试验,研究供Zn量对玉米生长、生物量以及各部位Zn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缺Zn敏感型玉米对施Zn的反应有较大差异,缺Zn敏感型玉米对低Zn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非敏感型玉米。敏感型玉米品种幼苗较非敏感型的根冠比大;供Zn会降低玉米幼苗的根冠比,而促进地上部生长。缺Zn非敏感型玉米在低Zn条件下会受到较为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比无Zn所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施Zn量为0.5 mg/kg时,玉米幼苗吸收的Zn绝大部分被累积在根中;施Zn量增加至1.5 mg/kg时,玉米幼苗Zn含量较无Zn处理普遍提高,缺Zn敏感型玉米根、茎、叶的Zn含量分别提高了20.5%,53.6%和18.5%,而非敏感型玉米分别提高了5.5%,83.4%和60.7%。【结论】缺Zn非敏感型玉米根系吸收的Zn更多地被转移至地上部,使地上部含Zn量的增幅显著大于敏感型玉米。不同缺Zn敏感型玉米在缺Zn条件下不仅生长和Zn营养的分布情况截然不同,而且在供Zn后对Zn的吸收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