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8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林业   242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289篇
  774篇
综合类   1430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287篇
畜牧兽医   1032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解决农机热态锻件的在线尺寸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双目立体视觉的解决方案。针对热锻件的图像获取、特征提取、图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分别采用光谱选择性图像采集方案、形态学角点和轮廓提取方案,基于标定立体校正的快速匹配和重建方案,构建了一套在线测量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采用Open CV计算机视觉库函数实现相应算法。以一个被加热至1 000℃圆柱体锻件为试验对象,测量结果直径相对误差为2.20%,高度相对误差为1.81%,用时87s。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农机高温热锻件几何参数测量方法能够满足锻造生产现场对尺寸测量实时、精确、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2.
等壳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有限元为基础分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可靠度其功能函数不能显式表达的特点,采用响应面法、JC法、窄界限法原理相结合的可靠度计算方法。由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对等壳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各随机变量分位点值的计算结果,采用抗剪断公式构建该电站非溢流坝段层面的功能函数,求得响应面方程,并应用JC法和窄界限法计算层间单元可靠度指标及层间体系可靠度指标,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变异系数对体系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φ是影响体系可靠度指标的最敏感因子,碾压各层β值一般为4.16~5.70,层间体系可靠度β'为4.12,满足工程要求。该方法计算效率高,实用性强,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3.
圆锥指数仪贯入沙土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法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圆锥指数仪贯入沙土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半圆柱形沙土料床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离散元法对圆锥指数仪贯入沙土过程进行了模拟,讨论了圆锥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贯入圆锥的铅垂方向阻力、圆锥指数及半圆柱形料床侧壁的正压力均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形状窄、粒径大的料床圆锥指数明显大于形状宽、粒径小的料床;贯入后的大颗粒料床侧壁正压力明显大于小颗粒料床;当圆锥贯入速度大于0.2 m/s时,圆锥指数才明显增大,此时贯入过程已经对料床产生较强的冲击效应。最后,把贯入后的料床根据颗粒的位移划分为4个区域,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贯入过程的影响范围,为实地测量土壤坚实度时取样点间距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4.
建立能够准确描述所研究问题的计算域是CFD数值计算顺利进行的基础,且计算城的光顺程度还会影响网格划分的难易及网格生成的质量.借助Pro/E Wildfire 5.0三维造型软件,采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对离心泵全流场计算域的各过流部件进行三维造型,且在相同的网格类型与间距情况下,对比分析不同造型方法对网格划分难易程度、生成网格的质量以及网格生成效率的影响,确定离心泵叶片、叶轮水体、蜗壳水体及腔体的最优造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造型方法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5.
农产品追溯标识双向转换设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码、RFID等已成为追溯系统中产品标识的重要手段,实现不同标识间的快速转换已成为追溯环节无缝衔接的基础。在分析现有追溯系统标识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集成工业控制器、RFID读写模块、嵌入式打印模块、条码扫描模块的农产品追溯标识双向转换设备,突破了RFID-条码转换中的二维条码动态加密技术,构建了条码-RFID转换中的控制流程,实现了标识读取、双向转换、标识打印、状态监测等功能。利用设计的设备进行了不同转换内容和转换数量下的双向测试,结果表明在RFID-条码的转换中转换成功率均达到了100%;在条码-RFID的转换中随着转换数量的增加、转换内容的增多,转换成功率存在下降趋势。2种转换方式下,转换时间均随转换数量和转换内容增多存在增加趋势。设备可满足加工包装过程中不同包装载体标识跟踪与信息记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6.
供氮水平对菠菜产量、硝酸盐和草酸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菠菜生物量、硝酸盐和不同形态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水平由4.mmol/L增加到8.mmol/L,菠菜产量显著增加,继续提高氮水平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叶片中的维生素C(Vc)含量随着供氮浓度从4.mmol/L提高到8.mmol/L而显著增加,再增加氮水平,叶片中的Vc含量明显下降;而菠菜叶柄Vc的含量则随供氮水平的提高显著下降。叶片硝酸盐含量随着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供氮水平由4mmol/L增加到8.mmol/L时,叶柄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而氮水平由8.mmol/L提高到20.mmol/L时,叶柄硝酸盐含量则随之升高。供氮浓度从4.mmol/L增加到8.mmol/L,叶片可溶态草酸含量略有下降,再提高供氮水平则明显上升,供氮水平低于12.mmol/L时,叶柄中的可溶态草酸和菠菜叶片和叶柄中的草酸总量则随着氮水平的提高而升高,高于12.mmol/L草酸含量反而降低。由此可见,菠菜在供氮浓度为8mmol/L(N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Vc含量,较低的硝酸盐和草酸含量,表明适宜的供氮水平下可获得高产优质的菠菜。  相似文献   
147.
选择日龄、体况较一致的二元杂(长白×约克)后备母猪27头,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共9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饲粮锌、硒和维生素E均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锌(45.0mg/kg,85.0mg/kg,125mg/kg);硒(0.10mg/kg,0.25mg/kg,0.40mg/kg);维生素E(15IU/kg,30IU/kg,45IU/kg),目的是研究饲粮微量元素锌、硒和维生素E对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和血清生殖激素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喂给含锌量85mg/kg,含硒量0.25mg/kg,含维生素E量45IU/kg饲粮时:(1)后备母猪的初次发情时间最早,分别为(187.4±6.6)d,(185.9±8.4)d,(189.1±7.3)d(P<0.05);(2)血清雌激素及孕激素浓度在不同日龄情况下均显示最高水平(P<0.05或P<0.10)。综合所考察的参数,后备母猪饲粮中含锌85mg/kg,含硒0.25mg/kg,含维生素E45IU/kg是适当的组合用量。  相似文献   
148.
网格生成是三维紊流数值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格质量对数值求解的稳定性及精度至关重要。结构化网格具有节省内存和便于节点编号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离心泵叶轮通道,用单块结构化网格难以很好地进行描述。采用多块网格技术,根据各块和流场的特点,探讨了离心泵叶轮通道结构化网格划分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同时对离心泵叶轮三维紊流场进行了雷诺平均N-S方程的数值模拟,检验了所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螺旋输送器用于物料输送过程的设计在设计资料中较为常见,但它应用于奶牛饲喂装置时,从设计角度讲有许多特殊性。螺旋输送器的主要尺寸及动力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物料的计量精度。为此,对奶牛饲喂装置中螺旋输送器的设计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其三维造型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0.
在已建立的水稻主茎结构器官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Java3D和Web开发技术实现了水稻主茎的三维Web显示和交互控制,构建了基于Web的水稻主茎器官模型三维可视化研究平台,使得虚拟水稻作物的研究得以在IE浏览器上进行,也为其他作物的虚拟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