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8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58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为解决暗纹东方鲀单一品种的池塘养殖瓶颈问题,开发和建立多物种、多营养层次的生态立体种养池塘生态系统,本文研究了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12000 ind.hm-2)、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24 万尾.hm-2)和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的立体种养模式与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15000 ind.hm-2)的水质变化及养殖能效差异。结果显示,暗纹东方鲀立体种养模式和传统单养模式池塘水体的pH、TAN、NO2-N和NO3-N等水质指标总体较低、数值保持在较理想范围内,这些指标中除了7月8日立体种养模式的NO3-N显著低于传统单养模式的,其他在两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立体种养模式的叶绿素a明显低于传统单养模式的。两模式的总氮均值范围分别为1.38-3.96 mg.L-1和1.04-3.20 mg.L-1,养殖中后期(7月24日-10月11日),立体种养模式的总氮高于传统单养模式。立体种养模式的总磷(TP)变化随养殖时间呈现缓慢平稳上升趋势(0.26-0.42 mg.L-1);而传统单养模式总磷数值在养殖中期较高、前期后期较低。除了5月6日监测COD数值相对较高外,其他监测的时间点两种养殖模式的COD数值相对较稳定,均值范围分别为6.79-10.24 mg.L-1和6.83-9.15 mg.L-1,两模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TSS数值总体较高,特别是6月13日的水源、7月24日及8月19日的传统单养模式和9月15日的立体种养模式的TSS数值超过150 mg.L-1。各监测时间点的TSS数值在两种养殖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模式暗纹东方鲀的养殖均有利于池塘水体的pH、TAN、NO2-N和NO3-N的净化,对水体中总磷(TP)和TSS的影响不明显,但会造成水体中总氮(TN)和COD的升高。立体种养模式和传统单养模式的暗纹东方鲀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放养密度(12000-15000 ind.hm-2)没有造成暗纹东方鲀生长的空间胁迫。除了立体种养模式的暗纹东方鲀的单位产量(3426.0 kg.hm-2)显著低于传统单养模式的(4055.7 kg.hm-2)外,立体种养和传统单养模式的暗纹东方鲀的出池规格(293.30 g.ind-1和297.53 g.ind-1)、成活率(97.38 %和94.60%)以及饵料系数(2.83和2.91)均无显著性差异。立体种养模式下套养的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良好: 南美对虾产量3056.6 kg.hm-2,规格为22.48g.ind-1,存活率78.17 %,饲料系数为0.68,鱼虾叠加后的饲料系数总体为1.39。相对于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立体种养模式在养殖尾水排放减少11.1%的前提下,每公顷增效102675元,每亩增效6845元。  相似文献   
822.
为有效提高虾壳废弃物中虾青素的提取率,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提取效果,并对南极磷虾虾壳中虾青素提取工艺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利用红外光谱比较虾青素标准品与3种虾壳制得的样品,对样品中虾青素进行定性分析;以VC作为对照,探索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极磷虾及凡纳滨对虾在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液,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2 h条件下可得到最大提取率,南极磷虾虾壳中的虾青素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及罗氏沼虾虾壳中的虾青素。而料液比对三者中虾青素的提取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南极磷虾和凡纳滨对虾在1∶30 g/mL料液比条件下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4.72μg/g和172.21μg/g,而罗氏沼虾在料液比为1∶20 g/mL条件下最大提取率为88.69μg/g。南极磷虾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虾青素的提取率明显提高,达到245.01μg/g。红外光谱证明实验所得虾青素与虾青素标准品具有极为相似的官能团振动吸收峰。通过抗氧化实验研究发现,3种虾壳中的虾青素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罗氏沼虾虾壳中虾青素抗氧化活性为最佳。  相似文献   
823.
为探究藻菌生物絮团系统中光照强度对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培育的影响,在实验桶上方分别设置了200 W(L200组)、100 W(L100组)和0 W(L0组)3种光照进行育苗实验,光照强度分别为(8422±195)lx、(4400±204)lx和(3±1)lx。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养殖14 d。结果显示:藻菌生物絮团系统能较好控制氨氮、亚硝氮等水质指标,增大光照强度能有效降低水体pH与碱度的下降幅度。L200组仔虾体长与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强度的光照提高了幼体存活率,降低了水体总弧菌数占比,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L200组仔虾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光照强度对仔虾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各组絮团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表明,在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系统中,施加一定光照强度可使水质更稳定,促进虾苗生长发育,对育苗生产有益。  相似文献   
824.
南美白对虾高产饲养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江涛 《水产科技情报》1998,25(6):270-271
采取虾苗暂养,控制水温,机械增氧,科学投饵及病害防治等措施,在总面积1hm^2的虾池中,经100d饲养,共产南美白对虾2352kg、平均体长12.6cm。  相似文献   
825.
为探索南美白对虾与鱼类的新型混养模式,于2020年5月—10月在上海市青浦区某合作社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和草金鱼、草鱼等的池塘混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0.33 hm2(5亩)试验池塘共收获南美白对虾2070 kg,平均规格83尾/kg,平均销售价格37.7元/kg,销售收入78040元;共收获草金鱼430 kg,平均规格2...  相似文献   
826.
为探究即食虾干加工过程中脂质的变化情况,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取鲜虾、煮后、干燥2 h、干燥4 h的样品,对总脂含量、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酸价(Acid value, 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鲜虾总脂含量为8.74 g/100 g(干基计),在煮制和干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脂质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煮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磷脂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干制过程,磷脂比例呈下降趋势,游离脂肪酸比例呈上升的趋势,而胆固醇比例相对稳定。脂肪酸组成在加工过程总体变化较小,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干制阶段含量有所减少,相对的提高了饱和脂肪酸含量。虾干加工过程中,POV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AV在煮后急剧下降,而干制后增加,TBARS一直上升。由此,虾干加工过程中煮制和热风干燥会影响脂质组分的比例,同时引起脂质的氧化分解。本研究为即食虾干加工工艺的优化、品质控制及风味形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27.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对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1年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及其外河道进行了16次调查,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33种(轮虫23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4种),优势种6种(轮虫4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1种),其中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为养殖塘和外河道共同优势种。Jaccard相似性分析表明,养殖塘与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物种组成整体上处于中等相似水平。总体上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优势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外河道。养殖塘和外河道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56±0.48和1.55±0.34,表现为中度污染;Gleason-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值分别为0.81±0.32和0.76±0.33,表现为重度污染;养殖塘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外河道水体则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WT)、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分布与WT、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COD、悬浮物(SS)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门、裸藻门和甲藻门具有显著相关性。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表明,TP和COD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属、DO、和TN则是影响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且明显区别于外河道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了人工干预对虾养殖生产会显著改变天然水体中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变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态养殖和水质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8.
为了构建减毒鳗弧菌菌株,本文通过基因重组和Overlap PCR技术,敲除鳗弧菌中的毒力基因vah1,构建vah1缺失鳗弧菌菌株△vah1,缺失菌株△vah1的生长速率没有变化,溶血活性下降了9.5倍,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通过感染凡纳滨对虾,得出野生菌株的半数致死量为(3.16±0.8)×105 cfu/mL,缺失菌株△vah1的半数致死量为(9.77±0.5)×105 cfu/mL,缺失菌株的半数致死量提高了约3.09倍,在对虾体内的定植能力下降了约3倍左右,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细胞造成的溶解和空泡化的破坏程度下降了,引起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基因CAT、SOD、PO、LZM、ACP的表达水平低于野生菌株。△vah1鳗弧菌菌株为后续减毒疫苗菌株或抗鳗弧菌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9.
为评估蔗糖山梨醇、三聚磷酸钠与卡拉胶寡糖等3种抗冻剂处理对凡纳滨对虾冻融期间的抗冻保水效果,分析其营养及风味变化,将新鲜样品分别在30 g/L的蔗糖山梨醇(Sucrose sorbitol, SS)、30 g/L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 ST)与30 g/L卡拉胶寡糖(Carrageenan oligosaccharides, CO)溶液中浸渍处理2 h,以无菌水浸渍处理2 h为对照组(CK)。样品经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袋包装后冻藏。期间,实验模拟了凡纳滨对虾流通期间的6次冻融循环,分别以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bility, WHC)、Ca2+-ATPase活性、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与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成像(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imaging, FT-IRI)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基本营养成分与氨基酸分析,综合评价3种抗冻剂处理对冻融凡纳滨对虾的保水效果及品质变化影响。结果得出,与SS、ST处理相比,CO处理能有效延缓冻融样品的WHC、Ca2+-ATPase活性与基本营养成分下降;由氨基酸分析得出,冻融会使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卡拉胶寡糖处理组样品冻融期间的鲜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MRI与FT-IRI分析可直观反映冻融凡纳滨对虾的蛋白含量变化与水分迁移状况。可见,卡拉胶寡糖处理对冻融凡纳滨对虾的蛋白质、脂肪与水分的保护作用效果明显,其能在发挥良好抗冻保水效果的同时,较好延缓凡纳滨对虾冻融期间的营养成分降低与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830.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选育保种中间养成阶段(约10 ~40g/尾)的营养需求,以同一全同胞家系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体质量为(10.30±1.61)g,选择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和双齿围沙蚕(Perineresis aibuhitensis)这4种饵料进行60d的投喂试验,在对4种饵料进行营养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对对虾生长、成活,以及消化、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饵料投喂下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2)人工饲料组对虾肝胰腺中消化相关的α-淀粉酶d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物饵料组(P<0.05),蛋白酶基因表达趋势同α-淀粉酶d4基因相似,双齿围沙蚕组和软颗粒饲料组的胰脂肪酶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虎斑乌贼组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生物饵料组y+L氨基酸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3)虎斑乌贼和双齿围沙蚕的氨基酸营养评价相对较高,而配合饲料和双齿围沙蚕的脂肪组成和含量相对更优。研究发现:双齿围沙蚕的营养价值最高,软颗粒饲料最低;4种试验饵料的投喂效果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除蛋白酶基因外,其他基因表达同试验饵料的营养组成和投喂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