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191篇
  611篇
综合类   781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1 毫秒
991.
为提高不同海拔茶叶品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方法的精度,提出采用局部线性嵌入法(LLE)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法(LE)非线性流形学习方法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与基于核函数的非线性(KPCA)及线性(PCA)降维方法比较,建立不同海拔茶叶品质的近红外光谱LSSVM鉴别模型。不同降维方法可视化结果表明,KPCA和PCA方法的数据点离散性较大,400~800 m和800~1 200 m的样本点重叠较多,而非线性流形学习方法能将同一类样本点在三维空间很好地聚集在一起,不同海拔的茶叶能较好地区分开,且聚集效果方面LE方法好于LLE方法。模型性能表明,LE_LSSVM模型性能最佳,预测集总体判别率、Kappa系数分别为100%和1.00;相比于PCA_LSSVM、KPCA_LSSVM和LLE_LSSVM,模型预测集总体判别率分别提高1.7%、1.7%、3.3%;Kappa系数分别提高0.025、0.03、0.05。研究表明,LE等非线性流形学习降维方法在近红外光谱数据降维、简化模型复杂度、提高模型精度方面效果很好,为茶叶品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2.
上篇回顾了我国木结构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木结构产业的现状和宏观特征,本篇重点分析目前我国木结构产业的产业链不完整、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社会化分工不发达等问题,提出木结构相关企业的生态-木结构-地产的互动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的发展战略,指出未来我国木结构产业应结合新能源新技术并传承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In the laboratory, molecularly thick films of compounds such as hexadecanol and octadecanol have been shown to retard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While such monolayers offer the prospect of an economical solution to the evaporative loss of water from storages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rising mainly from the short lifetimes of these monolayers on the water surface. This review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levant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result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have arisen in field applications. It is clear that better monolayer materials are required and that better methods of monolayer distribution would also be helpful. Although no resolution of these difficulties is available at present it is hoped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will stimulate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云南省近年来干旱灾情发生、发展情况及其原因,阐述天然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对森林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说明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建议在今后的抗旱工作中重视和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995.
采用IPCC法计算了中国、印度、美国、德国2001-2009年的化石能源碳排放额度。研究表明:(1)研究时段内中国和印度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大幅增长,美国趋于稳定,德国下降趋势明显;(2)2009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59tC/人,虽高于印度的0.42tC/cap,但远低于德国的3.61tC/cap,更低于美国的5.93tC/cap。(3)中、印、美、德四国中,德国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最优,美国次之,印度第三,中国最差,主要表现为煤炭消费比重大,天然气比重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据此提出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溶液体系中非生物因素对胡敏酸还原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global pollutant process,the reduction of mercury(Hg)is especially important.One pathway is through an abiotic reduction with humic acids(HAs),which i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factors,including initial Hg and HA concentrations,pH,temperature and light.In this study,three humic acids were selected to illustrate the Hg~(2+)abiotic reduction mechanisms by HAs,and to identify the key limiting factors for reduction rates and amounts.In addition,the initial status of the HAs as a solid or in an aqueous solution were also compared,to help explain why HAs show different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e.g.complexation or reduction)in the reaction process with Hg.Results indicated that HAs were able to reduce Hg abiotically.Higher initial Hg,higher HA concentrations and either high(8.1)or low(3.6)solution pH decreased the HA reduction capacity.In addition,Hg°production rat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and the same trend was observed with light exposure.Humic acids added as an aqueous solutio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greater Hg°production than addition as a bulk solid.Finally,the Hg reduction rate and capacity varied significantly(P0.05)with HAs from different sources.These findings helped to explain why HAs showed different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e.g.complexation or reduction)in the reaction process with Hg,and evidentially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a possible pathway of Hg~(2+)reduction,which indicated that humic substa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especially in water bodies,could act either as a sink or a source for Hg.  相似文献   
997.
大水面网箱收集养殖废弃物及水处理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大水面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中含有大的残余饲料、粪便等固形废弃物,完全排放会造成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危害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针对上述问题,研发网箱底部废弃物汇集装置,通过气力提升的方法对沉积在网箱底部的废弃物及高浓度尾水进行收集,并结合生态浮床与富氧挂膜工艺对收集的尾水进行生态处理。结果表明:收集的尾水经生态处理后,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分别由450.1、21.350、8.458 mg/L降低至16.2、0.095、0.305 mg/L。研究结果能大幅降低网箱养殖尾水的各项排放指标,实现达标排放,有效降低网箱养殖水域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8.
延河流域 1997—2006 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37万1 751 hm2,其中林草措施保存面积30万7 412hm2,占82.7%;2)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年均减少洪水量2 885万m 3,年均减沙量1 695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洪减沙总量的63.6%和58.2%,其中林地减洪减沙效应最为明显,其减洪减沙量分别是草地和封禁治理措施减洪减沙量之和的4.9和4.7倍;3)1997-2006年延河流域林草植被减洪减沙上升趋势明显,林草植被与工程措施减洪量之比约为64%∶36%,减沙量之比约为58%∶42%.  相似文献   
999.
用投影寻踪降维方法估测冬小麦叶绿素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更多有效信息来提高冬小麦叶绿素密度的估测精度,应用投影寻踪降维方法对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光谱进行降维,生成一维向量,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对其叶绿素密度进行估测,并与高光谱植被指数估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小麦冠层一阶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密度相关性较高的波段(400~500nm、720~770nm和840~870nm)进行投影寻踪降维得到的最优一维向量为自变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构建的冠层叶绿素密度估测模型的精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867,均方根误差与相对误差均最小,分别为1.135μg·cm-2和13.6%。说明利用投影寻踪降维技术对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光谱进行降维处理,可以保留有效信息,提高冬小麦叶绿素密度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当前"减氮"成为优质食味粳稻种植措施之一,但减氮后的氮肥科学运筹方案尚不够明确,需进一步研究。2018—2019年,选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和‘南粳2728’为材料,前茬麦秸秆全量还田,采用机插方式,在总施氮量较当地常规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设置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分别为5∶5、6∶4、7∶3和8∶2四种氮肥运筹比例,研究了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精确运筹。结果表明,随着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 7∶3处理产量最高, 2年达11,134.80~11,280.19 kg hm–2,较CK增产1.23%~2.54%,但差异不显著; 7∶3处理群体高产,在于能获得充足的群体颖花量、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基蘖肥比例增加,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抽穗期、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率,呈先增后降趋势,均以7∶3处理最高。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通过增加前期施氮肥比例(7∶3),能确保群体后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较小,但显著提升了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高14.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