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239篇
农学   192篇
基础科学   81篇
  554篇
综合类   1349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344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和生物资源安全要素在内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结构,及其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02.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基础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知识涉及面广,课程综合性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大。将食品微生物学打造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系统性的介绍了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笔者重点对食品微生物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解析,将一些典型案例与课程中的知识点有机融合。最后从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等方面来阐述了如何才能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效性。本文能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何进行思政建设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教师如何从专业课的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3.
Two hundred eight Angus-crossbred heifers (291 ± 23 kg) from four sources were us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implant strategy and Zn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muscle fiber diameter, and mineral status of heifers. Heifers were assigned to a 2 × 2 factorial study for 168 d, and factors included Zn and implant (IMP). Heifers were supplemented Zn (mg/kg dry matter [DM]; ZnSO4) at national (30; NRC) or industry (100; IND) recommendations. Implant strategies (Merck Animal Health, Madison, NJ) included extended-release Revalor-XH on day 0 (REV-XH; 20 mg estradiol + 200 mg trenbolone acetate) containing four uncoated pellets and six coated pellets or the uncoated implant Revalor-200 on day 0 and again on day 91 (REV-200; 20 mg estradiol + 200 mg trenbolone acetate). Heifers were blocked by weight within source to pens of five or six heifers per pen (nine pens per treatment). A corn silage-based diet was fed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days 0–55) followed by transition to a corn-based finishing diet. Weights were taken consecutively on days −1/0, 55/56, and 167/168. Liver and muscle from the longissimus thoracis were collected from one heifer per pen on days −5, 14, 105, and 164. Data were analyzed via Mixed Procedure of SAS. Average daily gain (ADG) and liver mineral used Period as the repeated effect. Corresponding to periods of high hormone payout from each implant, days 0–28 and 91–120 ADG were greatest for REV-200, whereas REV-XH numerically peaked during days 56–91 (IMP × Period; P = 0.02). Day 91 IND body weight tended to be heavier (P = 0.06) and day 120 body weight was heavier (P = 0.05) than NRC heifers. No effect of Zn or IMP on final body weight was observed (P ≥ 0.21). Muscle fiber cross-sectional diameter on day 164 was greater (P = 0.05) in IND than NRC. Liver M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by day 14 regardless of implant, though days 105 and 164 concentrations were lesser for REV-200 than REV-XH (IMP × Period; P = 0.02). No effects of Zn, IMP, or the interaction were observed for carcass-adjusted gain to feed, days 0–168 DM intake, hot carcass weight, or ribeye area (P ≥ 0.11). The nominal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between implant strategies suggest that extended-release implants may be an effective implant strategy to replace re-implant programs in heifers, whereas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heifers fed IND vs. NRC during times of peak hormone payout suggests a role for Zn in periods of rapid growth.  相似文献   
204.
针对高职汽车专业难以找到课程思政元素及其融合点的问题,介绍了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分析汽车配件管理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汽车配件思政元素融入的可参考元素及其融入点。对几届从事汽车行业毕业生就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对学生就业发展导向起到了关键导向性作用,并突出了课程思政元素育人的潜在优势。该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可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5.
为探讨氮素水平对雪菊幼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和矿质营养累积的影响,以采自新疆皮山县克里阳乡的雪菊种子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0(N1)、0.625(N2)、1.250(N3)、2.500(N4)、和5.000(N5)mmol·L-1Ca(NO32 共5个氮素水平处理雪菊幼苗,对雪菊的形态指标、矿质元素含量、黄酮类物质含量及关键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施用水平的增加,雪菊幼苗植株的碳/氮呈下降趋势,根、茎、叶中矿质元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黄酮类化合物在较低氮素水平(N1、N2和N3处理)时含量较高,与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查尔酮合成酶活性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雪菊植株内部矿质营养平衡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植株体内钾、钙、铜和铁元素的含量。综上所述,氮素的有效性及植株内部矿质营养的平衡可显著影响雪菊黄酮类物质的积累,为改善雪菊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及建立雪菊最佳种植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6.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条件下,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及其释放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从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典型地形的地表采集各分解层的凋落物和矿质土土壤样品,测定凋落物层的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释放率,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凋落物层现存量、养分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地形之间以及不同分解层之间,凋落物层现存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坡地>槽谷>漏斗和已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2)凋落物各分解层养分元素含量及储量均表现为C>Ca>N>Mg>K>P,不同地形之间凋落物养分总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坡地最高,各养分元素因地形和分解层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释放率。3)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含水量、容重、p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地形对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养分释放分布特征及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坡地森林地表凋落物分解较快,营养元素循环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207.
中国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现实与政策背景。介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划分现状以及国内外现有农业1.0-4.0理论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机械化1.0-4.0各发展阶段的内涵,分别从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渔业各狭义行业对1.0-4.0发展阶段特点进行阐述。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4.0阶段工作模式,并对其决策层、数据层、物理层、约束层、网络层、共享层等各层次的内涵进行探究。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体系并分析其运行机制,分别从信息化技术、资源要素、产业链、基础支撑体系、全程全面高质高量装备、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体系等层面详细阐述各要素内涵及作用。最后对绿色可持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8.
为研究人工湿地在畜禽养殖废水中处理污染物的现状,以“人工湿地”、“畜禽养殖废水或污水”、“畜禽养殖污染”、“营养物质”、“重金属”、“抗生素”和“抗生素基因”等为关键词,搜索ISI web of knowledg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对2007—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畜禽养殖废水中营养物质、重金属、抗生素及ARGs等;2)人工湿地在畜禽养殖废水中的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且具有较可观的应用前景,但其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仍需要深入探;3)研究发现人工湿地综合去除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能力以及评价人工湿地运行效能是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本研究可为人工湿地处理畜禽养殖废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9.
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研究了不同光强的LED白光和红蓝光对营养液水培生菜生长、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白光(WL)和红蓝光(RB)两个光质处理,光周期为16/8 h,分别设定三个光强:150(WL150、RB150)、200(WL200、RB200)和250(WL250、RB250)μmol·m-2·s-1,其中红蓝光光强比为4∶1,光暗周期16/8 h。结果表明,光强增加有促进生菜生长作用,随光强增加生菜地上部干、鲜重明显增加,WL200和WL250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干重比WL150分别提高了24.6%和49.7%。与红蓝光相比,白光显著提高生菜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红蓝光提高了生菜叶片中大中量元素(N、P、Ca、Mg)和微量元素(Mn、Zn)的含量,白光则提高了K的含量,光质对C、Fe和Cu含量无明显影响。白光或红蓝光下不同光强对生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只是红蓝光在200 μmol·m-2·s-1光强下多种营养元素(N、P、Ca、Mg、Mn、Cu和Zn)含量到达最大。在白光200 μmol·m-2·s-1的光强下,P、K、Ca、Mg、Fe、Mn、Cu和Zn的累积量最大,而在红蓝光250 μmol·m-2·s-1的光强下,10种营养元素的累积量均最大。相同光强下,红蓝光有利于生菜体内N、P、Ca、Mg、Mn和Zn含量的提高,而白光则更有利于C、N、P、K、Mg和Fe等的累积。因此白光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生菜生长,并提高生菜体内N、C、P、K、Mg和Fe的累积量,其累积量的提高主要是由较高的生物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210.
为探讨我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和食用安全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湖北、湖南和安徽3省156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样品中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暴露评估和非致癌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评价和膳食评估。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样品的24种微量元素中,Li、Be、Tl和U这4种元素未检出,Ni、Cd和Pb这3种微量元素检出率低于50%。有16种元素含量在安徽与其他两个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5种元素在3个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克氏原螯虾样品中,有害重金属元素As、Cu、Pb、Cd和Cr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2,处于正常背景值水平。研究表明,21种微量元素的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3.672<10,有害元素的THQ均在可接受范围,长期食用对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营养元素Fe的摄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