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27篇
  260篇
综合类   618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最优设计原理,采用最优混合设计组合成11个处理试验研究表明,1998年小区最高产量为12.92t/hm~2,1999年小区最高产量达13~815t/hm~2,2000年小区最高产量达15.018t/hm~2。由计算机计算筛选出343个方案,其中15~17.625t/hm~2产量的最优组合方案为施有机肥60t/hm~2,追肥施N素462~483kg/hm~2,播前浇底墒水600t/hm~2,补灌1377~1458t/hm~2,马铃薯套种高粱种植密度为马铃薯7.2705~8.3415万株/hm~2,高粱6.5205~7.59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2.
运用群体生育型特征与演化的观点,分析了冀、鲁、豫夏玉米区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演化进程至端的第Ⅳ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基本特征与演化特征及其演进趋向,结果表明,第Ⅳ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基本特征表现为株型紧凑或半紧凑,穗位叶适中,雄穗分枝较少,抗倒性和抗斑性优良,籽粒长,出籽率高;其演化特征主要由穗粒结构与第一叶面积、生育日数决定,其穗长演化将趋于稳态,穗行数、穗粗、百粒重、行粒数与第一叶面积、株高将呈现较明显的持续演进态势,其中生育日数、行粒数和株高将分别向早熟、多粒和高棵方向回归。第Ⅳ演化阶段群体生育型演进临近转型期。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河北省滨海地区夏玉米地土壤耕层变浅、病虫草害严重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免耕作对照,设置深翻30 cm后旋耕(T1)、深松40 cm后旋耕(T2)、旋耕(T3)3种耕作方式,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T1或T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耕层含水量,其中以深松40 cm后旋耕保墒效果最佳;T1或T2处理均增大了玉米叶面积指数、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空秆率,其中以播前深松40 cm后旋耕效果最佳。选用的3种耕作措施中,播前先深松40 cm再翻耕的耕作方式最适宜该地区。  相似文献   
104.
半湿润农田杂草及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半湿润农田两种杂草处理方式下(成熟后期清除杂草-A区和苗期开始清除杂草-B区),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45、90、135、180 kg/hm2时,B区玉米子粒产量比A区分别增加了8.7%、12.1%、9.4%、5.0%和12.5%;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5、2.9、4.8、5.2和4.3 kg/hm2。A区和B区全生育期0―100 cm土层矿质氮(Nmin)累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B区比A区变幅较大。当施氮量为45、90、135和180 kg/hm2时,B区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高于A区。研究还发现,在A区,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杂草干生物量最大,为1518.3 kg/hm2,不施氮时,杂草的生物量最低,为845.7 kg/hm2;杂草的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清除玉米农田杂草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且在减少氮素损失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品种选择和密度优化为玉米节水高产提供依据。试验材料选择郑单958、屯玉808、先玉335、先玉1266、浚单29、陕单226、陕单609、延科288、西农211和华农138共10个玉米品种,设置6.75×104、7.5×104、8.25×104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产量、生物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和品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密度下以8.25×104株·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平均产量为7 954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2.1 kg·hm-2·mm-1;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屯玉808的耐密性最好,西农211耐密性最差;产量越高的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在关中平原,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并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种植节水高产的有效途径。本试验条件下,以8.25×104株·hm-2密度水平种植屯玉808、华农138、先玉1266和陕单609,以7.5×104株·hm-2密度种植郑单958,可同时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照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事件为异常降水,以数理统计和贡献率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夏季和6、7、8月异常降水及其贡献率变化特征,探讨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971~2016年,研究区夏季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非连续性发生特征,贡献率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较大,夏季相同月份内大雨贡献率震荡更强,不同月份内,6月大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8月暴雨贡献率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发生在空间上不存在显著经向或纬向变化规律,呈分散性特征,相同月份内暴雨分散性更突出,不同月份内,6月分散性最显著,7月异常降水则相对集中。贡献率空间离散程度较大站点多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北部,变化不稳定,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1971~2016年,大雨、暴雨对总降水量贡献表征为复杂性和相对性。相同年份多以暴雨占主导地位;不同年份中,其他量级降水具有重要贡献。异常降水密集年份中,日降水量20.0~24.9 mm应多予关注。研究客观表征异常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避免"降水量"分析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淮北五马路沿线夏大豆的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受路灯照射的影响,夏大豆株高增加,开花期、成熟期推迟,底荚部位上升,单株生产力下降。且距离越近,植株越高,开花、成熟越晚,底荚部位越高,单株生产力越低。  相似文献   
108.
The production of Lilium longiflorum bulbs in The Netherlands, with its cool climate, has been a problem because of unsatisfactory bulb growth and the risk of premature sprouting of the daughter bulbs (summer sprouting).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ies of breeding a type of L. longiflorum that can be grown under cool climatic conditions, a collection of 27 L. longiflorum cultivars from Japan,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States was tested, together with two Asiatic hybrids and a L. speciosum cultivar, under low phytotron temperatures (10, 14, 17°C) and in field experiments.‘Mount Everest’, ‘Saeki’, ‘Indian Summer’ and ‘White American’ were among the best L. longiflorum cultivars, with less than 20% summer sprouting and good bulb production. This was in contrast to ‘Hinomoto’, ‘Ace’ and some American introductions, which showed more than 60% summer sprouting and low bulb production. The lower the phytotron temperature, the more summer sprouting occurred. The differences observed between the cultivars in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bserved in the phytotron. The genetic variation proved large enough to start a breeding program for L. longiflorum adapted to cool climat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9.
短蔓矮生型西葫芦新品种淄葫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淄葫一号是以自交系QS1-55为母本,以DL-3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较强,早熟性好,雌花密,连续坐瓜性好,瓜条顺直,嫩瓜皮色淡绿,有光泽,商品性好。抗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能力比对照潍早一号强,露地栽培亩产量6000kg左右。适宜全国各地春秋露地及中小拱棚栽培。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