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12篇
  474篇
综合类   1233篇
农作物   176篇
水产渔业   349篇
畜牧兽医   58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5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单端孢菌素对几种作物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单端孢菌素对主要作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测定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常规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端孢菌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作物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单端孢菌素对供试16个病原菌的MIC为1.9~15.5mg/L,对辣椒炭疽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水稻恶苗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7个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5.93、7.90、9.27、10.78、13.34、14.95和16.50mg/L,500mg/L质量浓度对番茄灰霉病、番茄早疫病、辣椒炭疽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小斑病和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1.29%、85.28%、72.42%、78.99%和72.74%。单端孢菌素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较广的抑菌谱,对几种主要作物真菌和卵菌病害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42.
王猛  王凯  刘峰  慕卫 《植物保护学报》2014,41(3):360-366
为比较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的作用差异,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等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3种害虫的卵、3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以及对其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无杀卵作用,但能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溴氰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1、0.05和0.13 mg/L,相对毒力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的2.8、2.7和5.1倍。溴氰虫酰胺对3种害虫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11、0.09和0.22 mg/L,相对毒力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的3.9、3.8和2.7倍。溴氰虫酰胺在亚致死浓度0.10、0.05和0.14 mg/L的剂量下分别对甜菜夜蛾、玉米螟和小地老虎3龄幼虫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处理48 h后达到最高,拒食率分别为85.58%、81.91%和86.11%。药剂处理试虫虫体皱缩,体节缩短,体重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表明溴氰虫酰胺对3种鳞翅目害虫的毒力作用比氯虫苯甲酰胺好,可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的替代药品。  相似文献   
43.
王晓  陈鹏  张硕  李振斌  王凡  刘锦  刘永杰 《植物保护》2019,45(2):211-217
为明确常见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各虫态的影响,在室内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了12种(8类)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毒性,并评价了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的毒性风险。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日本通草蛉为极高风险,毒死蜱、吡虫啉、烯啶虫胺和阿维菌素为高风险,溴氰虫酰胺、啶虫脒和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风险,噻嗪酮、吡蚜酮、螺虫乙酯和甲氧虫酰肼为低风险;与其他虫态相比,12种杀虫剂对日本通草蛉蛹的毒性均为最低。在害虫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中应尽量选用对日本通草蛉毒性低的杀虫剂,以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活性,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观察了处理后供试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11.89 mg/L;对病菌孢子囊产生的EC50为61.09 mg/L;对孢子囊萌发的EC50为95.14 mg/L;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为54.88 mg/L。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菌丝的鲜重和干重,并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亦能提高该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盆栽试验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见,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治辣椒疫病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5.
防治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敏  徐中青  高智谋 《植物保护》2009,35(5):135-13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咪鲜胺、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大小顺序为:咪鲜胺<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醚菌酯,其中以咪鲜胺对牡丹根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EC50为0.200 mg/L;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依次减弱,醚菌酯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最小,EC50为33.98 mg/L。6种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大小顺序为:百菌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醚菌酯;其中以百菌清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343 mg/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依次减弱,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最小,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46.
环氧虫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新烟碱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环氧虫啶对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的毒力,结果表明,三种盲蝽对环氧虫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中黑盲蝽的敏感性最高,LD_(50)值为2.03ng/头,其次为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LD_(50)分别为3.12和3.34ng/头。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能明显增加环氧虫啶对三种盲蝽的毒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只在中黑盲蝽上对环氧虫啶表现出增效作用,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未显示增效作用。这说明,环氧虫啶具有防治苜蓿盲蝽属三种害虫的应用潜力,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可能在环氧虫啶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熏蒸环境温度为5℃、10℃的条件下,设计6~10个不同剂量分别开展溴甲烷和硫酰氟熏蒸杀灭紫穗槐种子携带紫穗槐豆象(Acanthoscelides pallidipennis)老熟幼虫的毒力试验,应用PoloPlus软件进行机率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预计紫穗槐豆象老熟幼虫达到99.9968%死亡率所要求的CT值(Lct_(99.9968))为溴甲烷2855.7g.h/m~3、硫酰氟3973.5g.h/m~3,熏蒸24h所需剂量为119.3g/m~3、158.7g/m~3;在10℃条件下,Lct_(99.9968)为溴甲烷2145.2g.h/m~3、硫酰氟1436.3g.h/m~3,熏蒸24h所需剂量为88.1g/m~3、59.0g/m~3。因此,随着熏蒸温度的提高,硫酰氟对紫穗槐豆象老熟幼虫的毒力作用增长明显,可作为进出口紫穗槐种子检疫处理的有效熏蒸剂,但熏蒸的环境温度须高于10℃。  相似文献   
48.
六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及对土壤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土壤处理杀虫剂,室内采用浸叶法比较了3种新杀虫剂与3种已登记的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同时用人工土壤法和密闭法分别测定了6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和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溴虫腈、茚虫威和甲维盐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毒力明显高于3种已登记药剂毒死蜱、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溴虫腈、茚虫威和甲维盐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1320.80、1153.42和167.91mg/kg,均低于其它3种药剂,属于低毒级;供试杀虫剂中以溴虫腈对小地老虎和蚯蚓的毒力选择性最高,其毒力选择性比值(蚯蚓LC50/小地老虎LC50)为7115.23;6种药剂对土壤微生物均无危害性。  相似文献   
49.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娟  张乃明 《土壤》2020,52(5):883-890
噻虫嗪是当前全球销售量最大的新烟碱类农药之一。随着噻虫嗪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噻虫嗪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问题开始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吸附以及迁移与淋溶等环境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综述了噻虫嗪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动物(蚯蚓、蚂蚁等)的影响,并针对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噻虫嗪的科学安全使用以及保障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以对氯苯甲酸、甲醇、水合肼、对硝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甲氧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及苯乙酮对氯苯甲酰腙。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杀虫活性。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最强。系列浓度试验表明,处理24h后,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菜粉蝶幼虫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的EC50分别为497.85mg/L、287.01mg/L;处理48h后,二者分别为272.21mg/L、145.7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