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7篇
  51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01.
针对鄱阳湖水域宽阔、水质监测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远程监控中心和远程数据共享组成,其中数据采集层是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网络调节器组成的混合拓扑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中采用了ZigBee网络与GPRS网络相结合,使系统降低成本、扩展方便、组网灵活,能够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全面、实时的水质监测信息和水质评估依据,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302.
为实现用机器代替人眼对辣椒进行自动分类的目的,利用青、红以及杂色辣椒的颜色特征进行提取分析,设计并构建以TCS230高分辨率可编程颜色传感器与高频率STM32单片机相结合的硬件系统;同时设计多个品种辣椒识别实验,将系统识别结果与人眼识别感受进行对比,得出系统识别的正确率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303.
为建立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RRSV)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本试验构建兽医临床用病毒样颗粒内标表达载体,制备检测H-PRRSV的病毒样颗粒内标。在H-PRRSV Nsp2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1个TaqMan荧光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H-PRRSV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将MS2噬菌体的成熟酶蛋白和衣壳蛋白基因序列定向插入pET-32a载体的相应位置,在载体下游插入人工合成包含引物和探针的内标基因序列,采用双酶切和PCR鉴定阳性质粒,将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制备了病毒样颗粒内标。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8份已知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为100%,检测滴度为1 TCID50/mL病毒液,对42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农业部备案试剂盒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体现了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04.
水稻新品种牡丹江32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适应性强等特点,于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305.
基于ARM9及Android的水产养殖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水产养殖的技术更新,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处理器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水产养殖自动监测控制系统。采用STM32微处理器实时采集养殖场水温、p H、溶氧、水位4项参数,用ZigBee节点技术进行综合,并以无线方式传输数据至Android终端,实现水质参数的自动调节与控制。当溶氧浓度和水位超出预定阈值时,系统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控制增氧机与补排水泵的开启与关闭;当p H与水温超出阈值时,系统会通过终端及现场报警提醒人工干预,减少环境对水产养殖产量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可控制溶氧、水位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分别为±0.4 mg/L、±2 cm),可以满足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6.
应用~(32)P—β射线内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结果表明:~(32)P—β射线可以引起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等生物学损伤,并且照射强度越高,引起的生物学损伤越严重。同时,也可以诱发M_2代的叶绿素缺失、孕性和熟期等性状的突变。  相似文献   
307.
选择了当前推广的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常规测定技术,对其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群体根系活力、群体光合速率和物质运转分配等特性的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此三种生理特性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品种间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高低。大穗型品种平均单茎根系活力和单茎光合速率同小穗型品种相比存在较高优势。  相似文献   
308.
西洋参磷素营养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李向高 《核农学报》2001,15(1):15-20
利用32 P示踪方法动态地测定了西洋参参株对叶面磷的吸收、分配及代谢过程。结果表明 :不同生育期叶面施磷 ,磷素主要向代谢活性部位分配 ,果期果实是磷素的主要分配中心 ;花期叶面施鳞有利于向根部转移。叶面吸收的32 P迅速参与代谢过程 ,由无机磷合成多种有机磷 ,其中 80 %左右掺入酸溶性组分 ,而且地上部分配高于地下部。  相似文献   
309.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 ,全生育期水稻对氮和磷肥的利用率、氮肥回收率、水稻生物产量及谷物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由于一次性施肥法操作简单 ,有利于双季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10.
大豆-柑桔间作磷的迁移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ini-plot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 loamy clay Oxisol to compare and evaluate P absorption and transfer in plant organs and P movement in soil profile at three P application depths under the soybean-citrus intercropping versus the monoculture using a ^32p tracer technique. Total P absorption (Pt) by soybean and P accumulation (Pa) in soybean orga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under the intercropping in contrast to the monoculture. With intercropping, when ^32p was applied in topsoil (15 cm soil layer), total ^32p absorption (^32pt) in soybea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but when ^32p was applied to deeper soil layers (35 or 55 cm soil layer), ^32pt in soybean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 0.05). The percentage of P in leaves to total P (Pa/Pt) and 32p in leaves to total ^32p (^32pa/^32pt) for soybean were ≥ 25% and those of root ≥ 12%. When P was applied ia topsoil and 55 cm soil lay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intercropping and monoculture for Pt of citrus. The P absorbed by citrus was transferred rapidly to the growing organs of aboveground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d the speed of transferring to the growing organs slowed when P was applied to the deeper soil layers. In intercropping, P mobility was heightened in the soil profile, and P in deeper soil layers moved up to topsoil more rapid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