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86篇
基础科学   42篇
  254篇
综合类   901篇
农作物   174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2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南方小花蝽的发育与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27℃条件下,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了生命表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时的未成熟期平均为21.02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7.55d,其平均产卵量为35.55粒,日产卵量为6.29粒,平均产卵期5.6d。南方小花蝽的种群趋势指数为7.17,净生殖率为6.57;内禀增长能力为0.074 9,周限增长率为1.077 4,种群加倍时间为9.257 6d。  相似文献   
92.
酶法提取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质时所产生的废豆渣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以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溶液p H、酶解次数、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5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均匀设计,确定了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酶解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为原料的2%,p H 4.5,酶解温度为51℃,酶解时间为2.0 h。在最佳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1.48%,该结果可为豆渣中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酶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和土壤供肥特性,以期为该区红小豆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红小豆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以N_2P_1K_1处理的红小豆产量和产投比最高。钾肥对红小豆的增产率最大,为13.7%~16.9%;其次是氮肥,增产率为6.1%~12.1%;最后是磷肥,增产率为0.6%~6.4%,即对红小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由红小豆肥料效应方程可知,达到最高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98.5、109.0、97.5 kg/hm~2,产量为1 320 kg/hm~2,产投比为8.8;达到最佳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86.4、110.8、95.8 kg/hm~2,产量为1 302 kg/hm~2,产投比为9.0。此外,红小豆施肥试验期间,土壤地力贡献率为81.1%,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对妊娠后期母猪免疫功能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并探讨壳寡糖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择健康的、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四胎次"长×大"母猪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壳寡糖),试验组Ⅰ、Ⅱ、Ⅲ、Ⅳ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壳寡糖30、90、270和810 g/t。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产仔结束。[结果]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对仔猪初生重、母猪血清白介素2(IL-2)浓度和补体C3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显著提高母猪血清中溶菌酶的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显著提高母猪血清猪瘟抗体sIgA的浓度(P0.05),而试验组Ⅰ和Ⅱ初乳中猪瘟抗体sIgA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Ⅲ和Ⅳ初乳母源猪瘟抗体sIgA浓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壳寡糖的适宜添加量为270 g/t。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6.
云南省不同试验区小麦蚕豆间作的产量优势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蚕豆间作是云南省主要间作种植模式之一,具有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养分、水分和光能利用效率等优势。本文基于2001—2010年本间套作课题小组40余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在云南陆良、玉溪、石林和昆明4个试验区的产量优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间作小麦比单作小麦平均增产1324%,间作蚕豆比单作蚕豆平均增产1480%,土地当量比(LER)平均值为114。但不同试验区的间作产量效应差异较大,其中玉溪、陆良和昆明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较大,LER分别为121,114和114。玉溪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蚕豆,而其他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小麦。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索红小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13个红小豆品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3.56%~2.37%,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生育期;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分枝数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关联度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红小豆辐射诱变高产突变体的选择中,首先应该把单株荚数作为选育的重点标识性状。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夏播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挖掘小豆增产潜力的目的,以中晚熟小豆品种花小豆(V1)和中早熟品系德红5261(V2)为材料,设T1(6月17日)、T2(6月22日)、T3(6月27日)、T4(7月2日)和T5(7月7日)5个播期,形成不同的光、温、水生长环境,对夏播小豆产量...  相似文献   
99.
The high-valued utilization of Ulva (previously known as Enteromorpha) bioresource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 periodic blooms of world-wide green tide. The polysaccharide is the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 of Ulva and exhibits variou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Ulva oligosaccharide as the degradation product of polysaccharide not only possesses some obvious activities, but also possesses excellent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Both Ulva poly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hold promising potential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new functional foods or food additives. Studies on Ulva poly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are increasing and have been the focus of the marine bioresources field. However,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is topic is still rare and do not cover the recent advances of the structure, isolation, preparation, activity and applications of Ulva poly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This review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recent advanc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Ulva polysaccharides as well as oligosaccharides. In additi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new functional food and food additives have also been considered, and these will definitely expand the applications of Ulva oligosaccharides in the food and medical fields.  相似文献   
100.
喷药治蚜防病试验中,溴氰菊酯和久效磷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防效分别达到96.7%和67.1%。两次和三次施用溴氰菊酯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84.1%和86.1%,蚕豆产量分别比未施药对照增产17.7%和21.9%。施药也影响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时间分布型,三次施药小区的病株始终为泊松分布,病害没有再次扩散;未施药小区早春病株就出现负二项分布,越冬前病害已经扩散。豆蚜蚜害率与蚕豆黄化卷叶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