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林业   50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208篇
  373篇
综合类   40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综述了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造成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以风光互补离线发电系统来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翟佳洁 《绿色科技》2014,(2):261-264
为实现太阳能路灯的智能开关控制、自动充放电、节能调光以及保护蓄电池等功能,设计了电源供电模块、AD采集模块、充放电控制模块、串口通信模块4个系统模块,并将系统设计成负系统,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库布齐沙漠中段沙区光伏阵列扰动下地表形态变化规律及其与风环境的关系,为科学制定沙区光伏电站次生风沙危害防治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风洞试验方法,分析光伏阵列与风向之间夹角为0°,45°,90°,135°和180°时光伏阵列地表蚀积空间分布规律和地表形态剖面特征。[结果] 夹角为±90°时,迎风侧前两排电板区域地表蚀积变化表现为风蚀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堆积以轻度为主。第3—5排电板区域在前两排电板的遮蔽作用下风沙活动强度大幅降低。夹角为±45°时所有电板区域蚀积变化规律较为相似;45°时蚀积变化表现为风蚀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堆积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小范围出现重度堆积现象;-45°时风蚀和堆积均表现为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以8 m/s风速条件为例,不同夹角条件光伏阵列地表蚀积强度表现为:45°>90°>-45°>-90°>0°。夹角为0°时最小,蚀积变化极差仅为1.265 cm。夹角为45°时最大,蚀积变化极差可达5.429 cm。夹角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风况条件下,夹角为正值相较负值时光伏阵列地表风沙活动更为强烈。夹角为45°时蚀积强度是夹角为-45°时的1.566倍,夹角为90°时则是夹角为-90°时的1.269倍。[结论] 沙区光伏阵列次生风沙危害的防治技术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主害风向条件。  相似文献   
94.
2020年1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在河南郑州地区对冬春季双膜双被装配式日光温室内外温度、光照和湿度小气候进行测定,以探明其温光性能。在温室内外分别布置环境自动记录仪,每台记录仪均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实现数据的自动监测与传输。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温室内旬平均气温为11.4~21.4℃,旬平均最低气温为9.4~16.7℃;温室内0.1m深处旬平均土壤温度为15.4~22.9℃,旬平均最低土壤温度为15.0~22.1℃,温室内外最大气温差和土温差分别为17.0℃和15.6℃。全年最冷时段(1月上旬)温室外旬平均最低气温为−7.9℃,0.1m处土壤温度旬平均最低值为2.2℃,而此时段温室内旬平均最低气温和0.1m处土壤温度旬平均最低值分别达到9.9℃和15.8℃。11月−翌年2月,温室内光照度逐渐增大,晴天光照度在2000~22000lx,11月、12月、1月和2月晴天日平均透光率分别为42%、52%、49%和45%,12月透光率最高,不同月份透光率存在明显差异;阴天温室光照度在300~4000lx,各月阴天日平均透光率分别为34%、35%、36%和33%,透光率差异不明显。11月下旬−1月下旬,温室内夜间湿度为95.4%~99.0%,夜间叶片沾湿时长占比为89.1%~99.5%,温室内湿度大。观测结果说明双膜双被结构日光温室在黄淮地区冬春季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有利于进行喜温果菜类的越冬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存在温室透光率偏低、光照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5.
利用宁南山区日光温室内气温和当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温室内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温室内的日最高气温时间分 布较为集中,主要出现在每日的12∶00—14∶00,而日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每日的7∶00—9∶00;温室内、外的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温室内最低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方程的预报绝对误差均在4℃以内,在2℃以内的占总数的80%以上,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96.
日光温室保温被卷放位置对温度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温室保温被卷放位置影响着室内的太阳能得热及通过前屋面的散热,从而影响着温室温度。该研究以室外气象因子为模拟输入条件,分别模拟晴天、阴天不同保温被卷放位置对12 m跨度日光温室温度环境的影响。保温被卷放位置分别为保温被卷至前屋面一半与至顶2种方案。模拟结果显示:白天保温被卷至前屋面一半的室内空气温度高于保温被卷至屋顶的温度,而夜间2种方案室内空气温度差异不明显;晴天保温被卷至屋顶与卷至前屋面一半相比,可明显提高夜间墙体表面温度,但对后坡的夜间表面温度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对温室生产中晴天、阴天保温被卷的合理放  相似文献   
97.
为探明南方伏天灌水覆膜土温变化特点,2004和2005年伏天,对连作大棚西瓜地灌水后畦面覆盖不同颜色、不同层数的塑料薄膜与土温变化特点和防治西瓜枯萎病(Fusariurn oxysporurn f. sp.niveum)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覆膜能明显增加表土下5~20 cm土层的温度,增温幅度达10~15℃(同露地相比);增温效果以双层白膜最好,单层白膜次之。单层白膜覆盖l0 d后其土表下5~20 cm土层的温度全天可维持40℃以上。大棚内灌水覆盖单层白膜25 d以上对第一茬连作西瓜枯萎病防效达  相似文献   
98.
对北方地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存在的温室结构不合理,连作障碍严重和药害发生频繁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
太阳能在智能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阳能养殖、太阳能干燥、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太阳能灌溉及太阳能杀虫灯等5个太阳能的利用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将太阳能技术与传统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探索了太阳能在农业生产方面进行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0.
红豆草草地生产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玺 《草业学报》2002,11(4):108-113
用测产、化学分析,动物消化代谢试验等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红豆草草地的生产能力及光能利用率做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盛花期红豆草生产能力最高,干物质产量达10336.2kg/hm^2,绵羊对其干物质的消化率为63.33%,产可消化干物质5263.6kg;产粗蛋白1491.5kg,消化率67.24%,产可消化粗蛋白900.2kg;氮的代谢沉积率18.22%,盛花期红豆草能值为18196.5KJ/kg,可积累能量188.08GJ/hm^2,占红豆草生长期内太阳有效辐射的2.56%,占农作物生长季内太阳有效辐射的0.84%,占全年太阳有效辐射的0.62%,能量消化率为61.27%。积累的可消化能94.06GJ/hm^2,占红豆草生长期,农作物生长季和全年太阳有效辐射比率依次为1.28%,0.42%,和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