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7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6篇 |
农学 | 226篇 |
基础科学 | 27篇 |
680篇 | |
综合类 | 1710篇 |
农作物 | 260篇 |
水产渔业 | 14篇 |
畜牧兽医 | 272篇 |
园艺 | 495篇 |
植物保护 | 4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283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99篇 |
2010年 | 214篇 |
2009年 | 257篇 |
2008年 | 243篇 |
2007年 | 233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只1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31.71±0.72)kg的藏系绵羊羯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代谢能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不同(LP组,10.06%CP;MP组,12.10%CP;HP组,14.12%CP)的饲粮,试验为期120 d,包括15 d的预饲期和105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LP组藏系绵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MP组和HP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高于MP组和HP组(P<0.05)。2)3组18个瘤胃液样品共产生1547415条有效序列,聚类后共得到4073个OTUs。饲粮蛋白质水平并没有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多样性指数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3)在门分类水平上,藏系绵羊瘤胃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亚门和新美鞭菌门等;在属分类水平上,瘤胃真菌优势菌属为青霉属、无茎真菌属、枝孢属、镰孢霉属和链格孢属等。4)采用LEfSe方法对各个分类水平上丰度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进行比较分析,共筛选到33个符合生物标记物的真菌菌群。5)基于FUNGuid对藏系绵羊瘤胃真菌群落的营养型进行功能预测,发现腐生营养型是最主要的营养型。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可以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生长性能,但对瘤胃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可以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菌株,开展盆栽试验,将分离自西鄂尔多斯荒漠强旱生孑遗植物四合木、沙冬青、绵刺等植物根系的8株内生真菌和1株内生真菌模式种印度梨形孢,以灌根的方式分别接种到青贮玉米幼苗根系,镜检侵染率后,采用PEG6000模拟重度干旱胁迫培养2周,测定青贮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并计算抗旱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侵入青贮玉米根系形成共生,但侵染率存在差异;在未接菌(E-)组的非胁迫和胁迫植株之间,地上部分鲜重、叶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鲜重、根干重、根干物质含量、Pro含量、MDA含量、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等13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13个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只有Am04、Tm36、Tm02、印度梨形孢等4株内生真菌可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并以菌株Am04最优;而Pm53、Tm30、Pm38、Pm06、Pm57等5株内生真菌并未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且侵染率和大多数抗旱性生理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因此,不同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菌株Am04较其他菌株更有利于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4.
针对白桦木材易变色的特点,探讨了东北白桦变色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变色茵时采用80%的酒精液作为表面消毒剂比采用0.1%的升汞液更为适宜;采用PDA作为分离培养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5.
Elena V. Girich Anton N. Yurchenko Olga F. Smetanina Phan Thi Hoai Trinh Ngo Thi Duy Ngoc Mikhail V. Pivkin Roman S. Popov Evgeny A. Pislyagin Ekaterina S. Menchinskaya Ekaterina A. Chingizova Shamil S. Afiyatullov Ekaterina A. Yurchenko 《Marine drugs》2020,18(12)
Low molecular weigh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arine fungi Aspergillus flocculosus, Aspergillus terreus and Penicillium sp. from Van Phong and Nha Trang Bays (Vietnam) were studied and a number of polyketides, bis-indole quinones and terpenoids were isolat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1D and 2D NMR and HR-ESI-MS techniques. Stereochemistry of some compound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ECD data. A chemical structure of asterriquinone F (6) was thoroughly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Anthraquinone (13) was firstly obtained from a natural source. Neuroprotective influenc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against 6-OHDA, paraquat and rotenone toxicity were investigated. 4-Hydroxyscytalone (1), 4-hydroxy-6-dehydroxyscytalone (2) and demethylcitreoviranol (3) have shown significant increasing of paraquat- and rotenone-treated Neuro-2a cell viability and anti-ROS activity. 相似文献
86.
丛枝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菌根共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 3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菌根共生效应的结果表明 ,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的效应不同 ,与接种G .spp处理和未接种对照相比 ,接种G .m和G .i处理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P浓度和吸P量 ,但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而接种G .spp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播种后 35d时接种G .m和G .i处理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接种G .spp处理 ,而前二者间无显著差异 ,且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趋势相似 ,35d时酶活性最高 ,35~ 5 0d呈迅速下降趋势 ,至 70d时酶活性仍下降且趋于平缓。G .spp酶活性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随生长时间的延长略有起伏。即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时 ,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高的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促进作用较大 ,可提高玉米P营养状况 ;反之则对玉米生长和P营养状况无明显促进作用 ,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出苗后 35d时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是预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效应的有效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7.
基于18S r DNA序列分析和Gen Bank同源性比较,研究采用平板分离法从红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果实中分离得到20株内生真菌,共18个属。分别对20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其中BGMRC1036T的代谢产物对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较好的抑制作用,BGMRC1123T的代谢产物和BGMRC11095T的代谢产物对番木瓜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BGMRC1008T的代谢产物对香蕉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表现出较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8.
大量研究表明, 乙烯可激发植物对死体营养型真菌的抗性, 但我们前期研究发现, 乙烯合成前体ACC可提高小豆对活体营养型真菌——锈菌的抗性, 为初步明确其机制, 本研究分析了ACC处理对小豆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的影响, 结果表明, ACC处理显著提高了乙烯合成基因VaACS1及信号通路关键基因VaEIN2?VaEIN3?VaERF5的表达水平?此外,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 小豆锈病的发病程度显著降低?对接种锈菌后不同时间VaPR2和VaPR4的表达分析表明, 相比ACC处理后不接种对照,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的处理, 接种后1~5 d这两个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 与水处理不接种锈菌相比, 水处理接种锈菌5~8 d后VaPR2和VaPR4的表达量虽显著上调, 但应答时间较ACC处理滞后, 且总体表达水平低, 表明ACC激活乙烯通路进而诱导防卫反应基因上调表达是其诱导小豆抗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200多年生东北红豆杉(Tas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树皮中分离出21种内生真菌,经鉴定:1种属于子囊菌,20种属于半知菌。用薄层层析技术,测定了各菌种发酵代谢产物,经筛选发现:链格孢(Alternaria sp.,1011)、葡萄孢(Botrytis sp.,1014)、散囊菌(Eurotium sp.,1001)、曲霉(Aspergillus sp.,1003)4种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可与紫杉烷类物质显色剂-香草试液发生较明显的颜色反应。其中,链格孢(Alternaria sp.1011)菌种的代谢产物中有一种含量较大的组分还可与烯碘化铋钾生物碱试剂发生反应,经过光谱分析,该组分化合物I为紫杉烷类二萜Ⅲ型化合物,说明该菌能高产紫杉烷类物质。 相似文献
90.
2008年7月和10月,分别从河北省安国市4个不同样地(齐村、祈州、沙头、中药材种植基地),按0~10 cm1、0~20 cm和20~30 cm共3个土层采集丹参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丹参根围AM真菌资源和生态分布。结果表明:丹参与AM真菌可形成良好的A型和I型丛枝菌根,丛枝为花椰菜状和树枝状,泡囊形态多样,菌丝大部分为无隔菌丝,偶见有隔菌丝。共分离AM真菌4属24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是4个样地的共同优势种,扭形球囊霉(G.tortuosum)仅出现在齐村,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仅出现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稀有内养囊霉(E.infrequens)仅出现在沙头,丽孢盾巨孢囊霉(Scu.calospor)和红色盾巨孢囊霉(Scu.erythropa)仅出现在祈州。7月份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显著低于10月份。最大孢子密度和最大定殖率分别出现在10月祈州10~20 cm土层和0~1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与菌丝定殖率显著正相关,与丛枝定殖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