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245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64篇
  296篇
综合类   69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基于惠东县1967-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及2007-2016年惠东县冬种马铃薯产量数据,分析了惠东县气象条件对冬季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惠东县冬季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距平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都处于负距平增多的年代。不同生育期内气象要素对马铃薯的影响不同,全生育期马铃薯产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发芽期产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幼苗期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快速膨大期产量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影响惠东县冬种马铃薯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持续性干旱和霜冻,其中以霜冻的影响最严重。因此要适当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性天气对马铃薯生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52.
为了预防和减轻强降雪过程对设施农业和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预报和服务水平,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资料、ECWMF 0.75°x 0.75°再分析资料,对南通地区1951年以来共19次区域性暴雪过程从影响系统、大气层积、动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以2013年的区域性暴雪为例说明诊断分析和预报过程。结果显示:(1)南通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或雨夹雪转暴雪过程占多数,判断降雪量要关注转为纯降雪以后的降水量,积雪深度还要注意地表温度的高低,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强冷空气南下和强盛暖湿气流北上的综合影响;(2)形成强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包括南北两支西风槽、中低空切变、西南急流和低空冷垫,实例是典型区域性暴雪天气形势;(3)500~850 hPa高度至少有两层强盛的SW急流,强烈辐合上升主要发生在700 hPa及以上高度,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850 hPa以下为冷垫,850~700 hPa存在逆温, 850 hPa气温小于等于-4 ℃、2 m气温小于等于3 ℃时降雨向降雪转变,地表温度接近零度后积雪增长明显;(4)南通地区24 h平均SLR,纯雪过程≥10,雨转雪过程<10、东南部< 5,一般可通过850 hPa、2 m气温及地表温度对降水相态转换和SLR做出预判;(5)从历史强降雪中寻找天气形势相似过程,对比层结、动力和水汽条件,然后对相似过程实况进行缩放来推断降水量和积雪深度,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3.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原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旨在利用青海5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汛期(6—10月)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通过对暴雨洪涝致灾因子危险性及孕灾环境易损性的研究,对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省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1)1961年以来,青海省汛期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降水日数及强降水日数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2)由短时强降水及连续性降水造成的洪水、渍涝灾害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呈增多趋势,且7、8月份为青海省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高发期,占汛期灾害发生次数的77.9%;(3)贵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共和县、同德县、化隆县为青海省汛期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发生次数最多、风险最为严重的县。本研究通过开展暴雨洪涝及其引发次生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对暴雨洪涝的早期预警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的及时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954.
Wind exposure may reduce the snowpack and increase frost damage to lowbush blueberry (Vaccinium angustifolium Ait.). Farmers in the Saguenay-Lac-Saint-Jean region (Québec) have therefore installed natural windbreaks to maintain a deep snow cover. We verified the efficiency of 39 windbreaks distributed over two farms. Over two consecutive years, snow depth was measured along transects established perpendicular to these windbreaks. In the first summer, frost damage and yields were assessed at each point where snow depth had been measured. We found large fluctuations in snow depth along most transects, with deeper snow occurring within 20 m on either side of windbreaks. Relative snow depth distribution was correlated between years on 19 transects. On one farm, one third of total transect length was below the recognized critical depth of 30 cm. On this farm, the proportion of damaged stems, the mean length of stem damage and the damaged-to-total stem length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snow depth. Likewise, the number of fruits per stem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the length of stem damage and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snow depth. Given current trends in climate change, our results serve as a timely call for improving winter windbreak design in the Saguenay-Lac-Saint-Jean region.  相似文献   
955.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曲宗贡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植物群落学为基础,较为细致地调查了该区域内9种群落类型中大型真菌的多样性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大型真菌多样性状况为种类最多的是急尖长苞冷杉林,有80种以上;种类最少的是高山草甸及寒温性灌丛,仅有虫草1种;其余生态系统类型从多到少依次为黄背栎群落(25种),急尖长苞冷杉、黄背栎群落(23种),大果红杉、滇藏方枝柏群落(22种),亚高山草甸及寒温性灌丛(15种),滇藏方枝柏、大果红杉针叶群落(9种),大果红杉、急尖长苞冷杉群落(6种),黄背栎、大果红杉、急尖长苞冷杉、滇藏方枝柏混交林(4种).  相似文献   
956.
四湖流域是涝渍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为定量分析涝渍灾害的影响因素和风险分布特征,以螺山排区为对象,从涝渍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防灾能力3个方面,建立了涝渍灾害指标体系,构建了涝渍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涝渍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涝渍灾害影响因子中,孕灾环境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致灾因子,而在致灾因子中汛...  相似文献   
957.
2008年上海城市绿地植物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上海城市绿地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害较为严重的是耐寒度高于上海冬季极端低温、从较热地区引进的常绿植物,冻害程度与树种、耐寒度、栽植时间、种植方位、土壤条件、防护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958.
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进一步完善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评估工作,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以全省14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及高程、水系、农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选取对暴雨洪涝灾害具有明显影响的降水强度、地形、河网、农业人口、耕地分布等要素作为区划因子,利用GIS工具分别建立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及抗灾能力评估模型,计算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指数,最终完成针对农业的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显示,农业经济最受关注的四川省盆地区内,盆东北、盆西南大部地区及盆中、盆南和盆西的部分区域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容易发生致害性较强的暴雨洪涝灾害;而盆周高山区及深丘区是盆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最低的区域,在这些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不大。  相似文献   
959.
雷电灾害事故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雷击途径和方式,认识雷电致灾规律,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针对2014年7月1日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镇某养殖场发生的雷电灾害事故,统计分析雷击时间段内该区域闪电定位资料;根据滚球法判断养殖场是否在直击雷保护范围内,计算牲畜位置处跨步电压和养殖棚雷电静电感应电压。通过逐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牲畜遭旁侧闪络和接触电压致死。雷电的静电感应在金属棚上产生高电压,由于金属棚的支撑钢架结构未做接地,感应电荷释放通道不顺畅,与地面存在电位差,发生旁侧闪络,以及当牲畜接触到钢结构后,高电位通过牲畜向地面释放,致使牲畜死亡。最后提出了对应的防护措施和方法,减少或避免以后类似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水稻的合理种植和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备受人们的关注。对水稻进行气候区划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规避风险,提升稻米品质,增加产量。[方法]利用太仓市及周边地区7个基本气象台站1971~201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分析了水稻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太仓市农业气象条件、水稻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春末夏初连阴雨、夏末秋初低温)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了空间插值(普通克里金法)的方法对太仓市水稻种植进行了分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太仓市热量、光照、降水等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满足水稻生育期所需;太仓地区的春末夏初连阴雨、夏末秋初低温分布出现概率较低;将太仓市水稻种植可以区划为:城厢镇为最佳种植区,经济开发区、双凤镇、浏河镇、沙溪镇和浮桥镇为适宜种植区,璜泾镇为一般种植区。[结论]该水稻区划可以为水稻增产和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