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95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31篇
  78篇
综合类   557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4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通过对5年生杉木6×6全双列杂交(Griffing Ⅲ)试验林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杉木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规律,并筛选决定理想株型的重要树冠结构因子,为杂交育种和杉木理想株型无性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转化分析法来处理不平衡试验数据,结合配合力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研究杉木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和重要树冠因子的选择。通过对杉木若干性状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性状遗传变异大小。结果表明,杉木材积、枝下高和饱满度等性状具有中度遗传变性,树高、胸径具有窄的遗传变异性,同时杉木改良性状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力,因此杉木生长形质性状宜采用连续多世代改良;在杉木生长、形质性状和树冠结构性状中,12个研究性状有8个重要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以非加性遗传基因效应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亲本是多世代与高强度选择的产物,杂合体居多,杉木的多性状、高世代遗传改良以杂交育种为主;生长、形质和树冠结构性状间具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通径分析揭示:决定杉木理想株型育种中重要树冠结构性状是冠形率和树冠表面积大小。由此可见:杉木多性状、多世代连续改良以杂交育种为主,杉木无性系理想株型选择时,应注重冠形率和树冠表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在室内以不同生测方法测定了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活性主要是触杀作用;噻嗪酮也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但难以由叶片渗透转移到叶鞘部位起杀虫作用。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叶蝉散和甲胺磷,以每亩2.5~5克有效成份的剂量在褐飞虱大发生代前一代的若虫中期施用,既有效控制了当代飞虱,又压低了大发生代飞虱的数量。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稻田蜘蛛的数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3.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抗拌种灵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以在含100 μg·ml-1拌种灵平板上生长,而敏感菌株在10 μg·ml-1浓度下则不能生长。敏感菌株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受拌种灵强烈抑制,而抗药突变体的酶活性较低,且不受药剂抑制。应用6对引物,从水稻白叶枯病菌野生敏感菌株和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中扩增到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3 616 bp,编码1 115个氨基酸,含有2个内含子。与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琥珀酸脱氢酶核苷酸同源性93%,氨基酸同源性97%;与其它6种病原细菌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3%~95%。敏感菌株和抗药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序列分析表明,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中229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C)突变为酪氨酸(TAC)是导致X. oryzae对拌种灵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黄杜鹃提取物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和杀卵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闹羊花素 III(简称R III)和黄杜鹃花乙酸乙酯 (EtOAc)萃取物等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L .)的产卵忌避和杀卵作用 .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处理后 72h ,R III(ρ =0 5g·L-1)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 77 5 4%和80 1 3% ,EtOAc萃取物 (ρ =5g·L-1)的忌避率分别为 5 5 86 %和 6 6 0 1 % .经R III和EtOAc萃取物处理后 ,叶背与叶面卵数之比显著变小 ,卵孵化率明显降低 以 ρ =0 1g·L-1R III处理后 5d ,杀卵率可达 6 6 % .  相似文献   
35.
从抗肿瘤、抗衰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三方面对工蜂幼虫、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工蜂幼虫、蛹对小鼠S180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达60.92%和64.37%,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达80. 65%和81. 74%;工蜂幼虫、蛹能提高大鼠脑、肝脏和血液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提高小鼠脑组织中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工蜂幼虫、蛹能提高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碳廓清指数和胸腺指数,具有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工蜂幼虫、蛹的药理作用与蜂王幼虫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该技术体系包括3部分内容:1)棉花苗蚜特定时间生命表及其应用系统;内含小苗期和大苗期2个特定时间生命表,可根据生命表中的生命期望值(EX)大于1来确定防治关键期,用它指导防治苗蚜,可减少用药1~3次;2)棉花苗蚜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优化模型系统。即卷叶株率(x)与产量损失(y)的优化模型:小苗期y(1~3真叶期)=-0.3890+0.3886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9.5662+0.2307x,其小苗期和大苗期经济允许为害损失水平分别为4.13%和15.9%.3)其卷叶株率(y)与百株蚜量(x)的回归预测式为:小苗期为y(1~3真叶期)=4.2384+0.0351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18.6326+0.0069X.因此,在中低产棉区,棉花苗蚜小苗期的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11.67%或百株蚜量212头,大苗期苗蚜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27.46%或百株蚜量1460头。  相似文献   
37.
辣椒碱的抗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辣椒碱提取液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辣椒碱能够抑制食品中主要细菌及真菌分别是: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澳大利亚酵母,但对霉菌类无抑制作用。同时测试了辣椒碱对以上各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作用pH值范围、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不同的温度对辣椒碱抑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应用从不同林型下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中的优良菌种,对油松人工林进行菌剂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林接菌,能使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接菌后的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比对照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真菌增加558.7%。接菌后的油松菌根侵染率为75%,对照为20%;采用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林接菌,能够提高其抗病力,增强抗旱性,促进林木的生长。对连续2年接种菌剂的油松幼林调查表明,施用菌剂的油松与对照相比,其地径、树高均有显著增加,树高增长46.1%,地径增长41.3%。所以说外生菌根真菌作为一项生物接种技术,对提高油松林的抗病力,增强抗旱性,促进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冯自立  李旭午  刘金生  李新生  李稳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34-13337,13339
盾叶薯蓣甾体皂苷包含水溶性皂苷和脂溶性皂苷2大类,其中水溶性盾叶薯蓣皂苷是传统中医药临床药理的重要活性基础,但没有进行系统性地研究。该文对近年来水溶性盾叶薯蓣皂苷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甾体皂苷类新药研发及皂素工业生产中对水溶性盾叶薯蓣皂苷回收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