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苹果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我国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为了了解病原菌的产孢条件和产孢动态,为病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测试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炭疽叶枯病新形成的病叶润湿后,在15℃~30℃下保湿培养2~6 d后可产生大量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堆,其中30℃下产孢量最大,产孢速度最快,仅需2 d时间。炭疽叶枯病菌在新形成的病叶上于15℃~30℃下培养20~30 d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温度为25℃,子囊孢子的形成需要高湿环境或叶片润湿。炭疽叶枯病菌的单孢分离菌株于15℃~25℃下,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培养20~30 d也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产孢温度25℃。紫外光、黑光和日光都能促进子囊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
通过菌株的无件继代培养和有性杂交方法,对藤仓赤霉菌(串珠镰孢霉)形成色素的能力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串珠镰孢霉产生色素的能力在无性后代中稳定遗传;从色素形成量不同的菌株间杂交试验结果,首次提出由单主效基因控制色素前体产生,而表型色素产生量的多少受一定数量微效基因控制,且这些微效基凶与色素产生量以及色素形成的快慢有关.  相似文献   
93.
1浙江大学 昆虫科学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省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 桐庐 311500;3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浙江 嘉兴 314000;4温州医学院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35;5中国科学院 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50  相似文献   
94.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95.
甜瓜雄全同株和雌雄异花同株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雄全同株和雌雄异花同株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选用300条随机引物进行性型性状的RAPD标记.结果表明:S152号引物经多次重复均能扩增出清晰、稳定且有差异的DNA条带,在雄全同株的植株中能扩增出一条分子量约为550 bp的特异条带,标为S152550.在F2代分离群体中,根据特异标记在田间实际雄全同株与雌雄异花同...  相似文献   
96.
稻曲菌交配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菌(有性态:Villosiclava virens;无性态:Ustilaginoidea virens)有性繁殖产生的子囊孢子是水稻稻曲病可能的初侵染源之一,交配型基因座对真菌有性繁殖中的性别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稻曲菌的有性繁殖方式,本研究首次克隆了稻曲菌交配型基因mat1-1-1的α-结构域(α-domain)相应核苷酸序列,发现其与麦角菌科真菌Cordyceps militaris、Cor. bassianaClaviceps purpureamat1-1-1基因中α-结构域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1%、63%和68%;根据mat1-1-1和mat1-2-1部分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使用PCR方法检测了来源于3个异源子座的240个子囊孢子单孢菌株和50个田间菌株的交配型基因,结果显示稻曲菌mat1-1-1和mat1-2-1基因分别存在于不同菌株中;将具有相同或不同交配型基因的菌株配对接种,发现菌核通常产生在mat1-1-1和mat1-2-1基因型菌株配对接种产生的稻曲球上,其中大部分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座,而菌株单独接种或具有相同交配型基因的菌株配对接种水稻后多数不能形成菌核;根据以上结果初步推断稻曲菌为异宗配合真菌。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半滑舌鳎雌雄个体大小和生长速度差异悬殊的分子机理,采集来自同一亲本、同一发育阶段的半滑舌鳎雄鱼和雌鱼脑垂体,分别与Affymetrix的斑马鱼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二者共有1 051个基因检测到明显的杂交信号,其中上调基因486个,下调基因561个。进一步比较雄鱼和雌鱼杂交信号的比值(Ratio值),有39个基因的Ratio值小于0.6或大于1.5,其中sh3gl1b、meis2.1、acta1、Noxa、slc25a5这5种上调基因和col1a2、klf7、acta2这3种下调基因可能与半滑舌鳎雌雄生长差异相关。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半滑舌鳎雌雄性别分化与生长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8.
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EPG(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雌雄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探讨西花蓟马雌雄虫取食行为差异及与寄主适合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西花蓟马在辣椒上的非取食刺探次数显著少于其他寄主植物。雌虫在辣椒、番茄、曼陀罗和矮牵牛上的非取食刺探分别为2311,3289,3610和3044次,雄虫在辣椒、番茄、曼陀罗和矮牵牛上的非取食刺探分别为1527,2772,2214和1968次。西花蓟马在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刺探显著高于番茄,雌虫在番茄和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分别为688和1444次,雄虫在番茄和矮牵牛上的短取食分别为159和809次。西花蓟马在矮牵牛上的长取食刺探次数少于在其他寄主植物。(2)雌虫比雄虫产生更多的非取食刺探和短取食刺探,雄虫的长取食刺探显著高于雌虫。在矮牵牛上,雌虫的非取食刺探次数和非取食刺探总时间为雄虫的15倍。在番茄上,雌虫的短取食次数和短取食总时间分别为雄虫的4倍和2倍;雄虫的长取食次数和长取食总时间分别为雌虫的2倍和7倍。由此可见,西花蓟马的取食行为与寄主适宜性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Meat composition in beef is related to eating quality and food functionality. Genetic parameters for several meat compositions including free amino acid, peptide and sugar, however, remain poorly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d genetic parameters for 51 meat components, including free amino acids, peptides, sugar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and two carcase traits in 1,354 heifers and 1,797 steers of Japanese Black cattl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were generally equivalent to or moderate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previous studies of this breed. 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free 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sugars and carcase traits were often negative, suggesting a trade‐off between traits. Using two‐trait animal models that treat records from the two sexes as different traits, we estimated sex‐specific heritabilities and cross‐sex genetic correlations which indicate the sex differences in genetic architecture. In these analyses, 12 traits showed significant heritabi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and cross‐sex genetic correlations occasionally deviated from unity. 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inform future breeding schemes and investigations of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meat compositions in beef.  相似文献   
100.
通过组织切片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经多次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和鲤鱼脑垂体匀浆液(carp pituitary extract,CPE)促熟的雄性鳗鲡(Anguilla japonica)精巢和脑垂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的方法,观察性腺和血液中7种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成熟组鳗鲡精巢发育至第Ⅴ期,排精10 d时鳗鲡精巢进入退化吸收期。性成熟雄性鳗鲡的脑垂体GtH分泌细胞代谢活动旺盛,细胞中分泌小球增多,囊泡数量增加,线粒体和内质网丰富。鳗鲡精巢和血液中睾酮(testosterone,T)、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和17α-羟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3种激素含量较高,且成熟的和排精10 d后雄鱼精巢和血液中T、DHP和17α-OH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精10 d时雄鱼精巢和血液中17α-羟孕酮的含量显著低于成熟组鳗鲡精巢和血液中的含量(P﹤0.05);精巢和血液中未检出孕酮(progesterone,P)、雌酮(estrone,E1)、β-雌二醇(estradiol-17β,E2)和雌三醇(estriol,E3)4种激素。结果表明,睾酮、17α-羟孕酮和DHP是雄鱼成熟的关键类固醇激素,其含量在性成熟时达到峰值,排精10 d时含量降低,其含量受脑垂体GtH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