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7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篇 |
农学 | 48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10篇 | |
综合类 | 172篇 |
农作物 | 24篇 |
水产渔业 | 137篇 |
畜牧兽医 | 100篇 |
园艺 | 16篇 |
植物保护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簇毛麦花粉粒在大麦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以及双受精过程均基本正常,但受精过程的时间以及胚和胚乳初期发育的过程,均较自交的缓慢。授粉后36~48小时,杂交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原胚。授粉后8天,多数杂交原胚的细胞开始解体。授粉后5~6小时,杂交的初生胚乳核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授粉后6天,胚乳游离核开始解体,比原胚败育早。因此在授粉后6~7天将尚未败育的杂交原胚进行离体培养也许是较为合适的时期。 相似文献
73.
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的成就、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回顾了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水稻育种成就及进展。提出了“十五”期间水稻优质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战略,使吉林农业大学水稻优质育种和超高育种向以有性杂交及“籼粳架桥”为主、现代生物技术为辅的育种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74.
对光周期钝感生理雌性系NG1 1、2、3年生麻的观察结果表明:随蔸龄的增大,株高增加、叶片数增多;第1期花的雄花及总花序数也随之增加;二麻的总花序节数及雄花序节数大大高于头麻,不同年份的成花量及性别比有较大差异。蔸龄及温度对NG1的生长、成花及性型表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测定6周龄与9周龄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的血常规、血生化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常规、血生化值。【结果】(1)相同生理阶段的BALB/c异性小鼠血常规值中NE%、LY%差异极显著,不同生理阶段的同性小鼠LY%、HGB等8项指标差异显著;相同生理阶段的C57BL/6异性小鼠血常规值中RBC、WBC等7项指标差异显著,不同生理阶段的同性小鼠WBC、NE等6项指标差异显著。(2)6周龄BALB/c异性小鼠所有检测血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随着生理阶段的变化,AST、ALP等8项指标差异极显著,不同生理阶段的同性小鼠ALP、GLU等7项指标差异显著;相同生理阶段的C57BL/6异性小鼠血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不同生理阶段的同性小鼠ALP、GLU等7项指标差异显著。(3)随着生理阶段的变化,BALB/c小鼠与C57BL/6小鼠血液生理生化部分指标差异性增大。【结论】生理阶段、性别均对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6.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meiotic tetraploids of pota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In a field study simulating commercial practice, the performance of 4x meiotic tetraploids from 4x−2x crosses (Group Tuberosum×(Group
Phureja×haploid Group Tuberosum), and their 4x and 2x parents, was studied for total yield, total number of tubers, number
of marketable tubers and average tuber weight. Some of the families showed striking heterotic effects for these characters.
38 selected high yielding tetraploids from these families, when evaluated in the next season, gave 80% higher mean yield than
the mean of the 4x parents.
Publication No. 997, CPRI, Simla. 相似文献
77.
作为我国重要的头足类资源,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 1885)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为探究金乌贼性腺发育、胴长体质量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本文根据2017-2022年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123.0°E-127.5°E,27.5°N-31.5°N)采集的金乌贼调查数据,分别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究胴长和体质量组成及性腺发育,采用基于性腺成熟度的逻辑斯蒂方程和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方程估算初次性成熟胴长。结果显示,金乌贼雌雄个体优势胴长组分别为80-120 mm、80-140 mm;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40-280 g、40-200 g。金乌贼为负异速生长(b<3);不同阶段的雌性a、b值不同,雄性a、b值相近。调查期间(9月至翌年3月),性腺随时间发育;160 mm以上的胴长组中未有Ⅰ期个体被发现。应用逻辑斯蒂方程和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模型估算ML50结果分别为:雌性124.30mm、127.98mm、雄性129.18mm、142.44mm。基于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方程估算的ML50拟合效果更好。研究表明,金乌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生殖特征,繁殖期为1-3月;雌性在性成熟期间能量更多的从身体生长转变为性腺发育;建议东海外海金乌贼雌、雄个体最小开捕胴长应当分别大于127.98mm、142.44mm。 相似文献
78.
对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所采的滇蛙解剖563只(♀235,♂223)分析食性,测量体长>40 mm的成体73只(♀41,♂32)作性异形研究.结果表明:滇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两性的食性无显著性差异,食性不是影响两性异形分化的原因.雌性滇蛙成年个体体长明显大于雄性,属雌体大于雄体的类型.滇蛙雌雄个体的鼓膜直径与手长存在显著差异.两性异形主要系性选择压力的结果.雌蛙增加体长可提高繁殖输出能力,又能增加负载雄蛙的能力.雄性滇蛙第一指基部具有发达的婚垫,表面具细密角质刺,以加大拥抱摩擦,增强拥抱能力,避免雌蛙逃脱.雄性滇蛙具声囊,发声宏亮,在求偶竞争中更有利于吸引雌蛙. 相似文献
79.
以尼克红商品蛋鸡鸡胚和出壳雏鸡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出雏时间雏鸡性比例的变化 ,旨在探讨出雏时间与雏鸡性别的关系及鸡胚在孵化期不同性别生长发育的规律 ,为精细调控孵化条件和制定鸡苗销售计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不同时间出壳的雏鸡 ,性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P<0 .0 5或 P<0 .0 1 ) ,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 2 0 d 1 2 h之前出壳的母雏比公雏多 ,2 0 d时母雏比例最高 (公母性比值为 0 .2 68± 0 .0 54) ;其后公雏比例增加 ,到 2 1 d时公雏比例最高 (公母性比值为 2 .1 84± 0 .0 90 ) ;此后 ,母雏比例又逐渐增加。到 2 1 d1 6h时公母比例降低到 1 .453± 0 .0 99;但接近出雏结束时 ,公雏比例又有所回升 ,至出雏结束时 ,公母比例上升为 1 .75± 0 .0 57 相似文献
80.
引起小麦叶锈病的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是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主要为唐松草属(Thalictrum)种类,也包括扁果草属(Isopyrum), 牛舌草属(Anchusa), 铁线莲属(Clematis)和蓝蓟属(Echium)的个别种类。然而,迄今,中国仅有亚欧唐松草和瓣蕊唐松草被报道为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本文对采集于陕西的东亚唐松草(T. minus var. hypoleucum)、甘肃的贝加尔唐松草(T. baicalense),通过人工接种小麦叶锈菌确定它们是否能够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同时,本文作者收集自然条件下贝加尔唐松草组织上受侵染产生的锈子器样品,通过其ITS区序列分析以确定小麦叶锈菌的有性循环是否在田间条件下发生。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的担孢子均可侵染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完成其性子器和锈子器阶段,产生的锈孢子可侵染感病小麦产生夏孢子堆,从而证实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均可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来自贝加尔唐松草22个锈子器样品的ITS区序列比对,表明其与NCBI网上提交的小麦叶锈菌享有95%~96%的序列同源性。由此推测,自然条件下,中国小麦叶锈菌可能侵染感病唐松草完成有性循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