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75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39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6篇 |
农学 | 467篇 |
基础科学 | 59篇 |
599篇 | |
综合类 | 5642篇 |
农作物 | 363篇 |
水产渔业 | 222篇 |
畜牧兽医 | 575篇 |
园艺 | 187篇 |
植物保护 |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223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268篇 |
2014年 | 456篇 |
2013年 | 302篇 |
2012年 | 831篇 |
2011年 | 859篇 |
2010年 | 876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618篇 |
2007年 | 534篇 |
2006年 | 485篇 |
2005年 | 446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 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 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50值在3.25~68.73 mg/L之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00株杨梅褐斑病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在0.15~2.17 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97?.22 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2.
应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猪蛔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从所构建的猪蛔虫雌、雄成虫cDNA消减文库分别挑取1044和1119个克隆,PCR扩增其插入片段,经纯化后点样于预先处理好的基片上(双点杂交),制备成cDNA微阵列芯片。将分别标记荧光素Cy3-dUTP和Cy5-dUTP的雌虫和雄虫cDNA探针,与制备好的cDNA芯片杂交(平行进行反标杂交试验)。根据每个点杂交后的Ratio值,筛选出双点杂交和正反标中都同时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克隆共1559个。将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前831个克隆进行测序,获得720个有效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雄虫特异表达的主要精于蛋白和雌虫特异表达的卵巢信息蛋白的基因序列多数与新杆属线虫存在同源性,有31个可能是新的ESTs。性别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生物信息的获得为下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为克隆和研究猪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应用建库试剂盒成功构建了猪细胞因子cDNA表达文库。采取健康猪外周血及淋巴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LPS PHA联合刺激不同时间后,提取总RNA。将各组样品混合,分离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与EcoRI和HindⅢ接头连接。酶切和过柱分级分离后,与λScreen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转染E.coliER1647宿主菌,进行文库容量测定和扩增。以扩增文库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基因引物克隆猪IL-2和IL-4的cDNA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猪细胞因子cDNA文库,文库原始库容量为8×105,插入片段在300~2 000 bp,扩增得到特定的IL-2和IL-4基因,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未知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44.
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以及GenBank上公布的全序列,用DNAMAN分别设计了涵盖整个基因组序列的3对引物,从接种口蹄疫病毒WFL株的细胞培养液中提取了病毒基因组RNA,采用RT-PCR方法和RACE法分别扩增了3条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片段分别与T载体连接,在体外分别进行了5-半分子和3’半分子的构建。最后将5’半分子和3’半分子连接成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全长c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口蹄疫病毒wFL株基因组全长eDNA分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全长为8155nt,5'UTR长1059nt;具有一个大的读码框,其核苷酸长度为6969nt。包括201aa的前导蛋白基因和2122aa的聚合蛋白基因;3'UTR长127nt,包括34nt的polv(A)。 相似文献
45.
饲用小黑麦在海河平原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河平原区对11个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以及旱作条件下适应性,试验得出:冀饲-1成熟早,生育期短,抽穗期比对照中新830提前6d,干草产量高,比对照中新830提高26.7%,能与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适于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利用;冀饲-2在海河平原地区鲜干草产量均较高,分别比对照中新830增产4 854.3kg/hm2和777.0kg/hm2,属于高产品种,茎叶比低,叶量丰富是海河平原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旱作条件下种植,饲用小黑麦株高比正常管理条件下降低64.6%~83.4%,分蘖数和成穗数分别减少60.0%~74.7%和85.3%~98.1%,鲜干草产量分别降低69.3%和70.2%,利用价值不大,只有在一定的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种植才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
无花果树可用于石漠化治理,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筛选出适宜石漠化地区的优良无花果品种,本研究引进20个无花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特性、病虫害抗性和成活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无花果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丰产黄、波姬红、法紫为20个无花果树中品质优良的品种。因此,可在石漠化地区适当推广种植丰产黄、波姬红、法紫3个品种。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测定中兽药口服液中170种隐性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HPLC- Q-Exactive Focus/MS) 高通量筛查方法。通过构建药物筛查数据库并与样品中未知物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快速筛查中兽药口服液中隐性药物的种类和含量。数据库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β-受体激动剂类、硝基咪唑类、苯并咪唑类、蛋白同化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类、喹噁啉类、四环素类、抗病毒类、酰胺醇类和真菌毒素类等12类170种药物的筛查参数。样品中人为添加化学药物,经1%甲酸乙腈提取,QuEChERs净化,氮气吹干,0.2%甲酸水复溶上机,正负模式扫描,TraceFinder软件筛查定性,当药物添加浓度为400ng/g时,170种添加药物的检出率约为92.8%,随着药物浓度逐步提高至1 μg/g时,所有添加药物均可检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中兽药口服液中隐性药物高通量快速筛查的需要,为打击畜禽养殖投入品中非法使用化学药物的行为提高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8.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昆虫的主要模式生物。表达序列标签(EST)在家蚕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EST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在家蚕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EST在家蚕中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9.
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大豆和百脉根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贵州毕节地区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溶磷菌株,从大豆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株。对分离出的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值)在2.20以上的溶磷菌株分别进行溶磷能力、生长素(IAA)及有机酸分泌能力、产酸产碱性能测定,筛选出优良溶磷菌4株;对分离出的根瘤菌通过大豆试管苗回接及促生效应试验,筛选出高效根瘤菌2株。将筛选出的6株菌经拮抗反应试验后分别按单一溶磷菌接种剂、单一根瘤菌接种剂、溶磷菌+根瘤菌复合接种剂3种处理制备菌悬液,采用盆栽方法分别对大豆和百脉根进行促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一根瘤接种剂对增加大豆株高无效果外,另外2个处理对大豆株高有提升效果,所有处理对大豆茎粗、生物量、结荚数、荚重、单粒数及单粒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溶磷菌+根瘤菌复合菌液对大豆株高、茎粗、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高出21.26%,40.79%,15.88%和42.19%。3个处理对百脉根的第一、二茬株高及地上生物量、全氮、全磷和粗蛋白含量均有明显的提升效应,其中依然是溶磷菌+根瘤菌复合菌液的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高出20.82%,54.88%,106.14%,148.78%,19.34%,61.88%和19.34%,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所筛选的菌株组合能产生良好的促生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0.
宏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技术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利用可培养的宿主菌建立宏基因组文库及筛选目的基因。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培养技术的不足,是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寻找新功能基因和开发获得新资源的重要新途径。目前宏基因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医药、农业、能源开发、环境修复、生物技术、生物防御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笔者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