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6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virginiamycin on the metabolism and performance of growing Nellore bulls under low and high gain rates on pasture. In experiment 1, 80 Nellore bulls (age = 12 ± 2 months, body weight = 258 ± 15 kg) were assigned to 16 paddocks in a 2 × 2 randomized block factorial arrangement. In experiment 2, 12 cannulated Nellore bulls were assigned to three 4 × 4 balanced Latin squares. The factors were: (1) mineral salt without or with virginiamycin, and (2) low or high gain rate. No interaction was noted between factors (> .10). Animals fed virginiamycin had greater average daily gain (14%, < .01), body weight (11 kg, = .05), plasma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20%, < .01), serum calcium concentration (2.62%, = .04), and total protozoa (= .03) and had the same bacterial proportion (> .27). Animals with a low gain rate had greater serum urea concentration (19.6%, < .01) and ruminal ammonia nitrogen (62%, < .01). Thus, virginiamycin increases the performance and changes the metabolism of growing Nellore bulls under low and high gain rates on pasture.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方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生长及角蛋白18(CK18)表达量的影响。采集42日龄山羊的瘤胃上皮组织,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阶段的细胞形态,检测第5代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经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消化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2 d开始贴壁生长,5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0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2)经组织块法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4 d开始"爬出"组织块,8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4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3)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胞浆内CK18均呈阳性表达且细胞纯度后者明显高于前者。4)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CK18表达量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0.05)。综合得出,与酶消化法相比,应用组织块法可成功获得纯度更高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3.
李新  冀连斌  王聪  刘强  石彩叶 《中国饲料》2012,(5):24-25,28
试验选用4头体重(500±20)kg,年龄3.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日粮中添加产酶益生素(0、10、20 g/d和30 g/d)对瘤胃液pH及氨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产酶益生素后,瘤胃pH在采食后3、6 h以及平均值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0 g/d组和30 g/d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产酶益生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 g/d。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机理,用rlasota(重组lasota野毒株)免疫2日龄SPF雏鸡,接种后分别在第1,3,5,7,15,18 d取气管,进行电镜、光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结果发现rlasota接种后第1 d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接种第3 d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到表面;接种后第7 d,可以看到纤毛细胞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 d,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光镜观察结果发现,接种后第5 d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粒细胞、浆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有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7 d,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这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可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5.
瘤胃上皮在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瘤胃上皮发育的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报道,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存在互作关系,瘤胃微生物可以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瘤胃上皮发育和代谢中发挥作用。然而,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因此,本文总结了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以及其促进瘤胃上皮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从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角度,分析瘤胃上皮发育机制,为进一步了解瘤胃上皮发育过程中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为评价日粮粗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择60日龄健康湖羊公羔(22.9±1.2) kg 120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分别以玉米秸秆(CS)、玉米芯(CC)、葵花籽壳(SH)和油菜秸秆(RS)作为粗饲料来源,添加比例均为20%,4组精料配比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在饲喂的49~55 d,每组选择5只羊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氮(N)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15只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瘤胃微生物DNA,对瘤胃细菌进行绝对定量。结果显示:1)CS组湖羊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RS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CS和CC组湖羊DM和ADF消化率显著高于RS组(P<0.05),且其OM和NDF消化率显著高于SH组和RS组(P<0.05);SH组湖羊N消化率显著高于RS组,其ADF消化率与其他3组湖羊差异均不显著(P>0.05)。3)CS组和CC组湖羊瘤胃中白色瘤胃球菌和普雷沃氏菌数量均显著高于RS组(P<0.05),而SH组湖羊瘤胃中两种细菌的数量与其他3组湖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CS组和CC组湖羊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SH组和RS组(P<0.05),4组湖羊瘤胃中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相较于葵花籽壳组日粮和油菜秸秆组日粮,玉米秸秆组和玉米芯组日粮不仅可以确保育肥湖羊的生产性能,并且有利于纤维分解菌的生存,可促进纤维素在瘤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crude protein,CP)对育肥湖羊瘤胃微生物、pH及VFA含量的影响,选取54只4月龄[(32.25±2.50)kg]湖羊公羔,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将试验羊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3个处理组日粮CP水平分别为11.5%、14.0%、16.5%,试验期共70 d,包括7 d预试期,63 d正试期。试验期结束后,每组选择10只试验羊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并采集瘤胃内容物,用于瘤胃微生物DNA提取。结果表明:1)不同CP处理组对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瘤胃总重、瘤胃组织重及尾脂重无显著影响(P>0.05)。2)11.5%CP组瘤胃液氨态氮显著低于14.0%CP及16.5%CP组(P<0.001),但14.0%CP组与16.5%CP组无显著差异(P>0.05)。瘤胃液pH随日粮蛋白水平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1)。3)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浓度不受日粮中CP水平的影响(P>0.05),其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比例均不受CP水平的影响(P>0.05),但异戊酸的比例随日粮中CP水平的增加有增加趋势(P=0.098)。4)在不同CP处理组中,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最高,但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普雷沃氏菌的含量均不受CP水平的影响(P>0.05),而黄色瘤胃球菌11.5%CP组显著低于14.0%CP组(P<0.05),16.5%CP组与11.5%CP组及14.0%CP组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日粮不同CP水平不影响试验羊屠宰性能,但能够影响瘤胃液pH及氨态氮含量,随CP水平的增加,异戊酸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14.0%CP组黄色瘤胃球菌数最多。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旨在探究SARA(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耐受性不同奶牛的瘤胃上皮形态及其功能差异。选取12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饲喂精粗比为4∶6的日粮,并根据瘤胃pH值的高低,分为SARA易感组(SUS,n=4)和SARA耐受组(TOL,n=4)。瘤胃上皮形态及功能分析结果显示,与TOL组比较,SUS组奶牛瘤胃上皮的棘突层和基底层厚度明显增厚(P<0.05),SUS组奶牛瘤胃上皮组织中参与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的PAT1、MCT4和DRA基因表达量较TOL组显著下调(P<0.05),而H+转运载体NHE1、NHE2、NHE3和调节胞内pH的vH+ATPase和Na+/K+ATPase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对参与调控瘤胃VFA代谢的基因定量结果表明,SUS组PDHA1和SREB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TOL组(P<0.05),而HMGCL-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SUS组CDK2、CDK6和Cyclin D1、Bad及Caspase-9等参与瘤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TOL组(P<0.05)。结果说...  相似文献   
109.
旨在进一步探究鸡毒支原体(MG)感染SPF雏鸡后气管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变化,筛选出MG感染后参与气管黏膜炎性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调控通路。使用MG-HY株菌液按0.2 mL·羽-1经点眼滴鼻感染SPF雏鸡,感染后收集气管组织利用RNA-Seq技术进行测序分析。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在MG感染期间RNA-seq共筛选出3 112个显著(P<0.01)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 646个上调基因,1 466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生物调节、刺激的反应、多细胞生物过程、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等生物过程。KEGG-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参与黏膜免疫信号传导通路,例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CAMs),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紧密连接、PPAR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了MG诱导的雏鸡气管炎症反应和损伤。使用qRT-PCR验证与黏膜免疫相关的1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G感染导致宿主气管黏膜上皮损伤和黏膜免疫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旨在探究一株酿酒酵母和两株瘤胃源褶皱假丝酵母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绵羊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为研制防治SARA微生态制剂提供优良菌株和理论依据。选取60只2月龄同期断奶的杜泊羊(♂)×湖羊(♀)F1代作为试验动物。通过逐步递增饲粮精粗比成功诱导40只绵羊发生SARA,将SARA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SARA组、酿酒酵母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褶皱假丝酵母一组(Diutina rugosa 1,DR1)、褶皱假丝酵母二组(Diutina rugosa 2,DR2),各组均饲喂精粗比为90∶10的日粮,酵母组于每天晨饲后分别灌服100 mL酿酒酵母ACCC 21162、褶皱假丝酵母N09、褶皱假丝酵母N07。对照组(Control,CON)饲喂50∶50饲粮。分别于第1、3、7、10天测定各组瘤胃液pH,第10天测定瘤胃与血液异常代谢产物、血气指标、瘤胃菌群。结果显示:1)灌服酵母组第3天后瘤胃液pH显著高于SARA组(P<0.05),灌服酵母可使SARA得有效缓解。2)瘤胃菌群相对丰度发生变化,SC组最优菌属为乳杆菌属,CON组最优菌属为普雷沃氏菌科未确定菌属,SARA、DR1、DR2组最优菌属为瘤胃菌科未确定属;灌服酵母组中,SC组丰富度指数最高,DR2组多样性指数最高。3)灌服酵母组瘤胃液和血液乳酸、瘤胃液组胺显著低于SARA组(P<0.05)。4)SC、DR2组血液pH、全血碱剩余极显著高于SARA组(P<0.01),灌服酵母组血液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实际碳酸氢盐显著高于SARA组(P<0.05)。5)瘤胃液pH与血液实际碳酸氢盐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瘤胃液乳酸与瘤胃菌群Chao 1指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3株酵母均可提升瘤胃菌群丰富度、降低瘤胃液和血液乳酸、减轻瘤胃炎症、缓解机体酸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