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7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林业   1242篇
农学   939篇
基础科学   283篇
  2217篇
综合类   4317篇
农作物   77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638篇
园艺   801篇
植物保护   1140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770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587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抑菌圈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主要成分对烟草青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根系分泌物浓度为1g/mL时,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率为53.67%。大蒜根系分泌物4种成分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2,6-二异丙基苯酚>二烯丙基二硫>2,6-二叔丁基对甲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2,6-二异丙基酚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1和5mmol/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99.66%和100.00%;在盆栽试验中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接种后7 d和14 d后,其防效分别为34.75%和31.35%。因此,大蒜根系分泌物及其成分均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大蒜作为轮作或间作作物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机理,以及大蒜根系分泌物和2,6-二异丙基酚作为烟草青枯病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2.
对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的玉米幼苗根系形态指标(根长、根重)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SOD、POD、电解质相对外渗率、MDA)的测定结果表明,1.5 mg/L水杨酸溶液能促进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与不加水杨酸的处理相比,根长、根重分别增加22.76%和57.15%,根系活力以及SOD、POD活性分别增加88.89%、109.09%和40.15%;而水杨酸浓度为1.0mg/L时玉米幼苗根系的MDA含量和电解质相对外渗率比不加水杨酸处理分别下降了44.17%和26.44%.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目前食用菌烘干行业自动化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状况,设计一种食用菌多能互补烘干房温湿度控制系统,旨在实现烘干过程中温湿度的自动控制,提高烘干效率.该系统以西门子S7-200 PLC为控制核心,基于分程变温的干燥工艺,将干燥过程分为4个干燥子阶段和1个中短波红外干燥阶段,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完成数据采集,通过控制继电器的...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索甜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系统地下交互作用,利用MiSeq高通量微生物测序技术,研究间作2∶2和2∶3种植模式下(Ⅰm2s2、Ⅱm2s3)土壤氮磷代谢关键菌群固氮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组成和变化与甜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发现,间作处理显著降低Proteobacteria_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Aztobacter,Rhizobiales_unclassified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间作处理未改变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丛枝菌根真菌群落丰度指数(Chao指数),提高Glomeromycota相对丰度。间作处理对固氮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化有利于增强地下根系与菌群的共生交互,显著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提高甜玉米产量。Ⅱm2s3间作处理模式优于Ⅰm2s2间作处理。  相似文献   
105.
梁锐 《中国食用菌》2021,(2):144-146,150
在"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背景下,食用菌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构建市场主导、数字驱动的全新营销战略,助力产品营销。以"互联网+农业"模式为研究视角,分析食用菌产品营销现状,提出发挥技术优势、挖掘用户需求和建设优质平台等营销建议,以助力食用菌产品市场营销与效益转化。  相似文献   
106.
以大粒种咖啡(Caffea liberica)1号为砧木、中粒种咖啡(Caffea canephora)热研1号高产无性系为接穗形成种间嫁接苗,以棕榈叶+表土、棕榈叶+椰糠和椰糠+表土不同比例配置基质,比较不同处理下嫁接苗的根系形态、光合特性、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筛选适宜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以棕榈叶+表土体积比1:0...  相似文献   
107.
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由微生物介导或由细根与土壤的直接互作而发生,然而前者受到了大量关注,后者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亚热带杉阔混交林中6个混交树种(资源获取和资源保守型各3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网袋试验,研究了细根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直接、间接和总体效应,及其与细根性状与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两种资源利用策略下,细根与土壤直接接触均能提高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获取型树种对土壤磷的影响更为显著,表现为更强的直接、间接和总体效应,而保守型树种对土壤氮的间接效应更强。细根碳氮比是调控其对土壤氮、磷有效性影响的首要因素。资源利用策略对氮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差异主要取决于对养分摄取的强弱,间接影响则由有机氮矿化主导。低碳氮比的细根提高了磷有效性,该影响通过产生更多的磷酸酶直接产生,或通过降低土壤pH而间接实现。本研究丰富了细根性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调控机制,并为杉阔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8.
马尾松共生菌根真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已查明与马尾松共生的菌根真菌27个种,其中有19个种是国内首次报道的。编制了马尾松菌根真菌名录(一)。马尾松隶属外生菌根树种,它可与多种菌根真菌共生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初始含水率对三江并流区消落带含根土壤崩解性的影响,为该区域消落带土壤侵蚀防控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野外崩解试验测定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美人蕉 (Canna indica)、风车草 (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 (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和菖蒲 (Acorus calamus) 5种消落带适生植物原状含根土壤的崩解指标,用根系分析仪分析其根系特征,并分析崩解指标与根系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初始含水率为 7.2%、11.4%、15.2%和36.7% (饱和) 时,有根处理的平均崩解量分别为素土的77.0%、92.4%、112.1%和362.8%,崩解速率分别为素土的71.4%、106.6%、127.5%和400.0%。在非饱和状态,直径≤1 mm的根系具有明显的抗崩解作用,而直径>2 mm的根系具有促进崩解的作用;在饱和状态,直径≤1 mm的根系特征与崩解量和崩解速率的关系均不明显,直径>1 mm的根系具有促进崩解的作用。5种植物根系中,以狗牙根的抗崩解性最强,美人蕉最弱。

结论

初始含水率较低时,草本植物根系能抑制土壤崩解;初始含水率较大时,根系会促进土壤崩解。直径>2 mm的根系具有促进崩解的作用,在三江并流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中,在适生性的前提下应优选细根植物。

  相似文献   
110.
作者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盆栽牡丹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均能侵染牡丹根系,其侵染率分别为47%和44%。接种AM真菌的比未接种对照(CK)植株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厚度均表现为接种G.mosseae植株>接种G.versiforme植株>CK。在相同高温下接种AM真菌处理的牡丹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开度均显著低于CK。AM真菌提高了牡丹植株的抗热性,这对于高温胁迫下保持和提高光合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接种G.mosseae处理的效果优于G.versifor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