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非封锁区的证明是《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材料,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产品补检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动物检疫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文件的格式尚无明确规定,执法人员对该证明的规范格式、必备内容以及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本文分析了实务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出具中存在的主体不合法、名称不统一、内容不详实等现象,结合动物疫病防控与执法实践需求,建议明确证明的出具主体,规范证明的必备内容,统一证明的标准格式,以期为完善证明的出具和规范动物产品的补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2.
为实现沙门氏菌的快速现场检测,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1套引物,通过对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沙门氏菌属特异性LAMP检测方法;通过对invA基因8个区域的6条引物配对进行等温扩增,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HNB来指示反应结果,实现了反应的快速闭管检测。灵敏度试验显示,建立的方法可以检出稀释至3.6×10~1 CFU/mL菌液所提取的DNA;特异性试验显示,建立的方法与大肠杆菌DNA、志贺氏菌DNA、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DNA、炭疽沉淀抗原DNA以及猪链球菌2型DNA不发生交叉反应,但能检出鸡白痢、禽伤寒沙门氏菌凝集抗原以及马流产试管凝集抗原提取的DNA;重复性试验显示,3个稀释度菌液DNA的3次重复检测均为阳性;应用试验显示,从经增菌培养的200份进境猴粪拭子样品中检出阳性2份,与细菌分离鉴定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重复性满足实际要求,可用于进境动物样品的沙门氏菌检测。  相似文献   
453.
自2015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出台兽医工作"三项制度"以来,即"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兽医延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及畜禽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渝北区已在全区范围推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科学划分监(检)测单元、出台考核细则等实施办法,激发了基层兽医人员工作主动性,推进了服务管理对象自主(委托)检测,提升了产地检疫权威性;但仍存在养殖业主主观能动性不高和基层兽医队伍需更新补充的问题。建议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培训及巡查督导,加快基层兽医队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454.
2018年河南省发生两起非洲猪瘟疫情后,全省迅速行动、快速响应、严格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梳理了河南省围绕非洲猪瘟防控,所采取的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加强洗消中心建设、强化两场(种猪场、规模化养殖场)监管、严格检查站把关、加强“两体”(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关键措施,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泔水处置难度大、运输车辆备案条件不明确、屠宰场风险隐患大等问题,提示应强化联防联控、严厉打击违法、强化生物安全、严格屠宰环节,以期为国家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55.
补检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种补救路径,但在执法实践中,对补检制度的法律设定及可操作性存有争议。笔者认为现行的补检制度易使检疫对象补检合格的标准低于正常标准;行政相对人如采取不报检而补检的方式,易使原本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变为检疫合格。这提示应重构补检制度设计要求,一是应对查获的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可以规定留验、针对法定检疫对象进行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等更为严格的补检条件;二是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则不应或谨慎设计补救路径。本文研究提出了重新构建现行检疫对象补检制度的可行性思路,可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规范动物检疫活动管理。  相似文献   
456.
2018年浙江省组织了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员项目比赛。比赛包括县初选赛、市复选赛和省决赛,均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该项目比赛反映出参赛选手技能操作不熟练、报告结果描述不清、操作超时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检疫理论教育、重视检疫技术现场培训指导等建议,以期为今后相关竞赛活动开展和动物检疫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7.
Abstract

Eradication and surveillance zones for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embrace parts of southeastern Queensland, Australia. To lessen the risk of fire ants becoming established at new locations, those who transport soil and plant materials from affected areas for commercial reasons must comply with official risk‐management measures. This obligation is one of many that soil and plant testing laboratories in different Australian states now have a legal requirement to manage, whether samples come from within the state, interstate, or overseas. Many examples of pests and diseases of concern are provided, along with information on current pest‐management regulations. Annual soil and plant sample transactions for years 2001–2003 suggest that the regions at most risk from accidental pest and disease movement are in this order: Western Australia>Queensland>New South Wales. Large laboratories in particular are encouraged to implement a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evaluation of their sample‐handling procedures from receipt to disposal. Staff training in pest and disease awareness and recognition during all aspects of soil and plant analysis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458.
初步探讨破立法用于动物检疫学教学,以期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对备课形式和授课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将多种新型教学方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增强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检疫人才。  相似文献   
459.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农业部运河点甘蔗育种场CP品种几种病害的近况。这些病害包括甘蔗温性嵌纹病、甘蔗黄叶综合症、甘蔗干梢腐病、甘蔗杆状病毒病和白条病。这些病害信息对我国的甘蔗引种工作(特别是品种检疫工作)和这些病害的防治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60.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致死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发育阶段虫态在不同低温(0、4、10 ℃)下 5 个不同处理时间(1、2、4、6、8 h)的致死情况,以常温 26 ℃为对照,分析低温胁迫对该粉蚧死亡率的影响。【结果】0、4、10 ℃低温处理对新菠萝灰粉蚧一龄若虫和二龄若虫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时间的死亡率均大于 30%;二龄若虫经 0、4 ℃低温处理 6、8 h 后死亡率高达 95% 以上;10 ℃低温处理 1、2、4 h 后三龄若虫死亡率均低于 10%,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未成熟雌成虫在 10 ℃低温处理 4、6 h 后死亡率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对于成熟雌成虫,10 ℃低温不同处理时间的死亡率均小于 3%,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表明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一龄若虫和二龄若虫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三龄及三龄后若虫在 10 ℃能保持较好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