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地中海白蜗牛[Cernuella virgata(Da Costa,1778)]是一种危险性有害生物,原产于地中海和西欧地区,现已入侵澳大利亚东南部和美国的局部地区,传入中国的风险很高。本文就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危害性、传播途径和检疫措施作了简要介绍,并提供了贝壳的照片,供有关部门制定检疫政策和技术措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442.
稻水象甲是侵入我国的一种重要检疫性水稻害虫,目前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稻区扩散蔓延。海南岛尚没有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的报道,但海南岛是稻水象甲的适生分布区,加上稻水象甲具有孤雌生殖的繁殖特点,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只稻水象甲成虫被携带进入,就会繁殖一个种群世代,稻水象甲在南繁区传播蔓延的风险相当大。建议禁止水稻稻桩进入南繁区,并对来自疫区的水稻南繁材料加强植物检疫,把该虫拒于南繁基地之外。  相似文献   
443.
进出境动植检工作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评价动植检工作作用的四种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进出境动植检工作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4.
对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和云杉大小蠹的形态特征、为害寄主以及危害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检疫管理措施,为进境口岸针对性检疫和保护我国的林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5.
植原体病害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类植物病害,早期检测是预防植原体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植原体病原。本研究通过分析比对11种植原体16S rDNA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的特异性探针,进一步制备了植原体检测基因芯片,并利用所制备的基因芯片对发病桑树植株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制备的植原体检测基因芯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植原体检测基因芯片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6.
检验检疫监管库是进境货物木质包装进入我国境内的首个集散地,也是木质包装中有害生物传入的高风险区域。本研究引入林业生产上成熟应用的信息素监测技术作为定向监测,并结合广谱性的黑光灯监测作为非定向监测,在检验检疫监管库针对木质包装中截获频次较高的小蠹和天牛开展了集成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监测技术监测到多种有害生物,除美国白蛾外,没有监测到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447.
本文介绍了从进境外轮食品舱中首次截获的可可豆象(Callosobruchus theobromae Linnaeu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分布、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记述,为今后口岸检疫和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8.
柑橘是全球重要的国际贸易农产品之一,对柑橘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措施成为全球主要贸易国柑橘检疫研究的热点话题,目前柑橘检疫除害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以及生物药剂等处理方法。本文就柑橘有害生物除害处理方法现状作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9.
The Constitution forming the Australian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on 1 January 1901 provided that animal and animal products imported into and exported from Australia would b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By mutual agreement, the Quarantine Act 1908 provided for the states to continue the delivery of services under contract until 1995 when the Commonwealth took back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quarantine services. In the 1940s, 50s and 60s there were world pandemics of livestock diseases and Australia ceased the import of many species. By the 1970s, the livestock industries sought relaxation of import restrictions to gain access to diversified genetic stock. By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many species can now be imported into Australia through tight importation protocol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nitary Phytosanitary Agreement, Australia has developed a risk-based framework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 conditions for animals and animal products. Australia's 'Acceptable Level of Protection' has been set to provide a low likelihood of disease entry. Being an island continent, Australia can apply strong controls over imports and exports of all commodities and relatively few outbreaks of exotic animal diseases have occurred by breach of quarantine, but the outbreaks of rinderpest in 1923 and equine influenza in 2007 were notable exceptions.  相似文献   
450.
非封锁区的证明是《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材料,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产品补检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动物检疫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文件的格式尚无明确规定,执法人员对该证明的规范格式、必备内容以及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本文分析了实务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出具中存在的主体不合法、名称不统一、内容不详实等现象,结合动物疫病防控与执法实践需求,建议明确证明的出具主体,规范证明的必备内容,统一证明的标准格式,以期为完善证明的出具和规范动物产品的补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