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7篇
  免费   1167篇
  国内免费   1370篇
林业   1084篇
农学   1608篇
基础科学   175篇
  2135篇
综合类   7415篇
农作物   1626篇
水产渔业   1538篇
畜牧兽医   4078篇
园艺   1290篇
植物保护   835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571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832篇
  2018年   597篇
  2017年   865篇
  2016年   1014篇
  2015年   813篇
  2014年   928篇
  2013年   1191篇
  2012年   1438篇
  2011年   1500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121篇
  2008年   1007篇
  2007年   1139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豆粕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65±0.25) g的幼鱼(分别命名为G1、G2、G3和G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实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G4组乌鳢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G1和G2组,而G3组幼鱼生长性能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厚壁菌门在G1和G2组乌鳢肠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G3组,且在G4组中的比例最低;变形菌门在G1和G2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G3和G4组;G4组中乳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另外,G4组幼鱼肠道微生物谷丙转氨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1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鱼粉除了对乌鳢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外,也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微生态角度进一步理解豆粕在乌鳢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几种经济红藻中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物质,实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物质建立检测方法,并对龙须菜、坛紫菜受到机械损伤时各物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100%甲醇提取茉莉酸(JA)、茉莉酸甲酯(MeJA)、12-氧-植物二烯酸(12-OPDA)和13-氢过氧化亚麻酸(13-HpOTE),利用XBridge TM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分离4种物质。优化条件下4种物质得到良好分离,加标回收率为81.23%~90.25%,检测限为0.04~0.56 ng/mL,灵敏度高。坛紫菜、龙须菜和真江蓠3种红藻中,坛紫菜中未检测到JA和13-HpOTE,4种物质均在另外2种藻中检测到。龙须菜受机械损伤胁迫后,4种物质在短时间内得到积累,其中13-HpOTE响应迅速。研究表明,红藻中可能存在类似于植物的茉莉酸合成途径,并参与对损伤的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103.
金银花叶片绿原酸提取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银花叶片绿原酸含量仅次于花,通过醇法、超声波法、酶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效率酶法优于超声波法,超声波法优于醇法。醇法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温度90℃,φ=80%乙醇浓度,pH4.0,回流时间2 h,料液比1∶10;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温度50℃,φ=60%的乙醇浓度,pH4.0,超声波功率100 W,料液比1∶8;酶法提取最佳条件是26℃,20 g/L纤维素酶、10 g/L果胶酶,pH4.0,提取4 h,料液比1∶20。粗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抑菌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四甲基戊二酸(TGA)对夏玉米光合特征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中单909 (ZD909)和京农科728 (JNK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TGA施用梯度(0、75、150、225和300 g hm–2)。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TGA处理可提高玉米产量、延缓玉米生育期内功能叶的衰老速率,增强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试验条件下TGA的最佳施用量为150 g hm–2。在TGA最佳施用量下, ZD909和JNK728的产量相比对照2年平均分别增加8.7%和11.7%。2个品种玉米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势相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14.3%和19.7%、18.7%和22.7%、10.9%和16.9%;而叶片衰老速率相比对照平均降低了55.9%和56.5%;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44.0%和58.4%。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生育期内叶片衰老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 TGA处理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玉米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105.
水稻灌浆期穗颈瘟发生对产量及茎节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感病品种茎节的代谢产物,从代谢物角度解析水稻品种感病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为粳稻品种感病机理研究和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稻瘟病感病品种辽星1号和粳型恢复系C418为材料,灌浆期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感病茎节和正常茎节的代谢产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感病茎节与正常茎节之间代谢物组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的变量权重值(VIP>1.0)进行两者之间差异代谢产物种类的筛选,比较两者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的差异,从代谢物角度解析水稻品种产量降低的原因。成熟期进行结实率、千粒重、粒长、糙米率等产量和品质性状测定。【结果】辽星1号和C418穗颈瘟发病率分别为57.23%和82.94%。穗颈瘟显著降低一次枝梗整精米率、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千粒重、长宽比和整精米率,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辽星1号和C418的茎节GC-MS检测均定性到358种代谢产物,感病茎节上调了73.46%和67.88%的代谢产物。PCA和PLS-DA分析可以将感病茎节和正常茎节的代谢产物清楚分开,辽星1号和C418的感病...  相似文献   
106.
In this study, the viral genome extraction performance of automatic nucleic acid extractors and manual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kits was compared. We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manual kits, the automatic extractors showed superior genome extraction performance using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 genome-positive cattle sera and bovine coronavirus/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spiked cattle nasal swabs. In addition, the subgenotyping of BVDV strains detected in Tokachi Province in Japan during 2016–2017 was performed.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se BVDV strains belonged to subgenotype 1b, while few strains belonged to subgenotypes 1a and 2a. This study showed the high applicability of automatic nucleic acid extractors in extracting multiple viral genomes and the dominant subgenotype of BVDV in Tokachi.  相似文献   
107.
Dietary supplements that promote healthy aging are mostly warranted in an aging society. Because of age-related risk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agents such as microalgae ar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intervention.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e tested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PT), a microalgae rich in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carotenoids, vitamins, and β-glucans, cultured in bioreactors. In this pilot trial, 19 healthy elderly received supplements for two weeks based on either the whole PT (A), the β-1,3-glucan-rich PT supernatant (SupB), the combination thereof (A+SupB), or a Comparator product (Comp). The primary outcome variable plasma interleukin-6 was reduced after treatment with A+SupB compared to the Comp group (p = 0.04). The mobility parameters 5 s sit-to-stand test (p = 0.04 in the A group) and by trend gait speed (p = 0.08 in the A+SupB diet) were improved compared to Comp. No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for fatty acids, compared to Comp but omega-6 to -3 fatty acid ratio (p = 0.006) and arachidonic acid/EPA ratio (p = 0.006) were reduced within group A+SupB. Further, the SupB study product reduced faecal zonulin (p = 0.03) compared to the Comp. The data revealed an anti-inflammatory and potentially anti-oxidative effect of particular PT prepara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y might be suitable for effects in healthy elderly.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有机氟化物和无机氟化物单一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的毒性效应,本研究将雄性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氟化钠(NaF,无机氟)暴露组、全氟辛烷磺酸(PFOS,有机氟)暴露组、NaF+PFOS(无机氟及有机氟联合)暴露组,经15、30 d暴露试验后,检测了血液硝基蓝四氮唑(NBT)阳性细胞数及肝脏...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溶菌酶(LZM)和酸性磷酸酶(ACP)显著高于稻田模式。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4种呈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相似文献   
110.
杏花芽分化期芽和叶片核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晖  杨兰廷 《园艺学报》2000,27(2):90-94
用摘叶法确定兰州大接杏从6月初至7月10日左右为花芽生理分化期,7月中旬开始进入形态分化。整个分化期芽中DNA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个高峰在生化分化后期,第2个高峰出现在大部分雌蕊、雄蕊进入分化时;RNA/DNA比值也呈双峰曲线,两个高峰出现的时间恰在DNA两次高峰出现之前;RNA和总核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生理分化期持续上升,果实成熟前短时下降,进入形态分化期后快速增加,并保持高水平。叶片中DNA含量在生理分化期增加并在后期出现高峰,RNA/DNA比值一直下降;形态分化期总核酸、DNA、RNA含量和RNA/DNA比值的变化与芽内同期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