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篇
农学   52篇
  6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62.
63.
64.
翟红梅  田纪春 《作物学报》2007,33(7):1059-1066
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为母本,糯麦1号为父本,用“单粒传”法构建了一个含有8种Wx基因突变类型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 。应用改良的SDS-PAGE方法对RIL-7的Wx基因突变类型进行检测,发现在228个株系中,正常类型的株系有34个,Wx-A1突变体为26个,Wx-B1突变体为32个,Wx-D1突变体30个,Wx-A1和Wx-B1位点同时突变的有28个,Wx-A1和Wx-D1位点同时突变的有20个,Wx-B1和Wx-D1位点同时突变的为28个,3个Wx基因位点均突变的为16个。卡方测验证明,3个Wx基因位点的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于质量性状遗传。田间试验表明,8种类型之间在初花期、株高和穗粒数上无显著差异,但在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上Wx-A1突变型显著低于其他7种类型,而7种类型间无显著差异。淀粉特性研究表明,不同Wx蛋白缺失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糊化特性和淀粉凝胶的质构剖面分析 (TPA) 特性。正常类型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20.8%),糯麦的最低(1.1%)。糯麦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稀澥值较高,但其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较低,与其他缺失类型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凝胶的TPA测试表明,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凝胶的硬度、黏着性、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降低,而黏聚性和回复性显著升高。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的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之间正相关达1%显著水平(r=0.892~0.965),与峰值黏度、稀澥值呈1%水平负相关( r=-0.892, r=-0.945);直链淀粉含量与凝胶TPA参数的黏聚性、回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928, r=-0.829),与凝胶的硬度、黏着性、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r=0.869~0.979)。  相似文献   
65.
中国栽培稻等位酶的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6330份栽培稻品种进行了5种等位酶12个位点的遗传结构分析,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1,多样性指数值为0.269,表明中国栽培稻具有丰富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地方农家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但现代育成品种等位基因较少,共有13个稀有等位基因仅存在于地方农家品种中。比较我国六大生态稻区的等位酶分布,发现西南稻区的等位酶基因最为丰富,为我国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中心,但华北和华中稻区在某些等位酶基因上的多样性以及某些稀有等位基因的存在暗示着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可能与栽培稻的起源有关。利用等位基因聚类分析基本可以把地方农家品种分成两大类,分别是籼稻和粳稻,籼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粳稻。籼粳稻在等位酶位点上的差异不仅表现为单个等位基因形式和频率的不同,还表现为多位点非随机组合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6.
微卫星DNA技术用于中国对虾家系构建中的系谱认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5个家系进行系谱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6个微卫星位点中有5个位点是多态的,并在所有家系中都显示了高度的遗传差异。5个家系中,5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共发现了3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5~8之间。实验中共发现了4个家系特异性等位基因:2^#家系及4^#家系各1个,5^#家系2个。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可推断出5个家系中全部亲本的基因型,据此鉴别各家系。在EN0033位点,可将5#家系与其他4个家系相区别;在RS0859位点,可将3^#和4^#家系与其他3个家系相区分。因此,EN0033和RS0859标记可用于鉴别5^#、3^#和4^#家系的家系特异性标记。研究表明,用5个微卫星标记,且最少用2对微卫星标记即可鉴别5个中国对虾家系。  相似文献   
67.
采用巢式PCR、DNA测序和CRS-PCR方法,研究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的MBL1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现了855(G/A)、2651(G/A)和2686(T/C)3个新SNP位点。855(G/A)位于内含子1上,2651(G/A)导致Val24Ile氨基酸的改变,2686(T/C)为同义突变。3个SNP位点在3个牛品种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相同,分别为G、G、C,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7/0.58/0.57、1/0.75/074、1/0.76/0.63。经χ2适合性检验,荷斯坦牛在855(G/A)位点、鲁西黄牛在855(G/A)、2651(G/A)位点、渤海黑牛的所有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个牛品种在855(G/A)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在2651(G/A)和2686(T/C)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氟烷基因(RYR1)在皮特兰猪群体中的辅助选择育种方法,以提高猪群的猪肉质量。【方法】利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509头皮特兰猪中RYR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与选育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等位基因频率与选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皮特兰猪群体中RYR1基因优势等位基因(N)频率占81.73%。NN基因型个体在日增质量方面表现明显优势,在背膘EBV、父系指数及母系指数中Nn基因型个体表现较好,nn基因型个体在肢蹄方面表现好于其他2种基因型。n等位基因频率达19%时,选育性状表现平衡;大于19%时,则瘦肉率较高,背膘较薄,体型较好;小于19%时,则生长速度较快。【结论】若皮特兰猪选育方向更注重瘦肉率、背膘厚、体型外貌等,可不优化RYR1基因;若是更注重生长速度、饲养抗应激、屠宰后肉质等方面的性状改良,则建议全面纯化皮特兰猪群体至RYR1基因优势等位基因纯合。  相似文献   
69.
以10个O2O2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个o2o2基因型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3对O2基因内SSR引物phi112、umc1066和phi057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分析和特异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以期了解O2位点显性等位变异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phi112、umc1066和phi057三个SSR位点均有丰富的显性等位变异,phi112位点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其SSR序列的两侧,umc1066和phi057两位点的变异主要表现为SSR序列内部重复数目的变化和点突变。这些变异均对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有影响。还讨论了这些显性等位变异影响O2基因的转录效率及其翻译产物对激活玉米醇溶蛋白合成能力改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0.
Heading date was an important trait that decided the adaptation of wheat to environments. It was modiifed by genes involved in vernalization response, photoperiod response and development rate. In this study, four loci Xgwm261, Xgwm219, Xbarc23 and Ppd-D1 which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related to heading tim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ree groups of wheat including landraces (L), varieties bred before 1983 (B82) and after 1983 (A83) collected from Chinese wheat growing areas. Generally, heading date of landrac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varieties.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eading time existed within the groups, which implied that diversiifcation selection was much helpful for adaptation in each wheat zone. Photoperiod insensitive allele Ppd-D1a was the ifrst choice for both landrace and modern varieties, which promoted the heading date about four days earlier than that of sensitive allele Ppd-D1b. The three SSR loci had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 three groups. Predominant allele combination for each zone was predicted for wheat group L and A83, which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advantageous traits. Xgwm219 was found to be signiifcantly associated with heading date in Yellow and Huai River Winter Wheat Zone (Zone II) and spike length in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 Winter Wheat Zone (Zone III), which implied functional diversiifcation for adaption. Variation for earliness genes provided here will be helpful for whet breeding in future climatic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