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林业   160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262篇
  326篇
综合类   761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残膜量对膜孔灌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壤残膜量对膜孔灌肥液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设置0,90,180,360,720 kg/hm2的5个残膜量水平,分析不同残膜量下膜孔灌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特征和水氮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残膜对膜孔灌肥液入渗具有阻渗作用,残膜土累积入渗量较无残膜土减少10.63%~30...  相似文献   
112.
对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翻膜放苗地膜的有效覆盖度比打孔放苗增加30%~45%,增强了对棉田水温变化的影响,翻膜放苗可明显提高大行地温,且对提高和稳定小行地温也有良好的效应。放苗初期,小行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有利于解决地膜棉易出现高脚苗旺长问题。翻膜放苗后加剧了土壤空隙中水汽的膨缩运动,大行土壤容重平均比对照降低0.12g·cm-3,土壤疏松,水、气、热较为协调,耕层土壤微环境得到改善,为增强根系活力和扩大吸收范围创造了条件。有效覆盖度的增加增强了覆盖的反光效应,有利于提高近地层光照强度和棉株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并增大了苗期对蚜虫迁入的拒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负面影响(简报)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实例分析表明,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温度,生育期明显提前,但在玉米抽雄前后遭受了重伏旱,影响了玉米正常授粉,最终导致玉米严重减产,连续两年减产率分别为73.6%和12.9%.试验区地膜覆盖玉米在抽雄前后受重伏旱的频率为15.9%,可能受"卡脖早"而导致减产的后果不容忽视.因此在半干旱地区应根据具体条件来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14.
运用气液二相流喷雾技术,以常温烟雾为载体喷施农药,是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作业的新技术。其雾化特点是雾滴粒径很细、在空中悬浮的时间很长。为了掌握烟雾运动、分布、沉积的规律,该文用髙浓度的黑色素水溶液喷雾后对空气中药物的质量密度用大气采样器、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描述药物烟雾作业性能、技术特征的主要参数及经济实用的测试方法。探知了空间药物质量密度随棚室长度及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雾滴的沉降规律。研究表明该测试方法简易可行,并为解析喷雾流场,求得最佳喷雾方案和评价喷雾质量、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糜子发育动态、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糜子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2a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糜子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时期延长,但全生育期缩短;PMS处理的糜子的生育期较CK缩短12~13d,较PM延长10~11d。地膜覆盖使糜子拔节前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随糜子生育进程的推进,3种处理的耗水量依次为:PM>PMS>CK。在抽穗前,PM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其次为PMS,CK最小;在收获期,PMS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M。PM和PMS的产量较CK分别在2009和2010年提高了83.53%和64.56%,115.51%和84.47%;与PM处理相比,PMS的糜子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提高了17.42%,18.18%,但两个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在2a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是提高旱地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途径。通过覆盖方式的选择来调控糜子的发育进程和耗水过程,对提高糜子产量和WUE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Water deficit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most agricultural crops, especially in arid–semiarid regions, and lim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can be improved by reducing evapotranspiration and loss of infiltrated water by the use of a plastic cover. We monitored soil moisture fortnightly over 1 yr using a neutron probe near four trees in an olive grove (Olea europaea, var. Arbequina), two of which had a plastic cover buried in the topsoil around them. These trees were monitored using three neutron probe access tubes per tree to compare the behaviour of soil moisture over time with two other identically instrumented and nearby trees with no cover.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resultant moisture profiles. The plastic cover retained moisture and increased soil water residence time.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e amount of water retained in the plots was at most 15–20% greater in the mid‐season and at least 5–6% greater at the end of season tha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lots near the trunk. The plastic cover was effective to ca. 50 cm with maximum water content near the soil surface. During the wet season, the cover did not affect soil water. Soil moisture was greater near the tree trunk as a result of stemflow and throughfall.  相似文献   
117.
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田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集新乡市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田、露天菜田及大田土壤共计160个样品,调查分析水溶性盐总量、各盐分离子的变化及土壤pH值。结果表明,大棚土壤在连续种植不同年限后,水溶性盐总量上升幅度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相关(r=0.92**);K+、Na+、Cl-、NO2-、NO3-、SO24-含量与种植年限呈正相关,而Ca2+、Mg2+、HCO3-含量变化与种植年限呈负相关;土壤pH值降低幅度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相关;K+、Na+、Cl-、NO3-、SO42-的含量均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呈极显著相关。新乡市大棚菜田土壤中Cl-、NO2-、NO3-含量与pH值变化存在极显著负相关;SO42-含量与pH值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HCO3-与土壤pH值变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新乡市大棚菜田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主要以Cl-、NO2-、NO3-、SO42-为主;不同种植年限对大棚土壤盐渍化和酸化有极显著影响,K+、Na+、Cl-、NO2-、NO3-、SO42-则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Cl-、NO2-、NO3-、SO42-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覆膜和露地旱作春玉米生长与蒸散动态比较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土壤水分、蒸发和农田蒸散,分析春玉米田蒸散与土壤蒸发变化规律,探讨了覆膜玉米高产节水增效的机理。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覆膜的表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分别提高4.9%和19.5%。覆膜、露地处理玉米出苗率分别为99.0%和80.0%,其差异为显著水平,覆膜提早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平均为7d,全生育期缩短11d。生育前期、中期,覆膜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和地上、地下干物质均显著高于露地的,播种一个月后差异最大,分别高110.2%、13.5%、42.9%和12.7%。玉米拔节期前(6月前)和8月后至玉米成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分别比露地的低6.8%和0.4%,但6-8月覆膜的比露地的高5.1%。全生育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为376.2mm,降低了6.0%,且土壤蒸发降低了57.7%。最终单株平均果穗质量、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是,由于覆膜显著提高了出苗率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增幅分别为23.7%和15.3%。同时,覆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6%,达到31.3kg/(hm2·mm)。可见,覆膜能显著降低土壤蒸发和农田总蒸散量;保水增温促出苗,提前玉米各生育期;生育中期日蒸散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最终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9.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占到最大累积量的20%46%和29%57%。追施氮的利用率高于基施氮的利用率; 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为硝态氮积累的峰值区,垄膜沟播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但增加了氮的表观损失量; 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氮输出以表观损失为主,氮肥表观损失率在4087%7629%之间,且主要发生在播前至返青期。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氮素吸收累积、土壤残留、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等因素,旱地冬小麦应采取氮肥后移顶凌追施和垄膜沟播相配套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0.
为探讨灌溉方式对巨型塑料大棚环境因子的影响,采用膜下滴灌、膜下沟灌、裸露沟灌3种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结露时间、土壤水分、棚内气温以及地温的综合效应。测试结果表明:与裸露沟灌相比,膜下沟灌、膜下滴灌均可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其中膜下滴灌的降湿效果优于膜下沟灌;不同时刻、不同天气下的降湿效果不同,表现为白天的降湿效果优于夜晚,晴天的降湿效果好于阴天;膜下滴灌与膜下沟灌可以降低棚内的结露时间,提升棚内的气温与10cm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