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以环渤海湾地区主栽葡萄品种"玫瑰香"为试材,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及比色法,研究了天津市滨海新区茶淀镇、河北省昌黎县十里铺乡和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地区"玫瑰香"葡萄的果实品质及酚类物质的差异性,以期为"玫瑰香"葡萄的高效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玫瑰香"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18.80%)和总糖(16.92 g·(100g)^-1)含量较高;河北地区可滴定酸(0.43 g·(100g)^-1)和维生素C(2.69 mg·(100g)^-1)含量比其他两地高,糖酸比为36.15;山东地区"玫瑰香"葡萄的整体品质欠佳。"玫瑰香"葡萄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含量呈现葡萄籽>葡萄皮>葡萄果肉。天津地区葡萄籽中总原花青素和总多酚含量高于河北和山东地区,山东地区葡萄籽中总黄酮含量相比其他两地较高。天津地区"玫瑰香"葡萄相比河北和山东地区品质较好,酚类物质相对丰富,山东地区果实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92.
对奇台沙拐枣(Calligonum klementzii)自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对异地重建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自然群落特征数量指标中,优势度、重要值、多度、频度、高度、生活型、生长型是决定重建群落特征的主要参考指标。(2)奇台沙拐枣重建植物群落理论最小种植面积为2286-2857m2;主要物种数为10种,其中小乔木2种,灌木3种,草本5种;重建群落优势种奇台沙拐枣、梭梭(Haloxylon mmodendron)、羽状三芒草(Aristida pennata)最小物种保存数分别为96-120株、40-80株、120-240株;种群年龄结构按自然群落模式配置。  相似文献   
93.
正交设计在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着重研究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6-BA、KT、IAA、NAA,对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初代培养BA2.0mg/L和B5培养基搭配效果最好,继代培养最优组合B5+BA2.0mg/L+NAA0.1mg/L,诱导生根1/2MS+NAA0.1mg/L+IBA0.3mg/L对生根率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
人工堆肥与自然落叶中微生物及环境特征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人工堆肥与落叶堆中微生物及环境特征的差异,以亚热带气候下的桂东地区腐熟人工堆肥、发酵中期人工堆肥和落叶堆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样本的温度、pH、小型动物和细菌等的差异,为建立适合当地的高效简易堆肥方法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表明:人工堆肥的温度在中期为50~60℃左右,末期基本和落叶土壤的温度一样,接近常温;人工堆肥末期的pH在8.0~8.2之间,呈弱碱性,不成熟堆肥即处于中期的人工堆肥pH在5.5~6.0之间,呈弱酸性,落叶土壤的pH在6.5~7.5之间,呈中性;人工堆肥所含小型动物在中期基本全被杀死,在末期则比较丰富,多于落叶土壤;末期人工堆肥的细菌为8.53×108 cfu/g,中期人工堆肥的细菌为4.6×108 cfu/g,落叶堆的细菌为1.82×108 cfu/g,即堆肥细菌要比落叶堆的多。由此得出,不同土壤条件下微生物特征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5.
生态宜居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7-18059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存在的概念与形式难以完美融合,重视觉感受、轻视功能性,注重平面设计、忽视垂直空间,强调"档次"、忽视适用性等问题。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景观特征总结为自然秀美的自然环境,安全宽敞的活动场地,亲切和谐的交往空间,浓厚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景观特色。提出人本性、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设计思想,提出因地制宜,尊重场地,继承场所精神,合理布局,合理利用水体,塑造和谐的植物群落,创造舒适的活动场地,突出主题,体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将生态、宜居的理念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认为以绿色、生态为主线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的关键,也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究不同的饥饿程度对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A-G组分别饥饿处理6、18、24、30、36、42 h,H组饱食处理作为对照组,应用Morris水迷宫对SD雄性大鼠进行行为训练,评价其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1)A-G组不同饥饿处理的各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潜伏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饥饿24 h组VS对照组(22.58±4.44)s VS(29.23±6.81)s,P<0.01;饥饿36 h组VS对照组(35.58±4.89)s VS(29.23±6.81)s,P<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原平台次数,饥饿24 h组VS对照组:(3.18±0.72)次VS(2.33±0.67)次,P<0.05;饥饿42 h组VS对照组:(1.64±0.64)次VS(2.33±0.67)次,P<0.05,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样,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也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饥饿24 h组VS对照组(40.06±3.65)% VS(33.64±4.55)%,P<0.05;饥饿42 h组VS对照组(26.70±4.50)% VS(33.64±4.55)%,P<0.05。(2)上述实验结束后的G组连续饥饿处理42 h定位航行实验的潜伏期呈现减小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连续饥饿处理时间6 h VS连续饥饿处理时间24 h(28.74±5.24)s VS(20.88±4.3)s,P<0.01;连续饥饿处理时间6 h VS连续饥饿处理时间30 h(28.74±5.24)s VS(19.97±6.14)s,P<0.01。结论 短期的饥饿(18 h和24 h)有助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长期的饥饿(36 h和42 h)处理使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7.
盐池县聚落地名自然要素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盐池县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脆弱,这对聚落地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盐池县聚落地名的自然要素进行统计,可将之归纳为地貌、水文、动植物、土壤、气候等类型。自然要素的分布受自然地理实体的制约,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盐池县聚落地名各自然要素呈现不同的空间特征,文中就其分布及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8.
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景观设计"加减法"在精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认为景观设计"加减法"为精品城市建设从宏观格局到细节的传承、降低成本及人文影响提出了高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
高校校园为师生营造了具有依恋感与归属感的场所,使人的情感与场地有机连接。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校园为例,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及问卷调查方法,对学校师生的环境满意度和场所依恋度进行测度,并对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人群对校园整体的场所认同程度略高于场所依靠程度,体现了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对使用人群具有重要的影响;情感性依恋大于功能性依恋,说明校园场所营造水平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00.
不同产地河北杨苗期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产地的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苗期生长过程,以 Logi-stic 曲线模拟其年生长特点,估计其日生长量的最大点,以确定速生期。并对不同产地的生长型进行分析。用正交多项式逼近不同产地的增长曲线,对组成二次抛物线的正交多项式的系数β_0、β_1、β_2检验结果表明:苗高增长曲线差异是显著的,地径增长曲线在各个系数上存在着差异,而在整体上却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