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4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524篇
林业   209篇
农学   320篇
基础科学   105篇
  2271篇
综合类   2016篇
农作物   260篇
水产渔业   437篇
畜牧兽医   63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2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特点及水生植物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综述了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水生植物对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42.
通过设计的割草施肥试验,研究了施用磷酸二胺对割草地产量、群落组成及草场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磷酸二胺对1年割1次草地的增产效果显著,施肥当年,P2(40kg·hm-2)、P3(60kg·hm-2)、P4(80kg·hm-2)分别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8.98%、22.28%和24.37%(P<0.05),翌年P4残效仍较对照增产17.59%(P<0.05);对1年割2次和不割草对照都没有显著增产,前者表现出肥料施用量不足,后者是由于多年围封系统自身养分亏缺量较少且厚实的凋落物阻碍养分的有效利用。(2)1年割1次的物种多样性最高,1年割2次的最低。3种割草制度下,随着磷酸二胺施用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波动性地增长趋势,而均匀性指数却呈波动下降,但变幅不大。(3)在P4条件下,大针茅和羊草在1年割1次和不割草对照中能实现等补偿,而在1年割2次中均为不足补偿,而糙隐子草恰恰相反,在P3、P4水平下表现出超补偿的现象,最高C值均出现在1年割2次中;施用磷酸二胺后,羊草与大针茅的氮含量均随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提高的幅度在不割草对照中较1年割1次要高;糙隐子草的氮含量几乎未见增长。3种植物的全磷含量均随着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羊草与大针茅在不割草处理中的增长幅度要高于1年割1次,而糙隐子草却正好相反。(4)施用磷酸二胺在1年割1次中对草地质量指数的提高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轮割制度,且施肥量为80kg·hm-2的处理下草地质量维持的最好。  相似文献   
143.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的5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Fe/Al-P)分布的差异性要大于活性较差的组分(Ca-P和OP),这与太湖不同湖区水动力条件,污染状况及沉积环境的有关。TP的平均含量为606.6 ̄1691.8mg·kg-1,高营养程度的北部湖区高于其他湖区。无机磷(IP)是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成分,占TP的54.7% ̄81.0%。在富营养程度高的藻型湖区梅梁湾,Fe/Al-P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58.3%),远高于Ca-P(<25%)和OP(<20%);而在水质较好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则以有机磷(OP)(43%)为主;在中营养的贡湖,各形态磷比例相当。在垂向分布上,各形态磷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在不同湖区,不同磷形态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44.
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弄清湖南省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运用张氏法和蒋氏法两个分级体系对湖南省临澧、醴陵、湘乡3县(市)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风化程度较高的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田,土壤无机磷以O-P和Fe-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78.7%;而风化程度较低的紫泥田和河沙泥田,土壤无机磷以Ca-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0%和45.9%,Fe-P和O-P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致与Ca-P的含量相当,但无机磷的总量较红黄泥田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P,Ca2-P和Al-P与有效磷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蒋氏法不仅适用于北方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同样适用于南方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双季稻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5.
颗粒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的活性组分,分解的产物可能会成为土壤潜在的养分库。基于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1981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0~20 cm)有机碳与磷的影响,评价了颗粒有机碳与磷的变化及其对有效磷(Olsen-P)的潜在贡献。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不同土壤组分中各形态磷和有机碳均有增加,其中,颗粒有机碳与有机磷比总碳、总磷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更敏感;颗粒有机碳与有机磷(PF-Po)极显著相关(r=0.67);颗粒有机磷与Olsen-P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Olsen-P=1.9×PF-Po+5.15,r2=0.49)。本研究揭示了土壤颗粒有机碳对有效磷的潜在贡献,因此在长期有机物料施用的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易累积情况下,考察土壤有效磷时应注意土壤颗粒有机碳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6.
豆科和非固氮植物氮磷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理解物种养分利用策略,服务于农作物的施肥管理,选择固氮植物大豆及非固氮植物苋菜和稗草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另一试验的苜蓿作为豆科植物的补充材料,利用温室施肥试验研究了固氮和非固氮植物氮(N)、磷(P)元素积累量与生长速率的关系以及NUE的差异。结果表明:豆科植物氮素利用效率在整个生育期显著低于非豆科植物;豆科植物苗期磷素利用效率高于其后几个时期。固氮植物中氮磷积累量每增加一倍对应的总生长速率平均增加0.5~0.7倍(大豆N:0.69,P:0.54;苜蓿N:0.52,P:0.53),显著低于非固氮植物总生长速率2~3倍的增加量(苋菜N:2.75,P:2.23;稗草N:2.87,P:2.10)。4种植物氮磷NUE的差异,体现了固氮与非固氮植物在其生活史中不同的养分利用和分配方式,及不同的环境养分适应策略,但差异背后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若要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应在豆科植物生长初期少施氮肥,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14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本法测定国家土壤标准样品(GBW7416)的结果平均值与标准值较好的吻合,并且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CP-AES法具有较多优点,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符合土壤中有效磷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8.
选取闽江河口区稻田为研究区域,对土壤和植物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表明:土壤C、N、P元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72-13.41、0.47-0.82和0.33-0.89 mg.g-1,平均值分别为9.50、0.62和0.56 mg.g-1,其C与N、C与P、N与P的比值分别为12.18-16...  相似文献   
149.
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连续施肥26年南方黄泥田上进行土壤磷的吸附一解吸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拟合性较好(P<0.01).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牛粪或化肥与秸秆长期配施能降低土壤磷吸附亲合力常数(K)、吸附缓冲容量(MBC),提高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但土壤P最大吸附量(Xm)二者表...  相似文献   
150.
福建柏与杉木人工林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分别是杉木林的1.8倍和1.7倍;福建柏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为12.948 kg.hm-2和1.692 kg.hm-2,分别是杉木林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7.106 kg.hm-2和0.896 kg.hm-2)的1.8和1.9倍;而福建柏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为10.410 kg.hm-2和1.192 kg.hm-2,分别是杉木林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6.216 kg.hm-2和0.780 kg.hm-2)的1.6倍和1.5倍。福建柏与杉木<0.5 mm径级细根是其细根养分循环功能的主体。福建柏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与杉木的相似,呈双峰型;福建柏死细根氮现存量动态变化则呈单峰型,死细根磷现存量动态变化呈倒“S”型。杉木死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动态变化均呈倒“S”型。图2表4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