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26篇 | |
综合类 | 20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30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Louise Katherine Bartolac Jenna Louise Lowe George Koustas Christopher Gerald Grupen Cecilia Sjöblom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8,89(9):1230-123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icient vitrification protocol for the cryopreservation of day 7 in vitro produced (IVP) porcine blastocysts. The post‐warm survival rate of blastocysts vitrified in control (17% dimethyl sulfoxide + 17% ethylene glycol [EG] + 0.4 mol/L sucrose) and commercial media did not differ, nor did the post‐warm survival rate of blastocysts vitrified in medium containing 1,2‐propandiol in place of EG. However, vitrifying embryos in EG alone decreased the cryosurvival rate (55.6% and 33.6%, respectively, p < .05). Furthermore, the post‐warm survival rates of blastocysts vitrified with either trehalose or sucrose as the non‐penetrating cryoprotectant did not differ.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warm survival of blastocysts vitrified in control (38°C) media and room temperature (22°C) media with extended equilibration times, although when blastocysts were vitrified using control media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ost‐warm survival rate increased (56.8%, 57.3%, 72.5%, respectively, p < .05). The findings show that most cryoprotectant combinations examined proved equally effective at supporting the post‐warm survival of IVP porcine blastocysts. The improved post‐warm survival rate of blastocysts vitrified using media held at room temperature suggests that the cryoprotectant toxicity exerted in 22°C media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53.
多约束条件下复垦土壤水分的微波探测及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地雷达(GPR)是一个采用微波技术对地下目标进行无损探测的技术,试验旨在揭示复垦土壤在多盐分及多重金属污染条件下,不同水分系列对探地雷达的影响程度,试验采用中心频率为400 MHz的天线。GPR探测的体积水分含量与烘干法存在较大的误差,在体积水分含量达到40%左右,二者的测量值非常接近,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误差增大。GPR探测的体积水分含量、复垦土壤电导率、复垦土壤孔隙度密切相关。通过拟合,建立了复垦土壤体积水分含量的数学模型。能够提供实时的大田规模土壤水分数据,解决了复垦田块有效灌溉管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4.
55.
准确揭示动态沉降过程中土层厚度及其变化情况对合理确定覆土层厚度,科学评价复垦土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试验,结合探地雷达数据,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进行信号处理,根据希尔伯特谱确定覆土层所在的时域范围;提取由HHT获取的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的时间-瞬时频率信息,建立IMF2分量与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进而获取覆土层厚度;将所建立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应用于时间序列上的覆土层厚度的探测之中,实现覆土层厚度的动态探测。研究结果表明:覆土层下沉会引起层状介质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进而导致分界面处的振幅变化;瞬时频率平均值与相对介电常数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其利用多项式回归的建模决定系数R2达到0.887 0;综合考虑时域下的振幅与瞬时频率变化的联合时频分析可有效探测覆土层厚度,随覆土层厚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探测精度整体略有下降,探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65%。 相似文献
56.
57.
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稀植、留营养枝对杂交棉豫杂35通风透光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2.1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和2.4万株/hm^2并留2个强势营养枝比1.5万株/hm^2并留3个强势营养枝的棉花,群体叶面积动态及中下部透光合理,干物质积累多,群体开花量大,单位面积结铃数显著增加,皮棉产量增加9.5%~10.5%,达到显著水平。而在1.8~2.4万株/hm^2密度范围内,棉花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高产条件下,杂交棉豫杂35密度弹性大,密度可由目前的(2.25~3.00)万株/hm^2降低到1.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8.
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降雨截留分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在大气降雨基础上观测林间穿透雨、树干流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本溪大气降雨47场,降雨总量677.7 mm,平均每场为14.4 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75.4 mm,最小为1.1 mm;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205.8 mm,占总量30.3%;10月降雨量最小,为7.0 mm,占总量1.01%。人工红松林林间穿透雨量为504.4 mm,占大气降雨总量74.43%;树干流水量为173.3 mm,占大气降雨总量25.57%,林分减少了降雨对地表面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