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11篇
  34篇
综合类   416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84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交设计法研究花生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石油醚为浸提剂,选择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淋洗时间3个因素,根据L9(34)正交设计表,用FOSS2050型脂肪测定仪对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粗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洗时间对花生粗脂肪含量测定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花生粗脂肪含量测定的最佳提取方案为浸提温度120℃、浸提时间80 min、淋洗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42.
越冬和产卵洄游期黄海鳀鱼对能量的利用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样品,分析越冬和产卵期间鳀鱼能量利用差异。结果显示,各个月份鳀鱼性腺指数(GSI)和腹腔含脂量等级呈负相关。越冬和产卵期间鱼体脂肪消耗速率有显著差异,纯鱼体脂肪消耗速率也有相似变化。摄食期间(3~5月)黄海鳀积累大量脂肪作为能量储备,产卵前期(5月)个别鳀鱼全鱼体脂肪含量超过40%,平均脂肪含量达15%,产卵过后平均脂肪含量水平下降了10%~11%。然而,越冬期间(11~1月)脂肪含量变化幅度很小。产卵期间(5~7月)全鱼体脂肪含最与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呈显著正相关。叉长和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也呈显著正相关。越冬期间全鱼体和纯龟体的同体物质(蛋白质)含量比产卵期间低1%-2%。各个月份全鱼体固体物质(蛋白质)含量比纯鱼体低1%左右。越冬期间各叉长组能量变化很小,而产卵期间月能量消耗则随叉长呈指数增长。能量损失主要是脂肪新陈代谢造成,而存储蛋白质主要用于性腺发育,并且在越冬和产卵期间全鱼体的蛋白质含量保持相对常量。  相似文献   
43.
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ell death-inducing DFFA-like effector c,CIDEC)与脂肪分化密切相关,具有促进脂肪沉积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绵羊(Ovis aries) CIDEC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绵羊主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持续饥饿与充足采食状态下阿勒泰羊尾脂CIDEC的差异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绵羊CIDEC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M199684),其中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CDS)全长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经预测CIDEC蛋白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IDEC仅在阿勒泰羊脂肪组织中表达,其中在尾脂中高丰度表达,而在肠系膜脂肪中表达丰度较低.经过持续4周的完全禁食后,CIDEC在阿勒泰羊尾脂组织中表达急剧下降,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充足采食状态(P<0.01).表明该基因在阿勒泰羊尾脂沉积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CIDEC基因在绵羊尾脂组织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4.
脂肪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参数,在大西洋鲑鱼片中的分布很不均匀。为寻找一种能替代脂肪化学检测的快速无损的方法,该研究应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测定大西洋鲑鱼片的脂肪含量分布。分别采用可见/短波近红外(400-1100 nm)和近红外(900-1700 nm)系统获取大西洋鲑鱼片样本的高光谱图像。提取样本图像的平均光谱并与其相应的脂肪含量化学值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建立相关性模型。为降低高光谱图像的共线性和冗余度,基于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分别在可见/短波近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区间提取16个(468,479,728,734,785,822,863,890,895,899,920,978,1005,1033,1040,1051 nm)和15个(975,995,1023,1047,1095,1124,1167,1210,1273,1316,1354,1368,1575,1632,1661 nm)特征波长,并分别建立PLSR和LS-SVM模型。特征波长模型的性能优于全波段模型,且近红外区间的特征波长PLSR模型为最优,预测决定系数(R2p)为0.92,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92%,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为3.50。最后,将最优模型用于预测高光谱图像上所有像素点的脂肪含量以展示样本上脂肪的分布。此外,还基于该技术对大西洋鲑整鱼片实现了脂肪分布可视化。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大西洋鲑鱼片脂肪的定量和分布可视化上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冷的水域,水温常年在0℃以下,许多生物在南大洋降温过程中走向灭绝,而南极鱼亚目鱼类在南大洋逐渐变冷过程中快速进化,成为冰冻海域最繁盛的脊椎动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极亚目鱼类基因组完成测序和分析,人们对这些鱼类在冰冻环境下生存和繁衍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本文从抗冻蛋白的起源、血液发生、抗过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外源性环核苷酸对动物体内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哈白兔为试验动物,通过注射外源注射环鸟苷酸、环腺苷酸及其等量混合物的腹腔注射液,研究了不同处理组4天内不同时间点动物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cGMP单独处理后,血脂含量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加了17.63%,而经过cAMP处理后的血脂含量有较小幅度的减小;cA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平均增加了1.79%,而cG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率超过了10%;经过cGMP,cAMP和混合处理后血蛋白平均增加率大约为5%左右。此外,cGMP对促进脂肪的合成代谢有明显作用,通过注射cGMP在10h内对血脂没有影响,10~21h对血脂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21h后血脂才保持一定的增加幅度;而cAMP对降解有较小作用,通过注射cAMP在45h以内对血脂有降解作用,而45~65h又转为合成作用,65h以后作用消失;注射CNT 6~21h时,糖异生作用促进了动物体内血糖含量的增加;注射CNT对血蛋白的作用不明显。这些主要代谢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应用CNT调控动物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长因子,能促进小鼠(Mus musculus)和人(Homo sapiens)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为了获得山羊(Capra hircus)FGF10基因序列,研究其组织表达特性,确定其在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分析FGF10mRNA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本研究以简州大耳羊(C.hircus)为实验动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FGF10基因,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山羊原代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FGF10在成年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将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山羊FGF10基因(GenBank登录号:KT899958)序列1 25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642 bp,编码213个氨基酸,与绵羊(Ovis aries)和牛(Bos taurus)的该基因同源性达100%,具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结构.FGF10 在山羊肺脏中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脾脏和脂肪中也存在较高水平的表达.FGF10 mRNA在成年羊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羔羊与育成羊(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GF10 mRNA表达量与山羊背最长肌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FGF10 mRNA在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在诱导分化后2d达到最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FGF10基因在山羊肌内脂肪沉积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全脂大豆对肉仔鸡内脏器官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生、熟全脂大豆和对照饲粮分7组饲喂出壳1日龄艾维菌(Arian )肉仔鸡,研究了生、熟全脂大豆对肉仔鸡内脏器官重量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生大豆饲粮肉仔鸡的胰腺相对重显著高于饲喂熟大豆和对照饲粮组(P<0.05),饲喂熟大豆与对照饲粮组间无显著差异。生大豆饲粮对胰腺生长短期影响显著。前期饲喂生大豆饲粮肉仔鸡大肠、小肠相对重显著高于饲喂熟大豆和对照饲粮组(P<0.05),后期无显著差异。饲喂生长大豆饲粮肉仔鸡腺胃、肌胃相对重在前、后期显著高于对照饲粮组(P<0.05)。生大豆饲粮组对鸡的小肠绒毛的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结合烹饪加工过程,分别测定了乐平花猪、丹麦长白及其杂种猪生肉、烹饪后肉和加工后肉的还原糖、游离性氨基酸、肌内脂肪和胆固醇等生化成分,目的在于探索地方品种猪食用品质的风味物质基础.结果发现:1.肌内脂肪含量与猪肉保水性能、烹饪加工损失和游离性氨基酸降解有极显著相关,并较大程度影响感官食用品质.因此认为:肌内脂肪是地方品种猪“肉香味美”的重要物质基础.2.乐平花猪生肉游离性氨基酸水平高,加工加热降解程度大.根据迈拉德反应的理论,推测游离性氨基酸作为一种水溶性风味前体物,可能对地方品种肉质特性的形成起一定作用.3.长白猪肉胆固醇和肌内脂肪含量较低于其他两品种.  相似文献   
50.
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80羽公七彩山鸡和120羽母七彩山鸡,并于10周龄屠宰测定其腹脂、腹脂率和颈部、胸部、腿部皮下脂肪重;用乙醚抽提法测定了腿肌、胸肌、肝脏的含脂率。结果表明:腹脂重、腹胀率与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而腹脂重、腹胀率、皮下脂肪重与腿肌、胸肌含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肝脏含脂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