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1篇 |
免费 | 664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1篇 |
农学 | 117篇 |
基础科学 | 428篇 |
309篇 | |
综合类 | 752篇 |
农作物 | 79篇 |
水产渔业 | 60篇 |
畜牧兽医 | 143篇 |
园艺 | 57篇 |
植物保护 | 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农药复配可扩大防治谱、降低单剂用药量和生产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开发能耗低、稳定性好的纳米乳剂,使农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剂型加工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效果,提高药效。【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两种杀虫杀螨剂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评价两个药剂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法进行复配农药最佳配比筛选,最后对配比与共毒系数进行数学模型方程拟合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在获得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低能乳化法加工成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纳米乳剂特性及基本要求,进行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质量控制指标检测;并通过接触角和黏附功的测定初步探究纳米乳剂的性能。【结果】药膜法测定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 h后LC_(50)分别为711.62、4.32 mg·L~(-1),共毒因子法测定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复配在质量比18﹕1和165﹕1之间具有增效作用,增效配比区间较宽,两者复配可行。共毒系数法结果表明,甲氰菊酯与丁氟螨酯的质量比为50﹕1时,共毒系数(CTC)最高,CTC=209.96。通过方程拟合,甲氰菊酯·丁氟螨酯配比与共毒系数的数学模型为y=-216.86x2+19201x-424807,R~2=0.864,理论最佳配比约为39﹕1(质量比),CTC=211.91,进一步通过共毒系数法对理论最佳配比验证得:甲氰菊酯﹕丁氟螨酯=39﹕1时,毒力回归方程为y=0.66x+3.8,r=0.9757,LC_(50)=60.96 mg·L~(-1),共毒系数(CTC)高达215.36。由以上结果可知理论最佳配比与实际最佳配比增效作用基本一致,说明筛选的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最佳配比具有实际可靠性。最终确定39﹕1(甲氰菊酯﹕丁氟螨酯质量比)为最佳配比进行纳米乳剂的研制。通过溶剂、乳化剂、水质的筛选,得到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配方为:甲氰菊酯7.8%,丁氟螨酯0.2%,溶剂10%(溶剂油S~(-1)50#﹕二甲苯=4﹕1),乳化剂9%—1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氧乙烯脂肪酸酯=2﹕3),丙三醇2%,水补足至100%。所研制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外观呈透明均相液体,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等指标均合格,稀释200倍呈淡蓝色均相透明液体且分散性良好。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与两种单剂相比接触角更小,黏附功大,纳米乳液雾滴与靶标结合得更加牢固,药液不容易从靶标上洒落,更有利于植物对药液的吸收,可提高药效。【结论】采用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与拟合方程相结合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其结果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二元复配剂的增效情况,对农药复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同时纳米乳剂的引入对于改善当前农药剂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究迷宫流道齿间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应用CFD流场和速度场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齿间角度分别为50°,60°,70°和80°时正齿型和斜齿型迷宫灌水器的流场和速度场随齿间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RNG k-ε模型和SST模型,标准k-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接近;正齿型和斜齿型迷宫灌水器通道内主要存在2处低速回流区,即齿型的左上侧低速回流区和右下侧低速回流区;相比于正齿型迷宫灌水器,斜齿型迷宫灌水器左上侧的低速区域较多,而右下侧的低速区域较少;随着齿间角度不断增加,灌水器内的流量不断增大,斜齿型迷宫灌水器内的流量增加受齿间角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正齿型迷宫灌水器的流量系数较大,但流态指数较小,齿间角度为70°的正齿型迷宫灌水器的流态指数在所有灌水器中最小,其水力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3.
为了分析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不同粒径砒砂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试验,得到了砒砂岩收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 mm(原状砒砂岩)试样在3次干湿循环后收缩变化最大;0.50~1.00 mm试样一直缓慢收缩沉积;0.25~0.50 mm和<0.25 mm试样在第3次循环后土体的密实度达到最强.在此基础上,利用直剪仪测定其抗剪强度.在相同的垂直荷载下,发现<2.00 mm试样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1~3次循环的过程中抗剪强度增加最大,之后小幅度增加;0.50~1.00 mm试样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0.25~0.50 mm和<0.25 mm试样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先略有降低,之后稍有增加并逐渐保持稳定.砒砂岩内摩擦角变化,<2.00 mm和0.50~1.00 mm粒径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递增;而0.25~0.50 mm和<0.25 mm粒径内摩擦角几乎不变化.黏聚力变化,<2.00 mm 和0.50~1.00 mm试样呈现出先增大逐渐平缓的趋势;0.25~0.50 mm和<0.25 mm试样呈现先减小随后小幅度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与Savonius风轮组合使用是改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起动性的重要方法,而二者的结合角度对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的起动性有很大影响.首先,设计了采用FX63-145和NACA0018翼型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和Savonius风轮,利用风洞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各自的起动性.然后,分别将Savonius风轮的最佳起动区域与两种直线翼垂直风力机的最差起动区域和最佳起动区域进行组合,测试了在这4种不同组合方式下的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的起动性.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对称翼型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将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的最佳起动区域与Savonius风轮的最佳起动区域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的起动性.而对于采用非对称翼型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两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95.
96.
为了探讨珍珠梅花挥发物对环境的影响,该文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珍珠梅花的挥发物种类和相对含量;采用不同浓度珍珠梅鲜花对小鼠进行处理,分析了珍珠梅花挥发物对小鼠旷场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梅鲜花的挥发物对小鼠探索性、兴奋性、运动性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挥发物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高浓度挥发物抑制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珍珠梅鲜花的挥发物中,含氮化合物含量高,如三甲胺、1,1-二甲基脲、烟碱醛等,这些物质可能是对小鼠的旷场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证型分布特点及其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POAG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VIP(维普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Wanfang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POAG证候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1篇,包括644例不同证型的患者,规范后的POAG证型11种,最常见的4种证型为:肝肾亏虚证(26.55%)、肝郁化火证(23.45%)、痰湿泛目证(18.94%)、肝郁气滞证(13.20%),与POAG相关的病位证素为肝,病性证素主要与阴虚、血虚、阳亢、气滞相关。结论 本研究初步反映了POAG常见证型、证候分布特点,并对其证素特点进行了概括,为临床POAG的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深松铲类耕作部件作用下天然草地扰动失效过程,采用草地耕作试验台搭载不同类型和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深松铲,在不同作业深度下,进行草地扰动失效试验,对草地土层失效过程、扰动情况、翻垡率、扰动系数、蓬松度,以及耕作部件的作业阻力和沟形面积比阻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深松铲可以打破天然草地形成的“地表干草+植物根茎+土壤”的“夹层式”复合土层结构,对草地土层造成扰动,但其作业效果受作业深度、结构参数以及“夹层式”复合土层结构的影响。深松铲作业后产生的地表翻垡率为5.67%~12.25%,扰动系数为63%~74%,蓬松度为38%~49%。综合所有的扰动失效特性参数,在所试验的深松铲耕作部件中,双翼倾角为150°的双翼形深松铲在草地深松作业时对草地地表扰动和土壤翻垡情况影响较小,对土壤的扰动系数较高,作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
Michihisa Iida Hiroshi NakashimaHiroki Tomiyama Toho OhTaku Nakamura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11,76(2):277-283
This paper reports the turning performance of an articulated vehicle in which applying direct yaw-moment control is applied to reduce the turning radius. In the proposed method, a braking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inner tires when the articulation angle reaches its maximum in turning, which generates a yaw-moment around the vehicle's centre of gravity. The yaw-moment allows the vehicle to turn in a small radiu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in tight turn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wheel loader on paved ground. The vehicle's turning radius, yaw rate and side-slip angle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data measured using two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and a fibre-optic gyro sensor. In addition, results of a sim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a test vehicle. The turning radius at a braking pressure of 4 MPa was at least 0.41 m smaller than that of 0 MPa.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results proved that generating a yaw-moment by applying one-sided braking forces during turning decreases the turning radius. 相似文献
100.
惠刚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4):1-8
森林经营是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原理就是道法自然,即遵从自然规律进行既定目标的森林结构调整。森林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生态系统将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分析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森林结构主要通过空间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大小多样性来表征,在很大程度上由相邻木的空间关系所决定。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在国内外关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林木竞争与优势度计算、物种多样性测度以及结构恢复重建与优化调整等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挖掘空间结构参数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对结构参数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是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研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把空间结构的3个方面作为统一整体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变化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的研究还将聚焦于变量的三维或二元分布,即变量的\"体\"、\"面\"研究,因其可视性将成为现在和未来林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