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66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44篇
  183篇
综合类   524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248篇
畜牧兽医   553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文简单介绍了NM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NMR技术在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的多肽、脂肽类抗菌物质结构鉴定中的运用概况,进一步阐述了NMR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在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的结构鉴定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5-aza—dC和TSA提高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作用是否有供体细胞特异性,实验选择皮肤成纤维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联合使用20nM(72h)5-aza—dc和50nM(12h)TSA处理供体细胞和重构胚,比较5-ttZa—dC+TSA对不同供体细胞来源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5-azaLdC+TSA处理后,极显著提高了3种供体细胞来源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囊胚发育率(P〈0.01)。虽然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得到的发育率稍高于皮肤成纤维细胞组,但各对照组之间以及各处理组之间的体外发育率没有明显差异,5-aza—dC和TSA对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没有供体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ABA对‘金二十世纪’梨果实成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内源ABA含量变化,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该梨果实中克隆得到了2个ABA关键合成酶(NCED)和1个关键降解酶(CYP707A)基因,分别命名为PpNCED1、PpNCED2和PpCYP707A1,并对其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果实成熟,果皮中ABA含量持续增加,果肉和种子中ABA含量于采收前10d达到峰值后下降。果皮和果肉中,PpNCED2表达量显著高于PpNCED1,且与AB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是果皮和果肉中ABA生物合成的主效基因。种子中,PpNCED1和PpNCED2表达量均很高,是种子中ABA生物合成的主效基因。果皮、果肉和种子中PpCYP707A1表达模式与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是ABA含量变化的主要负调控基因。综上,ABA可能调控‘金二十世纪’梨果实成熟进程,而ABA含量水平是由合成酶和降解酶基因共同调控的,且不同组织中ABA生物合成的主效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4.
胚胎移植方法和受体母猪因素对克隆猪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的胚胎移植技术体系,以提高克隆猪的生产效率。【方法】比较不同移植方法和不同受体母猪状况的胚胎移植分娩率和克隆猪的出生效率,利用体外发育能力相似的不同品种和发育阶段的克隆胚胎混合移植确定最佳的受体母猪发情同期时间。【结果】克隆胚胎经由输卵管伞移植比输卵管打孔移植具有更高的移植分娩率和克隆猪效率(2.2% 和0.4%,P<0.01),而胚胎移植后辅助人工授精会降低克隆效率(0.6% 和 2.2%,P<0.01)。利用经产母猪作为移植受体比青年猪受体具有更高的克隆效率(3.0%和0.8%,P<0.01)和平均窝产仔数((5.5±0.7)头和(2.7±0.3)头,P<0.05)。受体母猪发情时间比胚胎激活时间晚12-36 h组的克隆效率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晚0 h和早12-24 h 组的克隆效率(2.0%、0.5%和0%)。最佳的受体母猪发情时间为晚于克隆胚胎激活后24 h,克隆效率达3.0%。【结论】选择自然发情时间晚于克隆胚激活后24 h的经产母猪为受体,通过输卵管伞端移植胚胎,能够获得较高的克隆效率,是猪克隆胚胎移植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Roscovitine同期化供核细胞对食蟹猴—猪异种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为提高灵长类的核移植效率奠定基础.[方法]活体采集4岁雄性食蟹猴的耳组织,经组织块培养获得纯化的食蟹猴耳成纤维细胞,细胞经固定、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以不同同期化方法处理的食蟹猴耳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以体外成熟、去核的猪卵母细胞为受体细胞,利用电融合法构建食蟹猴—猪异种核移植胚胎,观察异种核移植重构胚胎的体外发育情况.[结果]以15 μmol/L Roscovitine处理食蟹猴耳成纤维细胞24、48、72 h获得的G0/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76.51%、89.69%和90.49%,其中处理48和72h的G0/G1期细胞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饥饿、接触抑制72 h同期化获得的G0/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91.12%和90.46%.Roscovitine同期化处理食蟹猴耳成纤维细胞48 h可有效提高食蟹猴—猪异种核移植重构胚胎的囊胚形成率(15.05%),显著高于血清饥饿同期化处理和接触抑制同期化处理的效果(P<0.05).[结论]Roscovitine可有效同期化食蟹猴耳成纤维细胞在G0/G1期,最终提高食蟹猴—猪异种核移植重构胚胎的囊胚形成率.  相似文献   
86.
在浙江临安玲珑山选取了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和雷竹林4种林分,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与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的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探讨林分类别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森林固碳和土壤碳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雷竹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且板栗林以粉黏粒结合态碳为主,其他林分土壤则以粗砂结合态碳为主;(2)13C NMR结果表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中烷基碳所占比例最大,而雷竹林和板栗林则是烷氧碳比例最大,表明人工经营措施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成分组成;(3)随着土壤颗粒变细,有机碳中烷基碳比例增加,烷氧碳比例减少,A/O-A值和疏水碳/亲水碳值逐渐增大,表明颗粒越细,其结合的有机碳结构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87.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在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产和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已成为目前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文章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在动物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分析了供体细胞类型、供体细胞动物年龄、供体细胞所处细胞周期、体外传代次数以及供体动物性别等因素对克隆动物效率的影响及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8.
猪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从屠宰母猪卵巢采得的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体(Oocyte-cumulus Cell Complex.OCC)在含PMSG的M199培养40~44小时,卵丘细胞大部分扩散(86.4%)。48.1%(142/295)的卵母细胞排出第一极体(PBI)。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与体外获能精子授精后30~70小时,80.5%(103/128)的卵母细胞受精并可在体外发育到2~8细胞甚至桑椹胚。本文还对裸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进行了研究,对体外受精卵的早期发育作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PMSG对诱导卵丘细胞扩散及卵母细胞的全面成熟有重要作用,在OCC中的卵母细胞成熟率高于裸卵母细胞体外授精后8~10小时将受精卵放入改良KRB液培养可使卵裂比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9.
室内试验,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4(?)8)个多角体/毫升。田间试验,喷施1.6×10~7多角体/毫升的病虫尸匀浆液,对豆天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在70%左右。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或银纹夜娥核型多角体病毒混用,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大豆害虫的总效果明显提高,虫口下降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90.
Nine of 10 mature blue fox vixens (Alopex lagopus) in spontaneous oestrus ovulated approximately 2 days after the preovulatory increase in luteinizing hormone (LH).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progesterone 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LH peak, whereas oestradiol-17 beta peaked 1 day previously. In the tenth vixen, an LH peak was not observed, and neither visible follicles nor corpora lutea were found in the ovaries 6 days after peak vagin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Eggs were ovulated as primary oocytes, but oocyte maturation was initiated within the day of ovulation (2 days after the LH peak). Within the next 2 days (3-4 days after the LH peak) the first polar body was extruded, and the cumulus mass was completely dissociated from the zona pellucida.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preovulatory LH peak and initiation of the final oocyte maturation is thus considerably longer in the blue fox than for example in the cow (48-72 h compared with 9-12 h). This suggest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events is somewhat different in the blue fo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