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66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44篇
  183篇
综合类   524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48篇
畜牧兽医   554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在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产和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已成为目前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文章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在动物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分析了供体细胞类型、供体细胞动物年龄、供体细胞所处细胞周期、体外传代次数以及供体动物性别等因素对克隆动物效率的影响及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2.
卵母细胞的化学去核是采用干扰染色体分离或纺锤体正常功能的化学试剂,使其所有染色质通过纺锤丝牢固结合,并借助极体排出的惯性将所有染色质全部带出胞外,达到去核目的。目前以化学去核处理的MⅡ期卵母细胞为受体,已获得克隆小鼠。然而,第一次减数分裂期的小鼠卵母细胞经化学去核后,进行核移植还未见报道。与传统的机械去核相比,该方法对卵母细胞无机械损伤,完全是极体的自然排放;同时细胞质及其中核重编程相关因子损失量小;而且高效、省时,程序简单,所得的卵胞质或许更适合于供体细胞核的重编程。剪取超排小鼠的卵巢,以注射器刺破有腔卵泡后获得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成熟培养5 h后去除卵丘细胞,挑选生发泡破裂的细胞顺序移入含脱羰秋水仙碱(DC,0.4μg/mL,2 h)和DC(0.4μg/L) 放线菌酮(CHX,50μg/mL)的M16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直到第一极体排出。去核卵胞质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用植物凝集素(PHA,200μg/mL)粘合后,转入电击槽;施加1个5 V/mm、3μs交流电脉冲和2个92 V/mm、70μs直流电脉冲进行电融合。3 h后,以SrCl2激活6h,于四孔培养皿中制作的“孔中孔”(well of well)体外培养重构胚。试验重复3次,共计698个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融合率和激活率分别为84.8%和93.6%;胚胎2-细胞发育率为24.7%,4-细胞率为6.74%;2-细胞期克隆胚移植假孕受体后,没有获得怀孕受体。试验分别以“血清饥饿”胎儿成纤维细胞、新鲜细胞和冷冻保存细胞为供体作核移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细胞的融合率(69.3%)与其余两组(80.6%和84.8%)呈显著差异(P<0.05);激活率、2-细胞和4-细胞发育率,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将化学去核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完全丢弃了传统核移植的显微操作及其繁琐程序,属手工克隆,它的成功将会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同时提高了核移植的生产力,最终提高核移植总效率。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无血清培养系统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力的影响,分别以0.3%牛血清蛋白(BSA)(mV)、1%聚乙烯醇(PVA)(mV)和1%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TS)(VV)代替成熟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以添加5?S的OM为对照组,对来源于屠宰场的卵巢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进行体外培养。成熟率PVA添加组(50.00%)显著低于FBS组(83.23%)(P<0.01)、BSA组(71.19%)和ITS组(76.79%),与FBS组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卵母细胞用离子霉素联合6-DMAP激活,在SOFaa中进行孤雌胚培养,BSA、PVA、ITS及FBS各组的卵裂率依次为61.90%、46.97%、79.07%和83.58%,囊胚率分别为25.00%、19.70%、55.81%和60.45%。结果表明:在OM基础培养液中添加BSA或PVA,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明显低于添加FBS,且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添加ITS,卵母细胞成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孤雌胚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表明以ITS代替FBS,可用于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相似文献   
44.
猪卵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体外成熟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时间段添加外源激素及不同基础培养液和血清有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实验包括(1)猪卵母细胞以TCM199+10%FBS+10IU/mL pregnant mo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10IU/mL human chorion gonadotrophin(hCG)+2.5IU/mL follicle stimulate hormone(FSH)为成熟培养液体外培养44h,前22h在培养液中加激素,后22h不加激素及前22h不加激素,后22h添加激素和添加激素连续培养44h;(2)以实验(1)中激素添加的方案在体外添加激素连续培养44h,对不同基础培养液(TCM199粉剂、TCM199原液和改良TCM199(mM199))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进行了研究;(3)以实验(2)中筛选出的mM199组为成熟培养液对比血清有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1)中3种激素添加不同时间段其成熟率分别为45.67%、45.29%和46.07%,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2)中,mM199组的成熟率(54.10%)高于TCM199粉剂组的成熟率(46.16%)及TCM199原液组的成熟率(47.14%),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3)中无血清组的成熟率(67.10%)高于有血清清组的成熟率(52.22%),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mM199+10IU/mL PMSG+10IU/mL hCG+2.5IU/mL FSH是一种适合于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培养液,体外成熟率达67.10%。  相似文献   
45.
田宏  张鹤山  熊军波  刘洋 《种子》2021,(1):34-39
为探究扁穗雀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响应,明确适宜的收获条件和时间,以扁穗雀麦"江夏"和"黔南"为试验材料,对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粒重、贮藏物质、酶活性和ATP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水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最大失水率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江夏"在花后第33~38天失水率最高,每天为4.94%,而"黔南"在...  相似文献   
46.
刘昕彤  王希 《农学学报》2023,13(1):66-72
为了更深入的对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进行研究,本研究归纳了PCNA的研究现状,总结了PCNA的结构特征和包括PCNA参与DNA复制、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在内的PCNA的功能特点。目前有关PCNA的研究以医学和动物体为主,有关植物PCNA研究的报道很少且相对落后,但已有文献指出,PCNA调控DNA复制,参与DNA复制以确保植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植物PCNA的功能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7.
48.
热风干燥过程中山药水分状态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药的水分赋存状态的变化,以襄阳道地山药为材料,分别在60、70、80、90、100 ℃条件下进行热风干燥,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差式量热扫描(DSC)技术,每隔15 min测定山药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60~90 ℃条件下,温度越高,干基含水率的降速越快。山药的T2弛豫图谱有3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随干燥进程的延续,各峰面积均明显减少,其中自由水所在峰的面积降幅最大,表明干燥过程中自由水散失最多,而且自由水逐渐向半结合水和结合水迁移,冷冻峰和解冻峰也随之变小。但在100 ℃下干燥时,样品可能因表面板结导致干基含水率、低场核磁吸收峰升高,冷冻和解冻峰面积增加。因此,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山药的热风干燥温度不宜高至100 ℃。  相似文献   
49.
河北省小麦及玉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年采自河北省10个县(市)的130株小麦丝核菌及采自6个县(市)的21株玉米丝核菌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对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菌株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为:PDA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水琼脂培养基。在pH值为4~9时丝核菌均能良好生长,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通过番红0.KOH染色观察发现1330株小麦分离菌株中有双核丝核菌122株,占93.85%,多核丝核菌8株。占6.15%;21株玉米分离菌株中双核丝核菌2株,占9.52%,多核丝核菌19株,占90.48%;选取典型的丝核菌菌株进行了盆栽小麦、玉米相互接种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菌株间致病力强弱存在明显差异,且丝核菌对原寄主的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50.
对福建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采集分离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致病过程和形态大小的观察、感染力测定以及小菜蛾和菜青虫对该病毒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直径为1.0~2.5μm,平均直径为1.65μm.以斜纹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虫为靶标害虫,对该病毒的感染力及杀虫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斜纹夜蛾幼虫感病死亡率随多角体浓度和虫龄而变化,在25℃下,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1×105.14PIBmL-1;浓度相同时,幼虫死亡速度随龄期增大而减慢;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致病死亡率为0.可见,此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毒力,且专化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