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34篇 |
免费 | 647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12篇 |
农学 | 306篇 |
基础科学 | 61篇 |
769篇 | |
综合类 | 2029篇 |
农作物 | 448篇 |
水产渔业 | 1323篇 |
畜牧兽医 | 990篇 |
园艺 | 130篇 |
植物保护 | 1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09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236篇 |
2019年 | 270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310篇 |
2016年 | 348篇 |
2015年 | 247篇 |
2014年 | 298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398篇 |
2011年 | 402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325篇 |
2008年 | 299篇 |
2007年 | 320篇 |
2006年 | 262篇 |
2005年 | 212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年限退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0年的流动沙丘、封育11年的沙丘(流动、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和封育20年的沙丘(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的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沙丘的固定和封育年限的增加,植被丰富度、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优势度逐渐减小。沙地退化植被恢复演替模式为:先锋植物沙蓬为主的一年生植物群落(流动沙丘阶段)→灌木差巴嘎蒿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阶段)→一、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的杂草群落(固定沙丘阶段)。在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存在递进性和渐变性;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草本逐渐增加,植物群落结构趋于复杂、草本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2.
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B组显著高于A、E组(P<0.05),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脂肪含量为7.71%时SGR最高;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饵料系数先降后升,B组显著低于A、D、E组(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B组最高;肝体比(HSI)随饲料脂肪含量增加而升高,A组显著低于C、D、E组(P<0.05);鱼体脂肪、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同HSI,体蛋白含量先升后降;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及总胆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降低趋势。经分析认为,鳡最适饲料脂肪含量为7.71%,含量过高使鳡生长缓慢,脂肪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3.
[目的]研究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根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采用平板稀释培养法测定群落组成;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生理群。[结果]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平均值分别为83.02和16.98mg/kg(土),较普通栽培稻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氮素生理群中氨化细茵〉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结论]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普通栽培稻相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4.
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5种等氮等能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0.069±0.005)g的凡纳滨对虾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维生素A醋酸酯为维生素A源,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0、18、365、4和72 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在养殖前4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P<0.05),提高其对饲料利用效率(P<0.05),而对对虾的成活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第11周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并不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成活率(P>0.05)。维生素A对对虾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对虾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A对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液红细胞数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A或过量添加(超过36 mg/kg)均导致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 5),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 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维生素A添加量与对虾增重率的变化关系,表明在试验前4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2 2.5 0 mg/kg;1 1周试验期间,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添加量为1 8 mg/kg;以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为5 9.5 1 mg/kg。 相似文献
155.
156.
安徽省竹类害虫发生危害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88~1995年对安徽省竹类害虫的调查,查明现阶段竹类害虫223种,其中轻微发生的202种,中等发生的12种,严重发生的9种.灾害性害虫竹织叶野螟、竹笋禾夜蛾、江苏泉蝇、一字竹象在毛竹上的发生率分别为41.34%、2.52%、3.50%、0.51%,平均虫口分别为2.58头*株-1、0.05头*株-1、0.47头*株-1、0.01头*株-1,在刚杂竹上的发生率分别为43.60%、29.25%、34.32%、4.03%,平均虫口分别为2.04头*株-1、0.84头*株-1、9.86头*株-1、0.30头*株-1.测算竹类害虫的危害损失,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7.
F.R. McKenzie J.L. Jacobs P. Riffkin G. Kearney 《African Journal of Range and Forage Science》2013,30(1-2):1-6
Abstract Effects of nitrogen (N) (0, 15, 30, 45 and 60 kg N ha?1) applied at five different times during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on the N fixation of Trifolium repens L. (white clover) in Lolium perenne L. (perennial ryegrass) / white clover pastures were examined (Experiment 1). Effects of applying different N fertilisers (e.g. urea and ammonium nitrate) at 45 kg N ha?1 in autumn, with and without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and sulphur (S) on N fixation were also tested (Experiment 2). In Experiment 1, percentage N derived from the atmosphere (percent Ndfa) by white clover varied between 87% and 91% in the period after (24 to 36 days) N application. Increasing rates of N and time of application did not influence percent Ndfa. The amount of N fixed by white clover ranged from 0.8 to 3.7 kg N ha?1 in the period after N application. Increasing rates of applied N produced a significant (P<0.05) linear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N fixed. In Experiment 2, percent Ndfa and amount of N fixed (1.9 to 4.1 kg N ha?1) were unaffected by different N fertilisers, with and without P, K and S, in the period after (37 days) fertiliser application. For both experiments, fertiliser N increased dry matter yield while having no effect on white clover composi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single applications of N during the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benefit pasture growth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white clover N fixation or clover composition. This finding, however, will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58.
洞庭湖环湖丘岗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洞庭湖环湖丘岗区4个生态系统为标准样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季节性变化。全部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1 298只、30类分别隶属于4门13纲29目。其中,蜱螨类、弹尾类、等翅目、膜翅目、鞘翅成虫和双翅幼虫为最重要类群。被调查的4个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针阔混交林>茶林>竹林>阔叶林,类群数变化趋势是:竹林=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4个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随土层加深动物个体数及类群数递减的规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以冬季、春季最丰富,夏季最少,季节变化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9.
以不同海拔高度下的不同年龄人工栽培高山红景天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化学成分以及各性状的比较研究 ,为人工栽培高山红景天的适宜采收年龄和海拔高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0.
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豆油、鱼油为脂肪源,配制9种不同蛋白能量水平的饲料,蛋白质3个水平(38%、43%、49%),每个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梯度(6%、10%、14%),其蛋白能量比为19.3~27.4mg/kJ。卵形鲳鲹初始质量为(25.02±0.16)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网箱(1.5 m×1.0 m×2.0m)放养卵形鲳鲹苗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卵形鲳鲹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投喂含43%或49%蛋白质、6%脂肪饲料的卵形鲳鲹表现出较好的特定生长率。饲料中不同的脂肪水平未表现出蛋白质节约效应,较高的脂肪水平反而抑制了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卵形鲳鲹鱼体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随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最适蛋白质、脂肪水平和蛋白能量比分别为43%、6%和24.4 mg/kJ。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