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85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0篇
  503篇
综合类   469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255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以棉花幼苗下胚轴和茎尖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合成抑制剂,观察棉花下胚轴生根及愈伤组织的形成率以及对茎尖分化的影响,探究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对棉花脱分化及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显著地促进愈伤组织的生成,加快生根,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愈伤组织POD及SOD的活性。当茉莉酸合成抑制剂浓度为0.075 mg·L~(-1)时,对生根及愈伤组织形成方面作用效果最显著。而在茎尖培养过程中,2.0 mg·L~(-1)的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在棉花茎尖培养初期对分生组织分化起显著促进作用,棉花生长量最大,植株SOD酶和POD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62.
Phenolic compounds and carotenoids are potential inhibitors of cytochrome P450s. Sixteen known compounds, phenolic compounds and carotenoids from seaweed were examined for potential inhibitory capacity against CYP1A2 and CYP3A4 in silico and in vitro. Morin, quercetin, and fucoxanthin inhibite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CYP1A2 and CYP3A4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IC50 values of morin, quercetin, and fucoxanthin were 41.8, 22.5, and 30.3 μM for CYP1A2 and 86.6, 16.1, and 24.4 μM for CYP3A4, respectively. Siphonaxanthin and hesperidin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CYP1A2, but they slightly inhibited CYP3A4 activity at high concentrations. In silico modeling of CYP’s binding site revealed that the potential inhibitors bound in the cavity located above the distal surface of the heme prosthetic group through the 2a or 2f channel of CYPs.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pproach for quickly predicting CYP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shows the potential interactions of compounds and CYPs through in silico modeling.  相似文献   
63.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硝化抑制剂剂型及剂量并应用于枸杞园土壤,研究其对枸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供试硝化抑制剂为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共设17个处理:未添加硝化抑制剂(CK),添加Nitrapyrin(纯氮量的0.1%、0.2%、0.3%、0.4%、0.5%、0.6%),添加DMPP(纯氮量的0.5%、1.0%、1.5%和2.0%),添加DCD(纯氮量的1.0%、2.0%、3.0%、3.5%、4.0%和5.0%)。结果表明:在砂土的培养中,三者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DMPP≥Nitrapyrin>DCD;DMPP和Nitrapyrin的硝化抑制率分别为71.90%~75.17%和4.83%~77.28%。但由于DMPP的价格(240~360元·kg-1)及用量均高于Nitrapyrin(155元·kg-1),故选择纯氮量0.5%的Nitrapyrin应用于大田试验。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为SF100,SFN100、SFN80及SFN60处理是在SF100处理基础上分别减少0%、40%、60%的枸杞专用肥同时添加纯氮量为0.5%浓度的Nitrapyrin。结果表明:田间试验中施用Nitrapyrin处理的产量较SF100处理分别提高了6.67%,5.80%及3.52%,同时与SF100处理相比,SFN100处理的多糖及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6.22%及8.67%。综合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浓度为纯氮量0.5%的Nitrapyrin为最佳处理。在大田试验中施用Nitrapyrin同时减少枸杞专用肥的用量,枸杞产量及效益均有所提高,且蛋白质及多糖含量有显著增加。因此,可初步认为硝化抑制剂的施用对枸杞的种植有“减肥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25、0.050、0.075、0.100 g·mL-1)的种皮和胚乳水浸提液对白菜、小麦和绿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紫斑牡丹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同一质量浓度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种皮浸提液;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小麦和绿豆;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和鲜质量;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随着种皮浸提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受体植物幼苗SOD、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CAT活性持续下降;加入胚乳浸提液后,受体植物幼苗的CAT、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SOD活性则依然随着胚乳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结果可知,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浸提液中均含有能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并且能够影响受体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5.
在室内以不同生测方法测定了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活性主要是触杀作用;噻嗪酮也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但难以由叶片渗透转移到叶鞘部位起杀虫作用。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叶蝉散和甲胺磷,以每亩2.5~5克有效成份的剂量在褐飞虱大发生代前一代的若虫中期施用,既有效控制了当代飞虱,又压低了大发生代飞虱的数量。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稻田蜘蛛的数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6.
在小试好氧上流式污泥床(AUSB)反应器中,实现了由厌氧颗粒污泥到好氧硝化污泥再到亚硝化颗粒污泥的转化,AUSB反应器的亚硝化率稳定在90%以上.利用FISH、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考察了AUSB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中硝化菌群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呈层状结构,氨氧化细菌(AOB)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表层,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多分布在内层,颗粒内核则无活性细胞;随反应器氨氮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AOB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当NH3-N负荷分别为0、0.4、1、  相似文献   
67.
采用二维电泳技术对硝酸银诱导的大豆子叶微粒体膜蛋白进行分离,利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仅存在于诱导样品而不存在于对照样品中的蛋白质点进行氨基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期研究硝酸银处理对大豆子叶微粒体蛋白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硝酸银可以诱导大豆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的产生,在诱导处理的子叶中大量存在其成熟形式,也存在其5 kDa小亚基,小亚基含有“GIGTIISSPER”和“FIAEGNPLR”氨基酸序列。该研究结果为SKTI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为其分离纯化提供了简便途径,从而有利于对其更多性质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尿素在草甸褐土中分解转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好气培养法对20℃和35℃两种培养温度下,尿素和尿素混施DCD在草甸褐土中的氮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甸褐土的尿酶活性与硝化活力均较强,尿素施入土壤后即迅速水解,2d时已水解19.99%~85.02%,d水解90%以上。转化生成的NH^+4-N,很快进行硝化作用,生成NO^-3-N并在土壤中积累。土壤氮的矿化随培养温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表明在温度较高、作物吸收能力弱的多雨季节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在福建农业大学种番鸭场进行.用了3种处理方法;(1)以外源激素分别用浸泡、涂种和喷雾的方法处理番鸭受精蛋;(2)用精氨酸溶液(5.0、2.5mgL-1),睾丸组织匀浆及芳香化酶抑制剂(5.0、2.5mgL-1)作为性控液分别灌注母鸭产道和稀释公鸭精液;(3)用芳香化酶抑制剂(5.0、2.5mgL-1)涂抹种蛋.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法可使胚胎性别分化发生倾向性改变,其中已烯雌酚处理组明显提高雌性比例(P<0.05),3种处理方法的雌性百分比分别为:(75.8±3.5)%、(79.3±3.5)%和(75.5±1.8)%;其他几种激素处理效果不明显(P>0.05).用性控液灌注母鸭产道和稀释精液,其中精氨酸组雄性百分比略有提高,分别为(58.2±1.5)%和(59.2±1.1)%;而睾丸组织匀浆组却使雌雏增多,雌性百分比分别为(56.7±2.1)%和(56.3±3.8)%,但二者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组极显著提高雄性比例(P<0.01),各处理组雄性百分比分别为(75.4±7.4)%和(84.4±1.5)%,比对照组(49.7±3.5)%分别提高25.7%和34.7%,也明?  相似文献   
70.
珠美海棠试管苗玻璃化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该文研究了试验因子与珠美海棠(Maluszumi)玻璃苗发生的关系,并利用呼吸抑制剂探索了玻璃苗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玻璃苗产生与多种因子有关.当光呼吸途径和磷酸戍糖呼吸途径(HMP)被抑制时,玻璃苗显著增加,初步认为是植物体内的呼吸代谢途径受阻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