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9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1829篇
林业   2617篇
农学   1679篇
基础科学   1055篇
  2583篇
综合类   9112篇
农作物   1350篇
水产渔业   599篇
畜牧兽医   1925篇
园艺   691篇
植物保护   1155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877篇
  2021年   900篇
  2020年   859篇
  2019年   1012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996篇
  2016年   1201篇
  2015年   1002篇
  2014年   1313篇
  2013年   1193篇
  2012年   1685篇
  2011年   1582篇
  2010年   1257篇
  2009年   1209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短穗兔耳草的克隆生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周华坤  赵亮  赵新全  韩发  古松  周立 《草业科学》2006,23(12):60-64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高寒草甸匍匐茎植物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无性系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短穗兔耳草最多,占60.47%,匍匐茎有4条的短穗兔耳草只占6.98%。在牧草生长盛期,短穗兔耳草无性系的基株高度4.03 cm,根长为9.11 cm,叶数为7.98;分株高度0.85 cm,根长2.73 cm,叶数为3.08;匍匐茎的茎生叶数为12.54,长度为15.14 cm,匍匐茎比节间重为2.18 mg/cm,粗度为0.97 mm,不同构件的干质量呈现出基株>匍匐茎>分株>茎生叶的规律。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短穗兔耳萆无性系的基株根长逐渐增加,用于克隆繁殖的能量投资也有增加的趋势,其他参数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山东小尾寒羊的研究概况 ,主要内容包括该品种的繁殖性能、屠宰性能、杂交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山东小尾寒羊的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53.
宋娅丽  王克勤 《草地学报》2018,26(4):971-977
修剪高度的差异会影响冷季型草坪草的生长,探究合理的修剪高度可为草坪草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测定两年生长季(2012年和2013年)草地早熟禾(8年生)草坪的外观质量(TQ)、地上部分生物量(AB)、光合作用(Pn)、总呼吸作用(Rtotal)和碳水化合物(TNC)等指标,探讨了修剪高度对冷季型草坪草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大气温度高于23~24℃时,不同修剪高度7.6 cm (高修剪高度,HM)和3.8 cm (低修剪高度,LM)下的早熟禾TQ、AB和Pn均降低,与HM相比,在LM下下降更显著。在7—9月的高温条件下,早熟禾地上部分、根系和土壤R高于Pn;但在美国新泽西州较冷的季节(5—6月) Pn高于R。研究表明,较低的修剪高度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降低了草坪草Pn,季节性温度变化下可以通过改变修剪高度影响成熟草坪草的生长,从而缓解高温对草坪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4.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根系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动态特征能够反映人工草地植物利用土壤资源的效率和群落恢复演替的程度.本研究以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5、6、9和13年)人工草地植物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根管"技术,连续两个生长季(2015年5-9月和2016年5-9月)探究了4个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根系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丰富度在建植5~9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群体遗传学角度对西镇牛的毛色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其毛色遗传由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支配,毛色以红黄为主,混有晕毛、有色皮斑、胁及四肢内淡化、黑色背线及黑缟纹等杂色,黑色及白斑在群体中分布频率极低。估测的各位点基因型频率误差小、可靠性高,其毛色分布规律可以做为西镇牛品种特征的遗传标记。同时确认西镇牛毛色形成与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猪支原体肺炎是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肺疾病类型,该病具有高度接触性、慢性传染性等特点,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扩散至整个生猪群体范围,对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害。且在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中,该病经常与圆环病毒及其他病原体进行混合感染,进一步加深生猪病情,对生猪养殖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人员在生猪养殖中务必要加强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视程度,积极了解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发生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猪支原体肺炎发生。该文主要论述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特点、临床症状以及诊断防治。  相似文献   
57.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许多豆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害虫,不但直接取食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豌豆蚜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模式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多样的生殖方式、表型可塑性以及与细菌复杂的共生关系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众多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文全面总结了豌豆蚜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豌豆蚜的多型现象和内共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研究豌豆蚜在全球气候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下生物生态学特性演变规律的必要性,加强其生态适应性及多型现象等遗传机制研究,以期为建立该虫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对发酵黄芪样品中分离的1株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在10℃~60℃环境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40℃。pH5.0~8.0培养基均适宜菌株生长,其中最适pH为6.0。在37℃环境200r/min振荡培养的生长曲线在0~4h为延迟期,4h~12h为对数期,12h~24h为稳定期,24h以后为衰亡期。细菌37℃培养32h开始产生芽胞,在培养72h时芽胞形成率达到80.67%。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且安全性良好。该菌株适应性强,生长条件较为宽松,这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Vero细胞接种感染CPIV阳性犬肺脏组织,盲传4代,收集72 h病毒液进行RT-PCR鉴定、电镜观察、血凝试验、热敏性试验、紫外照射试验及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同时扩增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试验成功从出现咳嗽、流鼻涕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病犬肺脏中分离出1株CPIV,命名为CPIV-BJ01;RT-PCR扩增结果发现,在534 bp处有特异性目的条带。病毒电镜观察发现,其超微结构呈圆形、有囊膜、直径在80~200 nm之间;血凝试验显示,病毒在4和37℃均能凝集1%猪红细胞,与报道的CPIV血凝特性一致;病毒对热敏感,长时间高温下病毒毒价会随之下降;紫外照射可使病毒在短时间内对细胞的感染性急剧下降。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在12~48 h病毒高速增殖,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滴度急剧上升,之后趋于稳定。CPIV N基因序列与19株有代表性的副流感病毒N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CPIV-BJ01与PIV5 1168-1(登录号:KC237064.1)和PIV5 ZJQ 221(登录号:KX100034.1)位于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0.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V) and sublingual (SL) buprenorphine in horses,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ampling site on plasma concentrations after SL administration.Study designRandomized crossover experiment; prospective study.AnimalsEleven healthy adult horses between 6 and 20 years of age and weighing 487–592 kg.MethodsIn the first phase; buprenorphine was administered as a single IV or SL dose (0.006 mg kg?1) and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for each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using a noncompartmental model. In the second phase; the jugular and lateral thoracic veins were catheterized for simultaneous venous blood sampling, following a dose of 0.006 mg kg?1 SL buprenorphine. For both phases, plasma buprenorphin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 At each sampling period, horses were assessed for behavioral excitement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ResultsFollowing IV administration, buprenorphine mean ± SD half-life was 5.79 ± 1.09 hours. Systemic clearance (Cl) following IV administration was 6.13 ± 0.86 mL kg?1 minute?1 and volume of distribution at steady-state was 3.16 ± 0.65 L kg?1. Following IV administration, horses showed signs of excitement. Gastrointestinal sounds were decreased following both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however, none of the horses exhibited signs of coli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plasma buprenorphine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in the jugular vein versus the lateral thoracic vein following phase 2, thus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following SL buprenorphine are not reported.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Buprenorphine has a long plasma half-life and results in plasma concentration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analgesia in other species for up to 4 hours following IV administration of this dose in horses. While buprenorphine is absorbed into the circulation following SL administration, jugular venous sampling gave a false measurement of the quantity absorbed and should not be used to study the uptake from SL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