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9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1373篇
林业   659篇
农学   1112篇
基础科学   583篇
  1376篇
综合类   4680篇
农作物   708篇
水产渔业   505篇
畜牧兽医   1464篇
园艺   684篇
植物保护   58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64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针对高分六号影像数据面向植被类型、特别是湿地植被信息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进行研究,为高分六号数据在湿地资源监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高分六号影像数据,结合当地植被特点,开展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中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从影像信息特征、最佳指数因子以及光谱特征曲线和地物可分性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基于GF6/WFV数据的三江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样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信息提取,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 波段组合4(R)-5(G)-1(B)识别植被类型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9.15%,Kappa系数为0.8463。 结论 波段组合4(R)-5(G)-1(B)为三江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本研究可为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区的退耕还湿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郑鑫禹  张峻铭  谢骏  王广军  田晶晶  刘利平  罗敏意  郁二蒙 《水产学报》2023,29(6):069610-1-069610-15
为探究高浓度蚕豆水提取物、维生素C和E (VC/VE)提升草鱼肌肉品质(质构特性等)的效果,实验以普通配合饲料为对照,30%蚕豆水提取物、30%蚕豆水提取物+VC/VE (400 mg/kg VC + 200 mg/kg VE)、蚕豆配合饲料为处理组,分别饲喂 (250±20) g草鱼120 d。在40、80和120 d 3个时间点测定草鱼的肌肉和肠道中活性氧 (ROS)含量及ROS消除和生成相关酶活性、肌肉细胞中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在120 d时分析草鱼的生长特性和肌肉及肠道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与蚕豆组相比,30%蚕豆水提取物和30%蚕豆水提取物+VC/VE两组草鱼的生长增加、饲料系数和腹腔脂肪水平显著下降,但蚕豆水提取物+VC/VE组草鱼肌肉质构特性高于30%蚕豆水提取物组。30%蚕豆水提取物和30%蚕豆水提取物+VC/VE两组草鱼肌肉和肠道的活性氧含量较蚕豆组显著下降、活性氧生成相关酶活性下降、消除相关酶活性上升。显微结构观察显示,30%蚕豆水提取物组和蚕豆水提取物+VC/VE组的草鱼肌纤维密度增高、直径降低,肠道损伤程度较蚕豆组明显下降。研究表明,在饲料中同时添加一定量的蚕豆水提取物和VC/VE可有效提升草鱼肌肉质构,在淡水鱼品质改良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究土壤质地类型和砂沟结构参数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砂沟集雨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HYDRUS-2D/3D软件,建立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利用室内试验验证模拟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入渗过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变化过程。 [结果]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且一致性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带状砂沟模式下不同时刻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数值;均质土壤填充带状砂沟存在明显的增渗效应。原土质地、砂沟距、砂沟宽和砂沟深均对增渗率有较大影响,增渗率随原土饱和导水率和砂沟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砂沟宽和砂沟深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湿润锋轮廓呈下低上高的U形,随时间的延长,U形侧边湿润锋逐渐靠近砂沟交汇面,顶部平台逐渐消失;原土质地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较大,湿润体随原土饱和导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砂沟深对湿润锋的形态和分布影响较大,随砂沟深度的增大,U字体型垂向拉伸,左侧湿润深度显著增大,右侧湿润深度变化微弱;砂土质地、砂沟距和砂沟宽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较小。[结论] 带状砂沟土体构型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土壤质地类型和砂沟结构参数对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4.
以家蚕(Bombyx mori L.)为研究对象,定期解剖蚕蛹并对30个不同个体鳞翅各特征参数进行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家蚕蛹内发育期为12 15 d,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翅呈现出不同发育特征。其中前翅呈三角形,周长平均值为22.243 mm;面积平均值为28.305 mm2,主翅脉共9条,长度在3 8 mm之间。后翅为扇形,周长均值为16.571 mm,面积均值为19.936 mm2,主翅脉长度在2 6 mm之间。蛹内时期与羽化展开后的鳞翅在周长与面积上均存在较大变化,其中前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1.9倍,面积为3.1倍;后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2.1倍,面积为3.8倍。家蚕鳞翅通过羽化获得了更大比表面积,翅脉分布位置没有变化,但长度为蛹期2.1倍。本研究通过动态跟踪家蚕鳞翅发育过程,记录家蚕成虫羽化展开过程,为研究昆虫鳞翅仿生功能、探索新型空间展开结构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5.
Aux/IAA基因家族在植物茎尖发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豆Aux/IAA基因家族在大豆茎尖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本文以拟南芥Aux/IAA基因家族蛋白序列为参照鉴定了大豆全基因组Aux/IAA家族基因,包括63个成员;然后以拟南芥、鹰嘴豆和大豆的Aux/IAA家族为研究对象,比对这些基因全长氨基酸序列并构建进化树...  相似文献   
66.
将同一饲料样品按4分法缩分为3份,1份按GB/T6432-94制备样品,另2份过20目和40目筛片粉碎制备样品,按姜懋武提出的改进方法测定粗蛋白(CP),研究样品的粉碎粒度对CP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粉碎粒度制备样品测定的CP结果,不同饲料样品间没有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在测定的11个样品中,只有3个样品(仔猪前期颗粒料、生长育肥猪浓缩料和肉用仔鸡后期颗粒料)的CP测定值不受粉碎粒度变化的影响(P〉0.05),其他8个样品的CP测定值均受饲料粉碎粒度的影响(P〈0.05或P〈0.01),但不同品种间表现的规律不尽相同。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籽实类饲料原料,除玉米20目和40目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不同粉碎粒度间均表现出差异极显著。饼粕类饲料原料中,豆粕与棉粕60目组极显著高于20目和40目组,20目和40目组间差异不显著;花生粕与菜粕20目组显著高于40目和60目组。肉用仔鸡后期浓缩料40目和60目极显著高于20目,40目和60目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7.
袁华  姜奇 《林业建设》2010,(2):33-37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宗地信息的网络共享与管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昆明市宜良县林权制度改革宗地数据为例,基于ASP+HTML+Microsoft SQL Server,采用B/S结构设计实现了宗地数据的网络共享与管理。ASP开发简单而且直观,开发过程易于HTML集成。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让不同用户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宗地信息,以及对数据进行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68.
油松幼枝 (松笔头)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辽宁产油松幼枝(松笔头)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了25个化学万分,挥发油得率约为2.1%。  相似文献   
69.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 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相似文献   
70.
从‘日本晴’水稻T-DNA突变体库中挑选出的2 576个株系,首先利用撒施法进行了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多数为高感材料,抗病及中抗株系共有36个,中感株系有180个。再利用牙签嵌入法对初筛选出的发病中感以下的216个株系进行进一步抗性鉴定,发现18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并在温室中利用微室法对这18个株系进行了进一步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株系间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其中14个株系抗性与野生亲本‘日本晴’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