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5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496篇
林业   708篇
农学   589篇
基础科学   146篇
  572篇
综合类   2056篇
农作物   342篇
水产渔业   505篇
畜牧兽医   1365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ative strain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and Sinorhizobium in effective crop production during reclamation of coal‐mine spoil banks. Two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spoil‐bank clay with a low dose of organic amendmen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microbial inoculation improves growth and utility qualities of two cultivars of Linum usitatissimum L. (oil and fiber flax). Inoculation with two native AMF isolates (Glomus mosseae, G. intraradices, and their mixt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owth and shoot phosphorus (P) concentration of both flax cultivars. Inoculated fiber flax plants produced fivefold more fibers than the uninoculated ones. In oil flax, mycorrhizal inoculation significantly but quantitatively to a minor degree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seed oil. A mixture of five native Sinorhizobium sp. strains supported growth and P uptake of oil flax only in the absence of AMF. However, 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bacter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s compared to AMF. No synergic action of Sinorhizobium strains and AMF was observed,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ere often even antagonistic. Inoculation with AM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opulation density of Sinorhizobium in the soi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careful selection of suitable bacterial strains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effective AMF combinations and maximize flax‐growth support.  相似文献   
92.
七台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地利用驱动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煤矿区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区域,该文主要研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调控原理。以2000—201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ERDAS软件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分类,研究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及特征,结合七台河市煤矿区社会经济情况,确定影响景观格局因子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林草地、未利用地减少,耕地、矿业用地增加,动态变化度较大成为该时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特征。第一产业总产值、人口数量是决定耕地的主要因子,林草地、矿业用地与第一、二产业产值及最终消费等经济驱动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市政府的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整治和恢复措施使矿业用地增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93.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侵蚀和石漠化严重影响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防治该地区的土壤侵蚀,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通过布设经济林地(梨树)、水保林地(香樟、柏树)、坡耕地(农作物)和裸地(对照)5种径流小区,对该地区不同地类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度为13°的坡耕地和经济林地减流减沙效果显著,产流量分别减少了47.5%和25.8%,产沙量分别减少了78.5%和58.9%,香樟、柏树减流效果不明显,但产沙量分别减少了44.7%和79.3%;坡度为18°时,经济林地(梨树)、水保林地(香障)、水保林地(柏树)、坡耕地(农作物)4种地类的产流量减少45.8%,4.9%,3.8%,16.6%,产沙量分别减少了91.3%,81.1%,77.4%,61.6%。25°的坡耕地产沙量是对照的8.9倍,土壤侵蚀量大幅度增加。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P)、最大30min雨强(I30)和坡度(s)均呈幂函数关系,产沙量与产流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4.
以临朐县石灰岩山地山坡上部营造的5种侧柏林造林密度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侧柏林枯枝落叶层蓄积量、灌草植被生物量、土壤物理性状、渗透速率、土壤侵蚀量等保土功能指标。结果表明:(1)5种密度侧柏林的枯枝落叶层蓄积量造林密度最大的枯枝落叶层蓄积量最多,造林密度最小的枯枝落叶层蓄积量最少,林下灌草植被盖度和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密度为1 667株/hm2的侧柏林枯枝落叶量、灌木生物量和草本植物生物量总和最多,其次为2 500,1 111,5 000株/hm2的,最少的为833株/hm2。枯落物腐烂分解后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特别是增加非毛管孔隙度,促进水分下渗。(2)5种密度侧柏林与对照相比减少的土壤侵蚀量以密度为1 667株/hm2的最大,为61.466t/hm2,其次是2 500株/hm2的,为61.092t/hm2,1 111株/hm2的为58.712t/hm2,最小的是5 000株/hm2和833株/hm2的,分别为56.664,55.2t/hm2。(3)通过对5种密度侧柏林的林分郁闭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枯落物蓄积量、土壤渗透速率、灌草生物量、灌草盖度、与对照相比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等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均存在显著差异,按各项保土指标得分相加得出保土效益,计算结果显示,5种密度的侧柏林保土效益大小依次排序为:1 667株/hm2>2 500株/hm2>1 111株/hm2>833株/hm2>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5.
为解决苎麻纤维剥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等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大型苎麻剥麻机。采用横向喂入、连续分段加工剥麻原理,设计出样机并进行了剥麻试验和麻样质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剥麻工效为131 kg/h,鲜茎出麻率4.15%,达到样机设计指标要求。剥麻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苎麻含杂麻1.09%,苎麻含胶率23.28%,苎麻束纤维断裂强度为4.59 CN/dtex,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大型苎麻剥制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重金属Cd含量为二级水平的4类土壤(红壤、 潮土、 土、 黑土)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再生水灌溉与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pH、 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再生水灌溉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土壤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 1)红壤、 潮土、 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增加显著,分别增加9.09%、 16.08%、 9.92%,黑土上增加不显著; 2)小白菜Cd含量在红壤上显著降低,由对照的0.29 mg/kg降低到0.22 mg/kg,在黑土上比对照增加了18.75%,在潮土和土上影响不大; 3)有效态Cd含量在红壤没有变化,但在潮土、 土、 黑土上增加显著; 4) 4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 5)潮土、 土、 黑土的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7.
The growth and essential oil (EO) production of parsley were evaluated in response to salinity and nutrient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in a soilless culture. Parsley plants that were 60 days old were potted in a coconut fiber and peat moss medium and were treated with four different nutrient solutions, including T1, T2, T3 and T4. The T1 nutrient solution was the standard, the T2 and T3 solutions contained incremental ma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ith a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of up to 2.2 and 3.2 dS m?1, respectively, and the T4 solution was the same as T2 but with sodium chloride (NaCl) and an incremental ma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 with an EC of 3.2 dS m?1. Next, these plants were grown for 90 days in a greenhouse with natural daylight in Nador, Morocco. Shoot and root growth significa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C. However, the salinity that resulted from the addition of NaCl did not affect plant growth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s. The optimum obtained growth and EO production were 1.2 and 2.2 dS m?1, respectively. Consequently, the optimum EC value (based on the EO production) of parsley in the soilless culture was 1.2–2.2 dS m?1.  相似文献   
98.
重庆市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饱和导水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饱对导水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定水头法测定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饱和导水率,并运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与土壤物理因子和有机质的关系,以及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结果]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饱和导水率均高于荒地,其顺序为:林地农地草地,林地中天然林饱和导水率大于人工林;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负指数递减规律;饱和导水率与容重呈幂函数关系,与孔隙度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对饱和导水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论]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是容重、有机质、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其次,土壤机械组成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
3,5,6-三氯-2-吡啶醇(TCP)的化学结构稳定、水溶性高、运移能力强,对水体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在有机质含量低、大孔隙度高、导水性好的紫色土地区,风险更加显著。为研究TCP在紫色中的迁移规律,该研究依据紫色土的典型耕作类型,在中国科学院盐亭国家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采集3组土样(小麦-玉米轮作的坡地、水稻-油菜轮作的水旱农田和萝卜-白菜套种的菜地),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紫色土对TCP的吸附特征,并采用稳定流场饱和均质土柱的易混合置换试验研究TCP的动态迁移过程,最后对其迁移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紫色土对TCP的吸附特征呈线性,在坡地、水旱农田和菜地中的吸附系数分别为1.94、1.22和1.02 L/kg,且黏土含量和矿物组成是主要影响因子;TCP的出流平衡浓度分别为初始浓度的77%(坡地)、84%(水旱农田)和92%(菜地),相应的平衡时刻分别为2.88PV、4PV和6.5PV,表明TCP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较高;用非平衡两点对流弥散模型模拟TCP在3种耕作条件下迁移,表明TCP以瞬时吸附为主,其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分形系数在坡地、水旱农田和菜地中依次减小,但一阶动力学常数依次增大。研究结果为探索TCP在紫色土壤中的迁移机制和预测防止TCP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量化土壤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模型、精准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控制环境问题,本文把传统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结合起来,研究了中国西北部额济纳旗(1480 km~2)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氮的时空变化。于2011年与2015年从49个样点采集了98个0~15 cm土壤样品,测量了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比较了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明显受植被覆盖类型影响;土壤全氮平均值变幅为0.259~0.904 g kg~(-1),胡杨林地土壤全氮含量柽柳地土壤全氮含量梭梭地土壤全氮含量;2011年与2015年同一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2011年胡杨林地、柽柳地、梭梭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45.185 mg kg~(-1)、76.95mg kg~(-1)、39.335 mg kg~(-1),2015年胡杨林地、柽柳地、梭梭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2.259 mg kg~(-1)、21.546 mg kg~(-1)、14.554 mg kg~(-1);胡杨林地和柽柳地土壤全氮呈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梭梭地土壤全氮呈强空间相关性;植被覆盖类型明显影响着植被中氮的转移、转化和吸收;研究区土壤氮素含量呈现剧烈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