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55篇
  151篇
综合类   48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5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和两个氮水平[0(N0)和120 kg·hm-2(N1)],共计8个处理,通过微根管根系监测0~60 cm的土层细根周转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P1、P2处理显著大于P0处理(P<0.05),在相同施磷条件下,N1处理显著大于N0处理。在不同土层中,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现存量在0~30 cm土层中呈先增...  相似文献   
32.
通过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滴灌苜蓿叶片形态特征、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滴灌苜蓿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施氮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而为优化实际生产中紫花苜蓿的氮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CK)、60(N1)、120(N2)和180kg·hm-2(N3)共4个施氮水平,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对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叶片氮含量和苜蓿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苜蓿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不施氮处理。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综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重,以及叶片干重、茎秆干重、干物质产量、叶片氮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叶片形态结构影响最大的为叶面积,其次分别为比叶重、叶长和叶宽,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氮含量>...  相似文献   
33.
氮素在苜蓿产量累积与品质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不合理添加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加剧环境污染,且其添加效应因试验区域、添加模式和种植管理等因素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氮素添加对苜蓿产量与品质(粗蛋白含量、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素相比,添加氮素可显著提高苜蓿产量与品质,其中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分别平均提高12.6%(置信区间9.0%~16.2%)和7.3%(置信区间4.1%~10.6%),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平均降低5.6%(置信区间3.5%~7.8%)和3.0%(置信区间1.0%~4.9%)。在甘肃,年平均气温<8℃和年平均降水量200~400 mm的地区,采用硝酸铵分次施肥及灌溉和播种量为26~30 kg·hm-2时,更有利于添加氮素对苜蓿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提高效应及对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降低效应;但适宜的施氮量及生长年限在产量与品质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可为苜蓿生产力提升及氮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紫花苜蓿常压热风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牧草薄层干燥实验台上研究苜蓿的干燥特性和干燥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与表现风速对苜蓿干燥速率呈正相关性;苜蓿湿基含水率在大于40%~45%左右时,其干燥速率较高;压扁处理的茎秆比未压扁茎秆的干燥速度快1.5~2倍,且营养成分的偏差不显著;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干草,适宜条件为热风温度在190℃~200℃,表现风速在0.2~0.3m/s。  相似文献   
3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tassium diformate (KDF) as a potential additive for alfalfa silage. Fresh alfalfa was untreated or treated with formic acid (4 g/kg fresh weight, FW) or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KDF (4, 5.5 or 7 g/kg FW). After 60 days of ensiling, the addition of formic acid and greater levels of KDF (5.5 and 7 g/kg) effectively reduced silage pH and inhibited the undesirable bacteria, indicated by lower butyric acid, ethanol, ammonia N concentrations and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cluding enterobacteria, yeasts, moulds and clostridia). Additives decreased the dry‐matter loss, and more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s were preserved in the silages with formic acid or potassium diformate than in the control. Alfalfa silages treated with formic acid at 4 g/kg FW or potassium diformate at 5.5 or 7 g/kg FW were classified as the highest quality silage based on the higher Flieg's point (above 70) and remained stable for more than 9 days during aerobic exposure. Potassium diformate is recommended as an effective additive for alfalfa silages at a level of 5.5 or 7 g/kg FW under the humid and hot conditions of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36.
施磷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及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施磷对苜蓿抗蓟马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光合机制,本试验以西北广泛种植的感蓟马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抗蓟马苜蓿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在大田蓟马为害高峰期,调查评价了不同施磷水平下苜蓿的受害指数、生长指标和蓟马虫口数量,测定了不同施磷水平下苜蓿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施磷后,‘甘农3号’和‘甘农9号’苜蓿的受害指数均显著降低,株高和产量显著增加,蓟马虫口数量无显著变化;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率(WUE)显著升高,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苜蓿心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但可溶性糖含量与蓟马虫口密度间无相关性,而与受害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施磷有效地增强了苜蓿的光合作用,进而增强了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增施磷肥来控制苜蓿蓟马的危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7.
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与耐受高浓度PEG变异体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紫花苜蓿的细胞悬浮培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离体辐射效应和高浓度PEG耐受性变异体的筛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2,4.D(5~10mg/L),低浓度的ABA(0.1~2mg/L),高浓度的蔗糖(6%~9%),较高的离子强度,以及逐步缩短继代时间,均有利于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相反,细胞分裂素,高浓度的NH和GAa的存在,不利于悬浮系的建立。细胞分裂素(4PU30,KT或BA)可促进细胞的团聚,不利于细胞的分散。此外,低浓度的2,4-D,4PU30(或BA,KT)和ABA的配合使用,在悬浮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的体细胞胚。2.辐射处理悬浮细胞的最适剂量为20~60Gy。3.未经改造的初期悬浮培养物远较悬浮细胞系对高水势敏感。4.胚性悬浮细胞系经20Gy的γ射线处理,筛选出了对15%PEG水势(约-11巴)耐受性的克隆6个,并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从20%PEG(约-15巴)筛选出1个抗性克隆。抗性细胞系对高浓度PEG和NaCl产生的水势在细胞水平表现出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38.
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刈割间隔时间增大,苜蓿产草量增加;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上升,导致干草品质下降;其中以间隔25 d越冬率最低,仅为83.33%,极显著(P<0.01)低于其它处理。综合考虑,试验地区及同类生态地区间隔35 d刈割可获得高产草量、高品质的苜蓿干草,而且越冬率高。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紫花苜蓿对蜀葵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感作用,采取了紫花苜蓿根际及距离根际20、40、60 cm处表层5~10 cm的土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土壤浸提液(分别表示为R、D20、D40、D60)中5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采用生物检测方法分析测定了土壤浸提液对蜀葵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紫花苜蓿与蜀葵间作条件下蜀葵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及生物量等生理生态学指标。结果表明: 5种有机酸在紫花苜蓿根际的含量最高,随着与根际距离的增加有机酸含量逐渐减少;R处理下,蜀葵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比对照(蒸馏水)分别降低6.23%和31.32%,根长和苗长则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减少了56.11%和48.94%。盆栽实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蜀葵间作对蜀葵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与单种时相比分别减少8.01%和23.99%;间作使蜀葵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对蜀葵有明显的化感作用,种植时不宜过密,应至少保持间距60 cm。  相似文献   
40.
以云南2种野生苜蓿资源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酸铝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酸、铝单一及复合处理下幼苗根长、株高、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变化,比较2种苜蓿对酸、铝的耐性。结果显示:随着酸度的增加,天蓝苜蓿和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均受抑制,pH 7.0和pH 3.0处理对比分析,天蓝苜蓿在根长、株高、生物量、根系活力增幅比紫花苜蓿的增幅小;铝胁迫后,2种苜蓿在根长、株高、生物量、根系活力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铝浓度的增大,受抑制越严重;酸、铝共同胁迫对2种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一胁迫对它的影响,pH 4.5,Al 3+浓度300 mg/L时,2种苜蓿生长受抑最严重。酸、铝单一胁迫及复合处理均显著影响2种苜蓿,但天蓝苜蓿对酸、铝及酸铝的耐性优于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