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81篇
  433篇
综合类   570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氮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揭示施肥对棕壤氮素状况的影响,利用29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土壤全氮在0―6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计算0―60cm土层氮库的储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C/N比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而对0―60cm 土层全氮储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全氮及其储量变化趋势是:高量有机肥区>低量有机肥区>化肥区>无肥区>试验前(1979年),特别是高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最显著;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储量虽有缓慢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储量,是维持土壤肥力的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2.
大田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灌水均匀度是评价灌水质量的重要指标,灌水后的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是灌水均匀与否的最终体现。选择最佳的土壤水分取样点数是进行经济、准确评价灌水后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的基础。在新疆地下滴灌棉田中,灌水后2 d(土壤水分相对稳定)进行取样,实测田间土壤水分分布,抽样分析了样本数与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均匀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样本数的增加,对应的土壤水分布均匀系数(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的变幅缩小,并向其均值集中。从样本数量上分析,样本数在15到60之间,其Cu的均值变化并不明显;在试验条件下,进行大田土壤水分监测评价时,均匀分布的取样点个数应不少于24个。Cu和配水均匀度(Du)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用实测结果得出的系数与相关手册的推荐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互算时需加以考虑。采用均匀25点取样,对大田棉花地下滴灌的土壤水分分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毛管附近的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幅最大;与上、下土层相比,灌水前毛管附近(20~40 cm)处的土壤水分均匀度较低,灌水后其均匀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3.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and cropping on some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in a 32 y old long‐term fertility experiment at Almora (Himalayan region, India) under rainfed soybean‐wheat rotation. Continuous annual application of recommended dose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10 Mg ha–1 FYM on fresh‐weight basis (NPK + FYM) to soybean (Glycine max L.) sustained not only higher productivity of soybean and residual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rop, but also resulted in build‐up of total soil organic C (SOC), total soil N, P, and K. Concentration of SOC increased by 40% and 70% in the NPK + FYM–treated plots as compared to NPK (43.1 Mg C ha–1) and unfertilized control plots (35.5 Mg C ha–1), respectively. Average annual contribution of C input from soybean was 29% and that from wheat was 24% of the harvestable aboveground biomass yield. Annual gross C input and annual rate of total SOC enrichment from initial soil in the 0–15 cm layer were 4362 and 333 kg C ha–1, respectively, for the plots under NPK + FYM.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soils under the unfertilized control, NK and N + FYM treatments, suffered a net annual loss of 5.1, 5.2, and 15.8 kg P ha–1,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soils under NP, NPK, and NPK + FYM had net annual gains of 25.3, 18.8, and 16.4 kg P ha–1,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et negative K balance in all the treatments ranging from 6.9 kg ha–1 y–1 in NK to 82.4 kg ha–1 y–1 in N + FYM–treated plots. The application of NPK + FYM also record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soil microbial‐biomass C, soil microbial‐biomass N, populations of viable and culturable soil microbes.  相似文献   
44.
 对食禾梯管蚜在2种野生稻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该害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药用野生稻N=(11.968 8/m+0.869 8)/D2,元江普通野生稻N=(2.804 3/m+0.618 3)/D2,景洪普通野生稻N=(2.456 6/m+1.187 3)/D2;并根据最适抽样数公式确定既定精度抽样停止线。  相似文献   
45.
杨树烂皮病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研究了杨树烂皮病的空间格局,认为其格局是以感病杨树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份的均匀分布,并从感病株数、病情指数两个水平给出了最适抽样、数据代换、序贯分析的模型群。  相似文献   
46.
竹蚜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聚集度指标等方法测定并分析竹蚜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竹蚜 Astegopteryx bambusae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其个体间相互吸引 ,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 ,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同时 ,应用 Iwao统计方法 ,计算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47.
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中国普通野生稻种质5571份为材料、19个分类和形态性状的数据比较研究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核心种质总体取样比例和取样策略,以获得最佳初级核心种质。设3个总体取样比例5%、15%和25%,取样方案分3个层次即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和组内取样方法。分组原则为省、纬度、生长习性和单一性状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为对数法、平方根法、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简单比例法;组内取样采用随机和聚类2种方法。结果表明,当总体取样比例从5%增加到15%时,所取得核心种质的表型保留比例有比较大的增幅,而比例由15%增加到25%时,表型保留比例变化不大,因此认为15%的取样比例较为合适;取样方案以采集省份分组,组内以对数比例法聚类取样效果最好。最终根据这一方案在计算机上编程取样860份,其多样性指数为1.1015、变异系数为16.87,表型方差为0.8546。3个检测参数值比原始种质库都有明显的提高。此外,根据国家种质资源库表型数据人工定向取样60份,建立了920份材料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48.
巨桉叶片营养DRIS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巨桉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诊断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桉适宜的叶片诊断采样时间为24月龄,采用P/N、N/K、P/K作为诊断指标,得出N∶P∶K的适宜值为1∶0 064~0 067∶0 363~0 366。需肥顺序为:第三年为P>K>N,第四年为K>N=P。  相似文献   
49.
土壤养分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壤养分变异及合理取样数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养分都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及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变异越大,相应要达到一定精确度的取样数量也会增大,研究区域各种养分变异系数大小及其取样数量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为速效磷>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 用纯随机取样法初步探讨了研究区域土壤养分合理取样数.速效磷取样以90;置信水平2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4个;速效钾取样以1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5个;碱解性氮取样以2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1个;有机质取样以1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5个;全氮取样以10;相对误差为宜,取样数量为14个.  相似文献   
50.
网纹绵蚧田间种群属聚集分布。本文给出了Iwao、Kuno序贯抽样图、表和复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